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学科知识发展的图像其实都反映了该时代的历史社会情境与知识现.古代大学与中世纪大学的学科知识是形而上学知识型与神学知识型,此种知识模式是与社会隔绝孤立的,是与社会现实相脱离的.进入现代性时期,大学的学科知识是现代科学知识型,大学建立了现代学科制度,随着技术性课程与实用性知识的兴起,学科更行分化与制度化,学科规训制度在此时期建立完备.到了后现代性时期,以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全球化为表征的新经济时代,大学学科与课程更加强调实用性、绩效性、职业化、产业化、科技化.  相似文献   

2.
学科是大学的基础。大学的变革就是从大学到学科.再从学科到大学交互作用的过程。无论是在知识还是在制度层面上.学科的逻辑永远是分裂主义的.大学的逻辑则是多科主义的。学科分裂的逻辑导致了分科的大学.大学的多科主义则导致了学科的松散联合。今天大学变革的目标应是在跨学科学科与跨学科大学的制度框架下.使学科成为大学的学科.而不仅是在大学里的学科;使大学成为基于学科的大学.而不只是拥有某些学科的大学。  相似文献   

3.
从学科到学科群:知识分类体系和知识政策的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虽然已为大学举办者和管理者所认识,并采取了改革措施,但由于没有找到学科建设困境的真正原因——知识政策和知识分类,改革成效并不显著。知识分类体系已经具有了教育学意义,知识政策是学科分类体系的制度化体现,知识政策是造成大学学科发展困境的主要因素。知识分类体系下的知识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知识生产的要求,因此出现了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等知识生产模式。知识政策应体现知识分类这一现状并使之制度化;大学为实现三大功能,需要进行一种合目的性的学科群建设,以学科群组织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学科一直被定义为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单位和社会建制,这也使得建设与发展学科的目的过于单一,大学被分散的学科建制所割裂。实际上由于知识环境是变化的,故而学科应该被重新定义。学科呈现出制度、声誉和网络结构的不同存在状态。作为制度的学科满足人追求的"秩序化"的本能,让权力与知识的结合更有效率,制度化的学科产生了学科制度。作为声誉的学科意味着社会感召力,也建立起了一套筛选一流学科的仪式,但是却排斥了知识的理性需求。作为网络结构的学科是现在和未来的趋势,以问题为中心,用大数据、众包的知识生产方式形成"大科学"体系。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国进行的"双一流"建设的意义在于面向知识的网络结构,以激发创新,这样的学科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学科组织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学科组织是大学中以学科为直接操作材料的学术组织,它的变革是大学发展变化的重要标志,它处于学科和事业交叉矩阵的交叉点上,学术性和科层性导致两种权力交织,同时还具有松散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是培养现代人类社会所需的跨学科现代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整体化趋势的要求.本文就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的趋势进行了探讨,系统分析了课程整合的社会价值、知识价值和个人价值,详细介绍了国外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的主要模式,以及各国课程整合所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学学科体系具有明显的等级结构,各学科在学科谱系中的位置同学科所获得的权力以及资源密切相关。学科倾向建立学科壁垒、设置学科准入标准来维系既得利益,这直接造成了学科发展的异化。大学学科发展具有理论的批判性和现实的繁荣性的双重矛盾,这种矛盾归根结底在于学科发展本身利益诉求。追求利益成为学科发展的首要选择,这种价值倾向性的直接表现是大学学科的固化。学科等级结构体系、学科标准的利益性和集团化、学科群体的集群性以及知识传播中的惯性加剧了学科固化的倾向,也是学科固化得以延续的机制。而学科固化对学科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学科间资源的流动以及新知识的生产都产生严重的危害。对于学科固化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是学科健康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的学科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学科价值,促进学科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教师的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学科通观能力和学科自我效能感。前者指教师对某一学科的知识结构、发展动力、研究方法、思维模式、学科功能、知识衍生的内外逻辑等所具有的理性认识能力、直觉判断能力和知识还原能力;后者指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有一种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且相信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学科教学能对学生及学科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学科意识是学科发展的前提,更是学科的生命之本.目前,教学论研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时代挑战亟需教学论树立学科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是对教学论学科生存、学科发展、学科成长、学科命运的自觉关注,是自觉或主动地立足于教学论学科,从教学论学科视角出发,运用相应的思维方式、一定的研究方法、独立的学术判断以及以学科自身的逻辑来思考和回答教学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关涉教学论的学科关怀、学科尊严、学科立场.教学论学科意识的提升需要教学论学人夯实教学论知识基础,实践中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学科主体意识,树立问题意识;增强学科情感,提升学科自信.  相似文献   

