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再 《地理教育》2011,(1):106-107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互动的教育活动,从传播学角度看,它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信息传播是指人们发出和接收信息的活动,是一个信息交换、交流的过程。从信息传播角度看,教学是一个由传播者(教师)对信息(教学内容)进行编码、加工,通过一定的信息通道和媒介作用于受传者(学生),受传者(学生)再将信息反馈给传播者(教师)的完整过程,完全符合传播学原理。因此,运用传播学理论,可以指导地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信息反馈王宪桂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质是信息的传播与转换过程,这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播动态系统。该系统是人为的、可控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获得的语言、文字、情感和操作等信息不断地和信源反馈、输入的信息与预期的教学目标要求相比较,检...  相似文献   

3.
课堂传播中教学信息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由不知到知,是学生确定性信息增加和不确定性信息减少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抛开教学过程的具体形态,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由此,明确课堂传播中的教学信息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减轻教学干扰提高教学实效——课堂教学的干扰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传播理论认为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组成的教学信息传递与交流系统 ,其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预期的行为改变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实践中 ,教师们想方设法期望提高教学效益 ,圆满达到预期目标 ,但往往事与愿违 ,效益低下。究其原因 ,就在于忽视了对课堂教学中干扰现象(以下称“干扰”)的研究。本文拟就课堂教学干扰的特点、表现及对策作粗浅探讨与分析。一、干扰的特点从汉语词义上看 ,干扰指(对某种秩序的)干预、扰乱。而作为教育传播学名词 ,干扰是指影响教学信息传播(传递与交流)效果的各种消极因素。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活动。研学过程是由物理教材、研学案、教师、学生组成的一个信息交换系统,其实质是师生间信息不断交流深化的过程。交流过程充满情感和偶发因素,只有建立高效运转的信息反馈网络,及时利用反馈信息调整教学,使教学作为一种信息传输系统,始终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转状态,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现状,发现问题,从而调节教学进程与行为,优化课堂结构,大幅度地提高研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完全由师生间的这种双边活动的效率决定。从信息论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间通过适当的媒体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效率则是由媒体的性能决定的。因此,教学媒体运用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信息传递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师生间双边活动的效率。所以优化教学媒体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就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一般可将教学媒体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的教学媒体,一是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交流的系统,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目标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储存、反馈等一系列活动而得以实现。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却以教师单项信息输出的方式进行“满堂灌”教学,忽视了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现代心理学认为,信息的多项交流较之单项交流有着更显著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为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是一个以信息传递为载体的双向活动过程,也是一个以学习对象为主体的双边活动过程。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教师发出的信息都是由学生做出反应,并通过不同的途径反馈给教师,再由教师做出客观性的价值判断,从而对教学内容、方法、效果做出评价、鉴定和调节,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这里,笔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反馈原理,拓宽信息反馈途径,优化教学信息,打造高效课堂,谈谈一些个人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用信息论的原理来分析,教学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教学内容(知识、技能、思想、意识等)是各种教学信息,学生则是信息的接受者。教学信息传播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教学上的大量事例已证明: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递的过程。它是以提高教与学的信息传递效率来完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也有的认为它是一个信息的传播与交换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依赖  相似文献   

11.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信息传播的媒介之一。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由教师系统和学生系统构成。教师是教学信息的输出和管理,通过演示实验、口头讲解、辅导学生操作、课后评定等实验教学信息传递渠道,将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希望产生预期的效果;学生则通过感觉器官获  相似文献   

12.
论远距离教育中的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它是以提高教与学的信息传递率来完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也有的人认为:它是一个信息的传播与交换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依赖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的最优发挥。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它是教师通过多种媒体,有目的、有计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结构是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 ,把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学生、设备、环境等诸多因素有机合成的一个综合体。只有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研究 ,才能发现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 ;只有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怎样才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呢?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特殊的认知活动。这种认知活动的目的是以人类已有的知识、技能为主要对象 ,依靠各种传播手段 ,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播大量的文化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的个人认识达到当代社…  相似文献   

14.
媒体指传递信息的物体。它对信息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粉笔、课本、幻灯、投影仪等,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媒体。媒体的发展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每一媒体的推出,其最初目的往往不是为了教育,但却很快被引用于教育领域,这是由于各种媒体的特性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缘故.从信息论的角度说,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教学的效果依赖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相互作用,教育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信息传播的效果与效率。例如,把录音机、录象机、计算机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形式,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效果等要素组成,其实质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向学生输出一定的信息量,学生再将接收信息的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听课时的表情、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实践操作、完成作业,质疑问难、考试检验等)反馈给教师,教师对反馈迅速作出调控,这种信息的输出与吸收、反馈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进行小学数学目标教学研究时,必须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反馈与调控。  相似文献   

16.
1.教育信息理论 教育信息理论认为,现代教育由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四要素构成,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活动,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教育信息理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结构和形式、信息的传递、信息的效果和功能,并通过各种优化手段,最终增强信息传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传播中教师的角色和技能冯秀琪教学系统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教学过程就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其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学内容是由社会需求(教学目标)决定的教学信息;教学媒体是携带和传递教学信息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朱玉美优比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提0高教学效益,是教改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认为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由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处在发展中的学生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三要素组成的结构系统能否积极协调地运转。一、适当调整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课堂变化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以及教学媒体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改变和转换,以引起学生兴趣,减轻学生疲劳,维持注意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活动变化的形式都要依靠教师整体的设计和有效的操作才能发挥其作用,达到教学成效的最大化。教师有必要明确并掌握活动变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使教学由无意走向有意,由经验走向理性。  相似文献   

20.
从信息论角度看,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学双方—一师生之间通过多种教学媒体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内各类信息传递和接受的动态过程的统一。与普通人际沟通不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际沟通主要是由教师来疏导信息传递渠道,利用多种手段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获取知识信息,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活动中,要确保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增强单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