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三大方面:领导者管理者、辅导员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大学生。辅导员多重角色无限责任的职业特点导致内在冲突低成就感;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学生和家长对辅导员的过高期望和要求,改革“深水区”社会矛盾激化对辅导员工作大环境的影响等等。了解辅导员职业压力的成因,为我们缓解压力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现象是其职业生涯中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职业角色、身份和对象的特殊性,高校辅导员是"职业高原"的高发人群。分析高校辅导员发生"职业高原"的成因,可以从依托组织优势、细化工作内涵、把握个体特征等方面缓解其"职业高原"问题,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是高校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线管理者,他们的职业压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本文分析了辅导员产生职业压力的内外部原因及其职业压力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塑造积极人格、构建积极的组织环境、提升辅导员的成就感和个人地位以及个人的工作技能等应对职业压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再加上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出身"和行为特点,决定了体育专业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体育专业辅导员应该与时俱进,树立多重角色工作理念,不依靠传统的管理经验,并进行管理机制和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形势下,明确辅导员的"双重身份"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但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两种角色的内在紧张决定了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长期稳定和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今后,应努力克服辅导员"双重身份"的内在冲突,要通过合理设定辅导员岗位角色,将管理与教育适度分离,使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和学生思想教育专业化相互促进;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角色期望,逐步促进辅导员身份意识的产生;要提高其专业化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单一身份、多重角色"的独立群体。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工作复杂而重要,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其人格素质更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保证。随着高校组织环境发生变化,人格论视域下辅导员的角色也正由教育者向服务者转变、由管理者向示范者转变、由事务处理者向学习者转变、由工作应对者向研究者转变。注重对辅导员人格的尊重是人格化管理的基础,强化对辅导员人格的塑造是人格化管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专职辅导员工作至关重要。他们能否贯彻落实上级和校、院工作精神,落实的好坏,以及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影响高等学生教育管理效果与工作水平。从管理哲学言之,管理者要有一个轻松与愉快的心态来处理各种事务,"悠然自得"的管理哲学理念是管理者的最高境界。因此,作为管理者的辅导员应具备较高的哲学素养,应以管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在哲学的高度上思考管理并以正确的哲学思想来指导各种管理实践活动,成为"悠然自得"的学生工作管理者。本文通过定位角色、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强化组织控制工作、有效授权及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等五个方面来说明辅导员可以做到"悠然自得"的管理高度。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实现育人目的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工作中容易出现"为管理而管理"、"放任自流"、"事务主义"、"情感行为泛化"等误区。要避免上述工作误区,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应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的辅导员角色价值弱化、制度"老化"和越来越严重的角色差距成为制约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认真实践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角色和职业角色,加强角色意识,正确定位,提高角色成效,切实发挥辅导员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是进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与身份和社会相对应的义务和权利的行为模式和规范模式就称为社会角色。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只扮演一种角色,结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总结出辅导员工作三个方面十大角色,运用角色学分析了辅导员深层次矛盾,提出加强系统学习、抓住思政核心、规划职业路径来深化角色领悟、灵活角色管理、根植角色实践,逐步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工作开展以及工作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受辅导员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和工作热情的制约。只有努力增强高校辅导员的党团组织理论应用能力,政治洞察分析能力,思想动态调研能力以及干部培训能力,才能切实有效地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确立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角色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组织公正感是指人们对组织管理决策与人际交往公正程度的主观判断。在高校辅导员队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过程中,辅导员对组织公正感的认可程度如何,会从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进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对组织公正感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为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发展提供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与育人职能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人性化与道德性,而单纯以效率和工具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科层评价模式不利于辅导员工作评价的全面性与发展性。从道德领导管理理论愿景模式与价值引领的核心观点出发,以培养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能力为目标,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常规工作与创新工作相结合与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并重的评价思路,以评价目标体系构建为手段,建立发展式辅导员工作评价,走一条以评价促进发展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层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需要将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地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辅导员对于学生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又是大学生们最接近的群体,做好高职辅导员工作,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辅导员工作应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从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勾画了中国未来发展蓝图,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战略部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组织保障。因此,高校要从健全辅导员队伍体制、机制建设出发,开阔思路,创新辅导员工作方法,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集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服务者等角色于一身,各种角色之间产生冲突在所难免。文章从分析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和角色冲突的范畴入手,在加强角色调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辅导员应对角色冲突的策略。这对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提高学生工作实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一线,对学生情况最为熟悉,本文从辅导员的定位入手,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心理危机干预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优势,为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2-year colleges comprise a labor market for administrators. This study extended the work of two previous studies on organizational and membership boundaries to this labor market. Twombly (1986) identified employment in a postsecondary (2- or 4-year) institution in the immediately previous position as a membership boundary to the administrative labor market of 2-year colleges. B. C. Clark, Twombly, and Moore (1990) found state lines to be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that affected movement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in the labor marke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organizational and membership boundaries relatedto the chiefacademic officer position inpublic community colleges. It expanded the membership boundary to include 2-year, 4-year, and K-12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nvestigated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for up to four position move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membership in the labor market becomes increasingly closed to those employed by 2-year institutions as an individual moves closer to the chief academic position. The state line was found to be an organizational boundary, and there was also a strong within-institution influence affecting position-to-position mobility.  相似文献   

20.
闽台合作办学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需要,是为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保障。辅导员能否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闽台合作办学目标的关键。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海峡成功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闽台合作办学模式下,应用SWOT分析法分析学生自身的优劣势及其面临环境的机遇与挑战,并探讨有效发挥辅导员作用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