10.
学科意识是学科发展的前提,更是学科的生命之本.目前,教学论研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时代挑战亟需教学论树立学科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是对教学论学科生存、学科发展、学科成长、学科命运的自觉关注,是自觉或主动地立足于教学论学科,从教学论学科视角出发,运用相应的思维方式、一定的研究方法、独立的学术判断以及以学科自身的逻辑来思考和回答教学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关涉教学论的学科关怀、学科尊严、学科立场.教学论学科意识的提升需要教学论学人夯实教学论知识基础,实践中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学科主体意识,树立问题意识;增强学科情感,提升学科自信.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的迅速扩张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复杂性日渐深化,高等教育的平等问题也随之得到重视。女性主义有其独特的视角——社会性别。借助于女性主义独特的分析视角,我们可以看到高等教育内部隐含的不平等问题,如专业划分的不平等、知识体系内的不平等、学科建制过程中的不平等。以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视角为切入点不是偏激的争权夺利,而是为高等教育能够重建知识体系、学科组织建制以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阎凤桥 《教育学报》2008,4(6):32-43
围绕着知识本身与知识组织形式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命题,采用历史和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了知识系统在西方国家的表现形式。知识的历史性,集中地表现为专业化和综合化两种相反且相关的发展趋势。知识组织即大学组织的历史性,集中地表现为“学系——学院”或“研究所——学部”和“研究中心”的建立和制度化。知识的社会性,集中地表现为知识门类的不同社会属性、学科等级性、知识分布的非均衡性和多元知识观等方面。知识组织即大学组织的社会性,集中地表现为学科组织形式的相对地位、西方大学模式的主导地位、多种大学组织模式以及多元知识观下教师学术行为之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大学学部制是大学以优化学术权力生态为价值取向的理想化制度安排,它内含了知识变迁对基层学术组织转型的要求。文章从价值取向、逻辑支撑、理论基础和体制安排四个维度分析了学部制改革的合理性。在具体改革实践中,各高校应充分考虑各学部学科性质差异、院系历史沿革等不同情况,防止将一种操作实践认同为一种主流的改革范式,避免不同高校、同一高校中不同学部改革过程中的趋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boundaries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in the formation of disciplin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and analyzes boundary strategi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guoxue (“national studies” or “Chinese classics”) as a discipline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undary-work. To establish guoxue as a discipline, proponents of the discipline have proposed the knowledge strategies of “new guoxue” and “broad guoxue,” so as to dispel potential conflict between guoxue and the extern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proponents have emphasiz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hip, and also made analogy to Western Sinology, to highlight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a holistic “discipline of guoxue.” However, these strategies and efforts have not achieved the objective of building guoxue as a discipline. One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guoxue studies are, to a very great extent, embedded in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history, Chinese philosophy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he knowledge boundaries between guoxue and these disciplines are fuzz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lacks driving force from daily research practices. The process of to build a guoxue discipline can contribute to reflect on the existing discipline governance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相似文献   

15.
最深刻的宗教经验具有神秘主义性质,是一种超越语言、逻辑和思维的经验,是一种纯粹个体性的经验。人们只能通过直觉来获取它,而不是理性,但是为了表达和传承,原本纯粹个人的经验力图理性化、制度化,从而进入人类的知识体系,而这种努力必定会产生社会功能上的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16.
《实变函数》是高校数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对《泛函分析》、《概率论》等后续课程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少学生未能学好《实变函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该课程的知识体系理解不透.试图分析《实变函数》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及学好本课程.  相似文献   

17.
李壮 《辽宁高职学报》2014,(2):79-80,88
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的高速铁路实训场建设为基础,通过对电力外线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研究,进而确定了基地的建设方案及相关设备数据。根据目前学院毕业生主要从事牵引供电专业工作和铁路供电专业工作的实际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学院制定了实践教学目标,建立了实训内容体系和实训组织管理体系,使实训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以满足目前我国铁路高速发展对牵引供电专业中电力系统方面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lineate departmental differences in the length of time that doctoral students take to receive their degrees and the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linked with it. Variables describing graduate departments in three disciplines (chemistry, English, and psychology) and their parent universities were obtained from available records. In analyses of departments in each discipline, a relatively small set of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correlated with average time to the doctorate for the department, after controlling for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the department, and these relationships differed from discipline to discipline. The clearest and most extensive findings emerged for psychology: the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identified primarily concerned faculty accessibility (student/faculty ratio and department size)—a longer time to the doctorate for departments with many students per faculty member or many students.  相似文献   

19.
Academic engine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eaching often find themselves, either formally or informally, taking on the role of ‘education developer’ for their department or faculty. The trend to move toward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within disciplines is fairly recent and brings with it a range of interest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ere we will look at the various issues that might occur and provide a way of looking at these that enable faculty in this position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lternative for their own context.  相似文献   

20.
胡艳 《教育学报》2006,2(6):72-78
民国时期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通过教育(师范)科、教育(师范)学院从事教师教育;二、师范学院和教育学院的办学目标各有侧重;三、主辅修制和志愿师范生制度扩大了师范生的来源,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四、教育系丰富的课程设置强化了学生教育专业知识的训练,也为教育系(学院)实现多重的办学功能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