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宋诗》卷二三三六尤袤下收《落梅》与卷二四二二张栻下收《落梅》当为同一首诗,其出现文字上的差异,实为传刻之误。从尤袤与张栻自身的情况、《落梅》的用语以及文献的角度考察,《落梅》应为尤袤的作品。而且很可能尤袤“一作两用”,既当诗,又当词。  相似文献   

2.
一、失考 卷71第810页王禹偁句:“三人承明不知举,看人门下放门生。”据《宋诗纪事》卷4引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7作《别诸生》,尚有前两句为:“缀行相送我何荣,老鹤乘轩愧谷莺。”按此诗始见释文莹,《玉壶清话》卷4,作4句。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因之,《全宋诗》所引张邦基《墨庆漫录)卷10亦因之,然仅取后两句矣。《全宋诗》未引最早出处,致缺前两句。又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力辨此诗本事之妄,文曰:“小说多妄,其  相似文献   

3.
北大本《全宋诗》第 37册第 2 3,537页有洪适《送陆务观福建提仓》一首。此属误收 ,作者应为韩元吉。兹辨证如下 :其一 ,此诗原不载于洪适诗文集《盘洲文集》(四部丛刊影宋刊本 ) ,仅据清汪景龙《宋诗略》所载辑入《全宋诗》。而此诗原在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 5,且亦同时收于《全宋诗》韩元吉名下 ,见该书第 38册第 2 3,6 6 7页。其二 ,此诗为韩元吉所作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是诗中“京口追随一梦中”句和诗的自注 :“仆为建安宰 ,作凌风亭。”前者指陆游与韩元吉在京口 (江苏镇江 )唱和凡六十日事 ,陆游有《京口唱和序》(《渭南文集》卷 1 …  相似文献   

4.
《全宋诗》据王安石诗两大版本系统,共录其诗凡四十卷。由于王诗版本的原因,所录诗存在较多的淆乱情况,《全宋诗》编者在据以收录时,虽曾作了一定程度的辨析,但仍存有未作辨正者。本文考察《全宋诗》王安石卷,共辨正诗14首,辨正、辑补残句4则。  相似文献   

5.
皎然是中唐时期有名的诗僧,本名谢清昼,又名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皎然为“(谢)灵运十世孙”,其作品有“《皎然诗集》十卷”,“贞元中,集贤御书院取其集以藏之,刺史于依为序。”皎然所撰诗论有“《诗式》五卷,《诗评》三卷”。传世本《诗式》,主要有清代乾隆年间何文焕编《历代诗话》所收的一卷本,清末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所收的五卷本,后者最为齐备。另外,乾隆年间所编《诗学指南》所收比较特别,同一卷本、五卷本互有详略,编排次序也不同。《诗式》的内容,以两汉至中唐诗人的作品为实例…  相似文献   

6.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以强烈的土地环境意识表现了当代人的生存观念和价值取向,频频出现于报刊、标语之上,广泛播于人口。但对这两句诗的当初含义、作者和时代却鲜为人知。 这两句诗已见于《全唐诗》卷795,题为“石晋兵部贺公作”,全诗如何不得而知。石晋就是五代时的晋朝,公元936年建治,10年后国亡。宋《王直方诗话》(引自《宋诗话辑佚》卷上)和《苕溪渔隐丛话》卷58皆说:“张嘉甫言‘余少见人诵一诗云:“但存方寸地,留下子孙耕。”不知何人作。后过昆陵汪迪家,出所藏晋水部贺公手书。乃知此诗贺作。”’由这两条材料可知,诗乃五代寸晋人作。由于资料不够完整,所以含混处甚多。考《诗话总龟》前集卷19在这几句话以后尚有如下文字:  相似文献   

7.
戴昺为南宋诗人戴复古之侄孙。其诗格清新自然,尝为戴复古、杨万里所称道。《东野农歌集》收诗105题136首,有五个足本和二个选本,常见者为附录于戴复古《石屏诗集》卷九之本。清吴之振《宋诗钞》选入50题57首,作《农歌集钞》,误将戴复古的两首五律《小畦》与《有感》也作戴昌诗钞入,《四库全书》与《全宋诗》,也承袭此误。戴品“嘉定中发解于州”,未中进士,《四库提要》、《全宋诗》和《全宋文》误作“嘉定十二年进士”。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以田园诗名世,相比之下,其《挽歌诗》不太引人注意。其实,陶氏《挽歌诗》视死如“永归于本宅”的境界,将个体生命融入整个宇宙的意识和阔大的气度,使他超越了时代,超越了人生,超越了自我。这与其田园诗中表现的敝屣功名,崇尚自然,处世率真的人生态度是一致的。研究陶氏数量不多的“挽歌诗”,对于理解“挽歌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对于深刻理解陶渊明田园诗中的抒情人格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研究者将《雪桥诗话》诗学思想界定为推崇雅正敦厚,将其成因概括为作者眷恋前清、人生遭际以及"以诗存史存人"的诗史观所致。通览《雪桥诗话》,我们发现《雪桥诗话》实则既推崇温婉雅正的诗教传统,也推崇"以论示法"、"以诗存史存人"的诗话传统,并表现出专注满族而又兼及他族的特点。这些特点既与作者杨钟羲"上三旗"家世、人物交游的影响有关,也和清末民初时代剧变期的特殊遗民心态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出现了部分诗文互见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用作底本的清人编注的《苏轼诗集》,未能严守诗歌与韵文的文体界线,将苏轼的赞、颂、铭、偈等韵体文编入诗集,把《琴诗》一类佛偈当成诗编收。《全宋诗》的编纂也存在编辑体例不纯的问题。其实,韵文不必混编入诗集,它们也不会因为被“尊”为诗而增加其艺术价值与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1.
南朝梁七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分别是 :《殷芸小说》成于天监十三至十四年间 (5 14— 5 15 ) ,《周氏冥通记》成于天监十五年 (5 16 )十一至十二月 ,《续齐谐记》成于天监元年至普通元年间 (5 0 2— 5 2 0 ) ,《迩说》成于天监十八年至普通五年间 (5 19— 5 2 4 ) ,《古今刀剑录》成于普通元年至大同二年间 (5 2 0— 5 36 ) ,《金楼子·志怪篇》成于承圣二年 (5 5 3) ,《研神记》成于普通元年至承圣二年间 (5 2 0— 5 5 3)。  相似文献   

