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宁 《东南传播》2010,(9):59-61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新浪网一年里有关女博士的新闻样本统计、分析,发现:报道强度——重复报道、后续跟进报道;报道主题——情感、生活、犯罪、遭遇不幸成为焦点;报道立场——正面报道"短小精悍"、负面报道"冷眼旁观"、中性报道"娱乐至死"。得出结论:女博士这个"刻板印象"中的"强势群体"正在不断"被弱势化"。继而分析、推断出强势群体弱势化模式图,并对其进行了具体阐述:当"第三性"遭遇"第二性"——"第三性"凸显新闻价值;女博士强势群体刻板印象的形成——早期人际传播和早期大众传播;当新闻价值"遭遇"刻板印象——唯有"颠覆";"议程设置"和"使用与满足"相互作用。最后提出两点思考:当"弱势群体"成为结果,新闻价值最大化如何实现?强势与弱势之间真实的平衡点在何处?  相似文献   

2.
李璐瑶 《新闻世界》2011,(8):228-229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社会上对于女博士的关注度开始上升。然而在网络媒体建构的话语中,"扭曲化"、"妖魔化"的报道使女博士这一社会角色处于一个受人关注又在一定程度上遭人排斥的尴尬境遇。本文拟从网络媒体对女博士媒介形象构建的特点出发,分析网络媒体对女博士媒介形象扭曲的原因和影响,探究现阶段重构女博士网络媒介形象的重要性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孙妍 《新闻爱好者》2010,(2):170-171
随着媒介市场化竞争的加剧,媒体在新闻制作方式上不断求新以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提升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在新闻报道方式上,新闻娱乐化现象近年来备受关注。新闻娱乐化的报道方式在法制新闻中被广泛使用,我们以近年来的法制新闻报道为例,分析法制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4.
乔飞  汪艳 《新闻前哨》2021,(3):80-81
在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中,体验式新闻报道以“现场感强、生动形象、贴近群众”的特点受到大众的青睐,也被更多的记者所采用。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媒体不断地朝着移动化、视频化、智能化、社交化演变,体验式新闻报道如何迭代创新,满足新一代受众和用户的需求?在主流媒体践行“四力”的过程中,体验式新闻报道呈现出了个性化表达、场景化呈现、互动性延展等新特征,重新诠释了媒体深度融合时代体验式新闻报道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但是,新闻并不排斥描写,要准确地报道客观事实,又要把新闻写得生动富有吸引力,这是新闻记者需要练就的基本功。新闻报道故事化如今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新闻作品中。这种方式使新闻报道有了“温度”,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基础上,如何将新闻报道故事化?笔者结合相关实例,试从人物选取、细节挖掘、场景再现三个角度去浅析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6.
赵巍 《今传媒》2011,(7):41-42
提到女博士,很多人都会想到"第三类人"、"灭绝师太"等妖魔化的称呼,媒体对女博士婚恋问题的集中报道也导致受众对女博士的认识出现误区。事实上,新时期的女博士早已摆脱了过去那种酸腐形象,但是作为舆论领导者的媒体并没有将新时期的女性形象尽快树立起来,使女博士依然承受着这种不公平的舆论现实压力。本文通过对女博士媒介形象的分析,指出媒介对女博士的报道误区,并呼吁媒介对女博士的形象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7.
王源 《大观周刊》2011,(17):33-34
在媒介化社会,“媒介形像”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桥梁、渠道和参照。现实生活中的客体经其“过滤”报道和“框架”叙述,最终成为具有某些主观性质的“媒介形象”。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报纸对“女博士”这一群体的报道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其在报纸形象建构过程中的问题,以期还原“女博士”一个真实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8.
殷锐 《新闻前哨》2011,(10):81-82
新闻报道模式.是新闻传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新闻报道有多种报道模式。不同的报道模式对事实的呈现方式不同。近年来,新闻报道故事化成为新闻报道模式的一种新趋势,将成为对传统新闻报道的有益补充。故事化新闻报道.是指采用对话描写、  相似文献   

