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化转向为数字时代的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它不是比较教育未来发展的全部。基于表现的教育问责制度在全球范围盛行、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化的追求以及数字技术的革新进步,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比较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向的主要向度体现在:研究主体从比较教育知识的作者转向合作者;研究客体从“文献”转向“数据”;研究目的从追求教育知识的“因果必然性”转向注重“相关性”;研究方法从分析到综合。然而,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同样存在限度:在本体论层面,易陷入唯数据主义;在价值论层面,易缺乏人文主义精神;在关系论层面,易推动国际教育形成数据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高职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高职过分注重技术技能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造成高职生成“才”的同时难以成“人”,致使其发展后劲不足,而高职教育本身也与“教育”渐行渐远。本文对我国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进行研究,阐述了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独特作用,并从操作层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实践模式,希翼从理论与可操作层面推进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模式具有三重逻辑:从政策逻辑看,国家布局加快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从理论逻辑看,协同理论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科学指引;从问题逻辑看,要聚焦解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难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工程,要从培养理念、能力结构、运行体系三个维度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其实践路径是:个体层面,厚植工匠精神,激发内生动力;学校层面,优化培养方式,提升工作积极性;企业层面,创设实践环境,提高互利共赢;社会层面,增强职业认同,促进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4.
起源于美国的“院校研究”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院校研究”注重对信息的收集,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手段,科学分析、研究高等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随着高职院校由规模扩张向质量建设的重心转移,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区域性、行业性特点,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开展“院校研究”工作:加强机构建设,完善办学信息数据库,使学校管理由经验管理逐步走向科学管理,从而实施学校特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管理要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走向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必须转变相应的思维方式,形成用数据"说话"的理性决策思维,学会利用和分析多种类型数据并转向对数据相关关系的关注。在美国,院校研究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学管理决策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传统;在中国,也有一些高校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利用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新技术为学校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我们需要借鉴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营造健康的数据文化,提高数据质量,加快数据系统的建设、公开和共享,提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应用能力,推进中国高校走向基于证据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6.
在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与“厚数据”作为“数据双轮”的驱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作为自筹经费办学的民办高职院校,要构建5G+AI智慧教育体系,最为关键的是要解决“大规模个性化教育”与“教与学精准化匹配”这两大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智慧教育的相关研究,全面梳理智慧教育的概念与特征,提出民办高职院校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技术方案。针对“大数据”的天生不足与“厚数据”的弥补方法,提出“累进偏好”与“双边偏好”两大破解策略,为“数据双轮”驱动的民办高职院校5G+AI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欢欢 《科幻画报》2023,(4):203-205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会改变当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也会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同时,“大数据”时代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SPOC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智慧树平台为工具,探索寻求“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之间的平衡。实施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从线上和线下两方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加强大学生学习驱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回顾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从“一般”到“特殊”的转向,这体现在研究者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层面。具体表现为:从揭示教学的普适性规律到寻求教学的情境化意义;从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到主客合一的关系性思维;从重视科学性的实验研究到重视解释性的自然研究。客观认识这一转向,保持“领域一般”和“领域特殊”之间的张力,是教学研究的应有追求。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共享成为现实,高职院校得充分意识到大数据之于管理效能提升的价值,敏锐发现并克服大数据在高职院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形成数据管理思维,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提高数据规模质量,编织信息互通网络,引培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数据安全防护等途径,充分、深入地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学校行政管理各方面,推动管理思维和方式的变革,以数据为基础,进一步分析、把握、预判高职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未来走向,精准发力,全方位提升管理效能,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含义,分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转变思维观念、加强学习培训、传授基本方法、提供技术手段、建立项目阵地、完善激励制度、畅通发展路径”七个方面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院校研究与学习分析在学习研究方面同异并存,皆利用大数据探寻学生学习的优劣.院校研究主要依赖大学的管理和调查数据,学习分析主要使用学习管理系统收集的数据.院校研究聚焦于帮助大学“知己知彼”,学习分析旨在助力“知学生”“知学习”“知教育”.院校研究为学校层面决策提供实证研究证据,学习分析识别学生个体学习行为从而支持个性化学...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探索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是各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分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和高职院校两个层面,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对策、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且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模式。互联网思维注重用户的主观性,强调专注性,将体验者的体验放在重点位置等特点,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启示。当前的高职院校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就业教育中,通过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确立当前就业教育的教育方案,借助思维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就业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改善当前就业教育的质量。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模式正在通过互联网思维实现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问题学生”是当下教育领域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现实的建构性和过程性,因而提供了研究“问题学生”的新的视野。课堂师生互动中的课堂问答、课堂朗读、目光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的社会建构过程探析,从理论层面上提出了转变对“问题学生”固有观念的独到见解:对“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本质主义转向建构主义、对“问题学生”的认识方式从类属性转向个体性。  相似文献   

15.
张海峰在《职教通讯》2008年第10期撰文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办学行为必须满足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多方的利益诉求,因此创建多元治理结构是历史必然。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创建是落实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的需要: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创建是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需要:高职院校创建是实施工学人才结合培养模式的需要。治理结构创建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回收”、“下放”和“转移”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主要方式。为了确保多元主体利益的有效实现,1.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必须形成多元互动机制。从宏观层面讲,多元互动是指政府、学校、社会主体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院校研究区别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显著特征包括:它不是学术取向的知识增进,而是工作取向的"工程设计";其产品质量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合适就好";它采用的是一种建构性、综合性、权衡性和殊相性的工程思维。中国院校研究要加强从人文思维方式到工程思维方式的"下沉";院校研究人员应跳出传统高教研究"舒适区",实现工作状态的转换;应注重"产品"形式,增加其接受度与认可度。  相似文献   

17.
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思维方式是教育教学这一特定的社会实践方式在教师主体中的内化,教育的发展变革决定着教师思维方式的变革。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表现在课程、教学和学校文化层面的改革趋势日益加强,传统的教师思维方式逐渐暴露出抽象、二元对立等问题,已不能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相适应,这就要求教师思维方式也作出转变和提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转变和提升思维方式,必须注重教学过程、注重创造、注重学生个性等。  相似文献   

18.
“双高计划”的启动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已迈向了新的征程,其对促进学生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双高计划”从政策层面上对高职院校进行指导,指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向现代化转变、高质量发展。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面临诸多问题,文章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旨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院校发展政策是院校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标志性产物,其伦理目标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初衷和归宿。对改革政策的梳理表明,院校发展政策伦理目标突出表现在公平与福利两个方面。本文基于后果主义的视角,指出院校发展政策目标从行动功利主义到规则功利主义再到规则后果主义的转变,将促进实践层面从院校群体进步到以院校个体可行能力发展的转变;并进一步指出了院校发展政策伦理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进一步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发展思路的转变。本文就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从升学导向转变为就业导向、办学特色从学科本位转变为职业能力本位、办学方式从“单一制”转变为“双元制”、“多元制”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办学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