12.
《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钱币学著作,其在钱币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犹如《集古录》、《金石录》在金石学上的意义,成为钱币学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3.
《诗经》的毛传、郑笺、王逸的《楚辞章句》都注重解释作品中比兴手法的含意,为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开创了释意的传统。宋代任渊《山谷诗集注》继承了上述传统,并克服了李善《文选注》"释事忘义"的缺点,结合作诗的背景,考证诗歌的本事,从而解释了黄庭坚诗歌中的典故与比兴意象的含意。作为"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较早产生的作品,任渊重视释意的注释思维及其释意模式对宋代诗歌注释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唐冯延巳、李Jing、李煜三人的记号均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冯延巳李Jing的创作超越了“花间”词洗淡了脂香粉腻,注入了身世之感。李煜词则进一步直接抒写情怀,突现主体精神,开始具有雄奇之美和博大气象。南唐词本身可算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后来从晏殊,欧阳修到苏轼的北宋词,也经历了一场类似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变化,前者像是后者的一次初步预演,两次发展,是呈螺旋形向前推进的。  相似文献   

15.
《〈金石录〉后序》自南宋以来,即被视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同志”的佐证,这可能是一种误读。采用症候式分析方法,可以发现李清照此序的某些语词和叙事显示了意识深处对赵明诚的不满和责备,并对中国古代男性文化价值观表达了隐性的抗争。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诗》、《全宋文》重出及失收的郭祥正诗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诗人郭祥正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艺术成就,为北宋名家,有诗集《青山集》30卷。《全宋诗》、《全宋文》乃郭祥正诗文整理研究之集大成,然在郭祥正诗文辑佚方面遗漏尚多。在对郭祥正文献资料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全宋诗》、《全宋文》辑佚卷中有郭祥正重出诗文3则,又从地方文献中获得郭祥正佚诗文13则,希望有助于郭祥正之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南宋知名士大夫、江西籍文学家黄人杰,《宋史》及清陆心源《宋史翼》均未立传。《全宋词》黄氏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特予辑补:人杰字叔万,自号鲁斋居士,又号可轩。约生于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前后。曾任州(府、军)学教授。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知江陵府公安县(今属湖北)。光宗绍熙二年(1191)至四年(1193)夏,疑在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幕府。绍熙四年夏至宁宗庆元五年(1199)七月前,疑曾通判某州(府、军)。庆元五年七月后至嘉泰二年(1202)秋前,曾知隆州(今四川仁寿)。宁宗嘉泰二年(1202)秋,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尚著有《可轩集》。  相似文献   

18.
《登科记考》(以下简称《记考》)在对五代中原5朝47次科举考试进行考证时,标明为状元的只有11人:崔邈、陈逖、崔光表、王归朴、黄仁颖、郭晙、卢华、寇湘、王溥、王朴、扈载。笔者认为:其中卢华应为知贡举;据《莆阳比事》应补入徐寅、据《广卓异记》等应补入郑雍;就《记考》本身的记载并参之以它书,应补入王彻、李飞、李覃、刘坦、艾颖等5人,即有姓名可考的五代状元共17人。  相似文献   

19.
《三五七言》诗是李白的一首杂言诗,体式风格接近汉魏古乐府,过去一些人把此诗断为隋代诗人郑世翼之作,是因文献传抄过程中带来的作者归属的错误。它是一篇言情之作,主要内容是闺中望远,辞意和体制都脱胎于晋无名氏乐府《休洗红》,音律繁复,情辞哀怨,为乐府精品。由于其内容形式上的开创性,此诗在唐宋元明清引来众多的拟作,在清代还被当成词调对待,视为唐人创制的词之一体,可见其典范性。  相似文献   

20.
梁肃是唐古文运动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师从独孤及、李华,擢拔韩愈、李观、李翱诸古文运动干将。梁肃《绣观世音菩萨像赞》明确交代了其与李华的师生关系,因此李华女所绣观世音菩萨像并非为其亡夫崔绰祈福,而是为其父李华祈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