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微博等新社交媒介的快速兴盛,网络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消解与重构,网络意见领袖逐渐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影响公共舆论的重要力量。这个群体能否成长为网络社会这个拟态环境中理性表达与对话的中间力量,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演变有着重要影响。着重探讨了当下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对网络舆情演变的影响,以期指明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及网络社会传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各种形态的公共危机不断发生,我国目前已处在公共危机事件的高发时期。大众传媒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从开始的角色缺失到逐渐成熟应对,体现了某种程度的进步,也十分值得进一步认真思考。本文旨在以非典、雪灾、"3.14"事件、汶川地震及甲型H1N1流感中的媒介表现为例,探讨媒介在危机事件中如何发挥议程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3.
网络媒介的发展重构了社会传播生态。在泛众传播语境下,作为共识性仪式的传统媒介事件让位于作为冲突性实践的网络公共事件,探索新的共识凝聚方式被提上议程。本文认为,网络公共事件的常态化并不代表共识基础的完全丧失,原本由传统媒介事件提供的仪式整合功能可以在公众一致性的话语实践中重新实现。为了实现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社会认同重构,应当从话语争夺、多方协作、培育"公共理性"等思路出发对公众展开话语引导。  相似文献   

4.
吴丹 《东南传播》2011,(5):63-6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公共事件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传统媒体需要不断转变新闻报道观加以应对。在"我爸是李刚"事件,继网络舆论热议后,传统媒体积极报道介入,形成了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为推动事件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在议程互动过程中,传统媒体的报道流于表面,缺乏对事实真相的探求,未起到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需作出一些改进:比事实更重要的是真相,比速度更重要的是深度,要更注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看看报纸上的新闻,浏览一下网络论坛,拿出手机转发微博……公众对社会、对政府的关切,大多以媒介为平台。"天价烟"、"躲猫猫"、"钓鱼执法"等借助新媒体迅速蹿红的新闻事件告诉我们,新媒体越来越成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提高媒介素养也成为每个领导干部应具备基本素质之一,而许多县乡级的基层领导干部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对媒体存在恐惧心理,如何提高并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微博舆论即公众借助微博这一传播媒介表达出的对于身边社会话题的公共意见。自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以来,在温州动车事故、药家鑫案、北京暴雨等各类公共事件上,微博在其身后3亿用户的推动下,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场域。网民通过微博得以高效地介入公共事件传播,拥有了发声权,也找到了参与感。  相似文献   

7.
李晓云 《新闻界》2014,(2):41-44
网络群体性事件正在成为公共性问题讨论与解决的互动平台,本文探讨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并指出其公共性主要体现在:批判的氛围和公共议题的趋向。在此基础上,从公共领域的视角剖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认为网络媒介、各类社会问题和具有批判意识的社会公民都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建构性力量。由此,在公民精神的宣传与引导、理性公众舆论的培养、政府畅通民意与"官意"的交往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公共价值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中国媒介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迁,不同类型媒介在公共事件中的角色演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本文对2007年至2011年以来的1420起热点公共事件进行了数据搜集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新媒体逐渐挤占了传统媒体“第一落点”的优势,但是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方面的诸多优势仍不可取代;新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增强,对媒体的关注焦点的引导力超过传统媒体,但传统媒体因信息深刻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在公共事件中的二次传播阶段占据优势;传统媒体相较于新媒体,在影响重大公共政策议程上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政府在公共事件中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力量,并重视新媒体的参与和运作,在危机管理和舆论引导上打“组合拳”,协调不同媒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中国舆论监督的新议题:网络揭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揭黑指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借助网络舆论的力量,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揭露事实真相,引起社会关注,从而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并使事件得到迅速合理解决的行为。在我国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缺失的情况下,网络揭黑是舆论监督开辟的一种新途径。实践证明,网络揭黑发挥出了摧枯拉朽的威力,不仅把一个个社会事件的真相揭发出来,而且促进政府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重视,并在处理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由于网民揭黑者置身新闻业外,缺少必要的新闻专业精神与媒介素养,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不规范的地方,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从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李安定 《新闻界》2012,(14):40-43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探究网络社群议程设置外循环系统的框架传递,发现在网络外循环系统中,弱势群体与公权力的对峙并没有随着公众和政策议程设置得到根本解决,而是作为一种诉诸集体记忆的传递框架,在潜在压力集团推动下,重新循环传递到网络社群议程中,因此,重建公权力德行是解决社会危机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主流媒体要积极应对网络“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林岚 《军事记者》2011,(10):18-19
网络的议程设置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且早就与传统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相互交集、相互影响。有调查显示,2011年上半年,"公共议程"开始占据网络议程设置的突出地位,并以强势之态向传统主流媒体渗透。这也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新媒介",向传统媒介发起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普及与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使公众关注参与社会公共事件讨论的热情日益高涨,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舆论形式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如今,网络舆论发展迅速,在其推动下得到解决的社会问题与日俱增,它正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力量.因此,本文以"红黄蓝幼儿园虐待儿童事件"所引起的网络舆论为案例,分析网络舆论的特性,并从意见领袖的作用和议程设置理论以及传统媒体的效用出发分析如何进行舆论导向.只有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才有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秩序,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8,(6):56-63
网络舆论场是一个复杂系统,媒介、网民、政府等舆情构成要素在不同类型舆情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本文基于社会协同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媒介、网民、政府在舆情事件中的参与角色与作用。研究发现,媒介、网民、政府存在不同信息偏好,网络媒介在舆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网民对不同类型舆情事件的态度倾向存在差异,网络意见领袖主要出现在文化体育、企业财经和教育舆情事件中,网络动员现象在环境、食品安全和文化体育舆情事件中更为普遍;政府对不同类型舆情事件的干预时效、干预方式不同,少有事件能推动政府政策修改。社会现实是舆情事件产生的土壤,社会心态是舆情事件传播的动力,社会管理者应该在把握网民心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媒介特点引导舆论,确保网络舆论场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赵丽红 《新闻世界》2011,(1):154-156
本文通过对"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进行个案研究,从理性沟通、意见表达、交流互动、共识达成等方面对强国论坛进行了分析,并对强国论坛在公共领域的前提、媒介、讨论机制和功能等方面在互联网条件下的重构进行了探讨;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网络社区的公共领域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网络社交的兴起,互联网公共空间逐渐形成,网络意见领袖们,针对公共领域的热点事件发表言论,与网民、媒体形成互动,甚至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干预事件走势。意见领袖成为权力结构中新崛起的权力者,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与传统意见领袖所处的环境相比,互联网所提供的是一个相对平等和自由的言论空间,在这一虚拟空间里,网民获取信息的权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一方面,在网络平民的围观行为下,意见领袖得以主导舆论形成和影响传播效果;另一方面,网络平民的意见表达则缺乏应有关注与重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讨论并没有形成,取而代之的是精英的表演与平民的围观。  相似文献   