9.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在职业足球商业化运作和体育新闻传播大环境的助推作用下呈现出新闻报道主体受众化、新闻报道媒介融合化、新闻报道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即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更加以受众为中心,报道媒介更加趋于跨媒体联动,报道方式更加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媒体报道弱者的新闻事件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报道引起了轰动效应.关注弱势人群本来是媒体应当承担的责任,但根据笔者观察,许多报道有明显的民粹化倾向①,即为了迎合"民意",新闻报道违背客观性原则,明显地偏袒弱势方、美化弱者,贬抑强势方.在报道策略上偏好采用"强-弱"二元对立关系,使新闻偏离真实性.这些报道试图宣扬一种"惩强扶弱"式的公正,虽然喧嚣一时,但却不利于促进社会正义、增加社会理性,反而会进一步刺激民众,加深社会阶层对立,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女博士"这个群体被推到了舆论的前沿,很多人对女博士存在着刻板印象。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理论支点,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从新浪新闻中选取一定量的样本,对其报道性质、报道议题、报道强度进行了统计,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其统计结果和所反映的媒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应成为社会骄子的"女博士"群体在媒介的符号学建构和过度阐释下成了一个为世人边缘的"神话"场域。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理论、巴特的"神话"理论和桑塔格的"过度阐释"理论证明了媒介以符码为工具异化"女博士"群体,并在整个社会偏向的驱使下成为边缘化"女博士"群体的幕后推手。解构媒体强加的"神话"场域,校正社会对于"女博士"群体的狭隘偏见,不仅依赖于媒介的修正,更需要"女博士"群体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故事化是近年来新闻报道常用的一种叙事手法,以更好地为受众呈现新闻信息及相关细节。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不但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文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可读性,同时能够为受众提供良好的体验感,进而有效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闻从业人员准确掌握和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技巧,对于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更好吸引受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都市类媒体的崛起,使得新闻表现形式多样化,新闻报道更加注重故事化、细节化.在此背景下,倒金字塔结构模式化、缺少悬念的缺点,以及只适合写硬新闻、不适合“讲故事新闻”的套路使得其重要性不断被消解,在新闻报道中所占比例萎缩,“超越倒金字塔”“倒金字塔结构亟待更新换代”的声浪逐渐高涨.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倾向有其理论基础,这就是盛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新新闻主义。新新闻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地刻画细节。新新闻主义被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闻故事化栏目在引领着电视节目改革的潮流。新闻故事化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视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  相似文献   

17.
蒙丹 《大观周刊》2013,(8):134-134
随着媒体市场化竞争日益剧烈,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新闻标题娱乐化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以提升新闻媒体的竞争力。而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娱乐化标题也逐渐被广泛使用,笔者以近年来的法制新闻标题为例,分析其娱乐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刘涛  王宇明 《今传媒》2013,(2):105-107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脚步的不断加快,整个传媒生态正在发生着重大转变,新媒体对传媒业新闻生产方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种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动态式展现的全新的新闻报道形态——全景化新闻报道应运而生。本文试结合近年来国内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对新媒体语境下全景化新闻报道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阐释,并在全景化新闻报道的操作层面进行了探究,以此为我国传媒业新闻报道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敏 《东南传播》2012,(2):47-49
近来,报纸新闻标题的评论化趋势愈发明显,尤其体现在报纸的导读版上,新闻标题往往放弃了提炼事实的功能,变为对事实的评论。笔者认为,新闻标题的评论化趋势值得警惕。本文以部分报纸对"小悦悦事件"(即佛山18名路人对两次被碾女童小悦悦见死不救)的新闻报道为例,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新闻案例(如"郭美美事件"、乔布斯去世等新闻报道),来剖析新闻标题的评论化趋势,以及它可能导致的相关后果。  相似文献   

20.
有两条关于女博士的顺口溜正在广泛流传,一是“大专生是赵敏,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更可怕,是东方不败”。此句尚且承认了女博士是女性,而另一句“世界上有三类人,男人,女人,女博士”,更是强行将女博士从女性群体中“孤立”出来,打入另类群体。这两句顺口溜什么时候开始流行,没人能说得清,但最近两位高学历女性的行为真正打破沉寂,让全社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群“智慧女人”。不久前,一位署名罗飞的女博士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疾呼:“我是女博士,但我不是灭绝师太!”自称原本是一个“爱说、爱笑、爱闹、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