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雨晴 《新闻世界》2014,(4):267-268
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中,京华时报报道的失范致使其公信力受损,被大众认为有滥用舆论监督权的嫌疑。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怎样合理使用自己的舆论监督权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京华时报》报道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为例分析指出,从传媒履行舆论监督职能的角度看,无论是利用版面资源对企业进行大规模批评,还是有意无意地对公众真正关切问题的忽视,以及监督证据的缺乏和暧昧的双重身份,都反映出《京华时报》存在滥用舆论监督权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2011年英国《世界新闻报》因"窃听门"事件而停刊,西方新闻传播业界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然而,西方新闻传播业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不断完善着以"新闻自由"为根基的西方新闻职业道德体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套强势的话语体系仍将是国际社会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的主流体系,并依据它来制定行业规范。  相似文献   

5.
胡佩 《新闻世界》2014,(3):86-88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新闻逼视则是一种新闻失范行为。舆论监督如果吃不透情况、抓不准问题、把握不好度,极易演变成新闻逼视。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摆正立场不失理性、扮演好角色不越位、把握好平衡不过度,新闻逼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侮辱或侵害人格尊严的言辞,乃是以低于常人所能接受的歧视性的词语或形象贬损相对人,使之处于"人所不齿"的境地。它的方式是一不说事,二不讲理。范曾诉郭庆祥侵害名誉权案判决把对作品和人品的正当批评意见误作侮辱人格,不利于正当的文艺批评。  相似文献   

7.
2013年4-5月《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持续28天的水战,赚足了受众眼球,成为各大主流媒体和搜索引擎的热门话题,标准门事件是在新媒体环境中发展而成的热点新闻事件。本文运用危机传播的相关理论对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进行个案研究,结合危机产生的阶段性特征重点分析标准门事件中的舆情建构。  相似文献   

8.
王勇刚 《传媒》2015,(1):34-35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日渐式微,尤其对都市报的影响最大.但纸媒的“坏时代”,却促进了版式设计的创新.如《南方都市报》追求设计的清爽、干净、时尚;《钱江晚报》追求形式的“空灵”,注重留白以及报纸的文化味;《北京青年报》追求严肃大气.目前,国内一流都市报版式设计总是以“进行中”的姿态而存在,不断尝试设计创新.我国都市报版式设计的创新仍处于一个层次参差的状况,如何进行版式创新,对于我国都市报发展而言,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政府对市场化媒体究竟该如何管理?媒体违反规定该如何处罚?媒体一旦受到政府的处罚,又该如何寻求救济?  相似文献   

10.
政府对市场化媒体究竟该如何管理?媒体违反规定该如何处罚?媒体一旦受到政府的处罚,又该如何寻求救济?  相似文献   

11.
熊英 《新闻知识》2012,(6):24-26
本文以曹操墓新闻报道为例,分析了复杂事件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消息来源偏向、实地调查采访缺失等问题,探究了地方政府的公关、媒体对经济利益的过分注重、记者的独立调查研究缺失造成的新闻真实难以维护的状况,并提出了复杂事件新闻真实性维护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标准门”的报道和评论为例,分析认为该报道存在不规范之处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新闻监督侵权的结构性根源.论文就此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问题——“媒体监督企业,谁来监督媒体?”这一根本性问题涉及到媒体的权力来源和对权力规约的依据,本文对此作了回答.论文最后指出:为化解和规避舆论监督的风险,第一要突破制度困境,回归传媒的公共性;其次媒体要遵守新闻专业主义规范,加强新闻自律;第三建立有效畅通的沟通渠使得公众能够监督媒体.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新闻作为社会转型期最重要的"民生新闻",力求在教育新闻宣传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近几年来为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报报道以消息为主,消息结构以金字塔型为多,其内容多有同质化现象,要通过其他新闻类型、新闻结构和导语实现校报新闻的革新。  相似文献   

15.
"袁厉害事件"报道中的真假博弈再次彰显了新闻真实的重要性。网络传播互动对新闻深度的拓展,传播渠道多样对信息垄断的突破以及网络质疑心理的普遍存在都使得新闻的真实呈现变得更加复杂。如何真正有效解决网络时代的新闻真实问题需要的是个"合力"。  相似文献   

16.
陈力丹  汪露 《新闻界》2006,(5):9-11
最近发生的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在传媒业界和学界引起了强烈关注,也成为业界和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舆论监督与企业的危机公关——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引发的思考》一文,通过对这一事件所透露出来的舆论监督新动向的观察和思考,重新探讨了舆论监督的职业规范问题,并提出了在舆论监督中应对被监督者危机公关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胡鹏 《传媒》2014,(20)
正报纸"属地管理"是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落实对媒体日常监管职责的具体表现,如何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属地管理,提高属地管理水平,一直是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笔者以《京华时报》《新京报》变更主管主办单位这一传媒事件作为切入点,采用调查研究的形式,探析报纸"属地管理"后如何做大做强以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并为政策主管部门全面落实分级管理职能提供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小明 《声屏世界》2013,(10):54-55
今年上半年,农夫山泉事件持续发酵,连闯多个“门”。有意思的是。此次交锋,较真的媒体同时被拉入了舆论漩涡。持续时间长达近两个月的农夫山泉事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3月中旬,有媒体开始对农夫山泉瓶中黑色不明悬浮物进行报道,并对其水源地进行调查,质疑其白定产品标准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李健  宋永琴 《新闻世界》2011,(6):163-164,287
大众传媒作为公众接收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它们有责任向公众传递健康信息和健康理念,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并有效地引导公众的健康行动。本文选取了《京华时报》和《新京报》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2010年《京华时报》和《新京报》的健康传播现状,对北京都市报乃至我国都市报的健康传播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荣峰 《传媒》2015,(5):34-35
2010年6月20日,《京华时报·公益周刊》正式创刊,成为国内第一份都市报公益类周刊,它致力于整合国内公益力量,为所有爱心人士打造立体化宣传平台,传播先进公益理念,助推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京华时报·公益周刊》每周一随主报一起发行,每期分为八个版面. 都市报公益周刊,随主刊发布,联合公益组织策划相关公益活动,报道公益新闻,助推平民公益事业,打造读者、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之间的互动平台,立足全国或地方,发表独特观点,站在不同层面关注公益,坚持群众路线,散发着浓厚人文气息,已经成为我国公益新闻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