16.
大众媒介与公共政策的输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输入机制分为内输入和外输入,二者都离不开大众媒介的参与。大众媒介参与公共政策内输入过程表现为公布政府政策动议以获得民意支持和"民智"支持;大众媒介参与公共政策外输入过程表现为反映公众意见并促其成为政策问题、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设置公共议程促其进入政策议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其作为提供广大网民收集意见的窗口和表达意见的平台而影响广泛且深远。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的想象而成为另一种"媒介奇观"(凯尔纳)。本文认为,网络舆论多以新媒介事件为对象,以口碑式的讨论为主要形式,并在内容上呈现出以负面口碑为主的特点,在传播效果上具有议程设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兴媒介形态,媒介技术的进步势必影响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接收方式。同时,直接影响公众对社会事件的理解和判断,在这种理性和非理性的价值判断过程中迅速触发公众议题,经过新媒体交互性的观点交流和碰撞形成的意见和观点是形成公众议题的重要途径,甚至这些意见和观点直接被政策接收和吸纳,直接成为政府施政政策。网络舆论领袖利用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公共议题建构中起到重要作用,他们将线上讨论环节直接扩展到线下实践环节,进而左右政府的相关政策。新媒体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构建公共议题的过程中,和政府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构建公共议题方面彼此都呈现出主动化的态势,其双赢的关系能够促进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打造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9.
蒋琳 《新闻界》2014,(3):33-38
社会转型期政府参与式治理的管理模式的建立、媒介治理范式的全球传播以及媒介市场化的竞争和宽松的舆论环境为媒介参与治理提供了必要条件。兰考火灾事件中媒介通过深度报道的全息摄影、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的联动促成政府议程、新闻评论的传媒吸纳三种实践路径积极地参与治理,体现了媒介话语力量的同时如何防止媒介权力的僭越是媒体人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丁梅 《新闻世界》2014,(1):84-86
议程设置理论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反复强调的"大事"与受众广泛讨论的"大事"有高度的对应性,而且强调越多,受众对此事越重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的及时更新,广大受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来自网络议程设置的影响。当许多意见领袖对一件事展开自己的意见、讨论,自然会影响到大量网民的意见、态度。面对现如今许多星二代、官二代、大学生成为网络争议的重点,而当他们触犯法律之时,舆论对他们的抨击更激烈,更易形成媒介审判或网民审判这一现象。这样的影响便是议程设置的体现,随着网络的普及,其影响的范围更深、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