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所伴随的社会变迁改变了人类学的研究范式,而人类学将书写民族志作为阐述他者文化的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从人类学诞生初期摇椅上的研究,到用所研究民族的语言书写,再到关注全球化与本土化互动中的书写模式,这一学科经历了一个对异文化描述不断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人类学是由人类学与教育学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学科.我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对近30年来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基础上,梳理了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侧重对学科设置,教学与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就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进程而言,其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必须要突破传统的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模式的樊篱,进行规范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与教学是学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西方音乐人类学家率先对城市音乐文化进行研究,城市音乐人类学作为音乐人类学的分支学科诞生。受此影响,中国音乐人类学学者亦不再局限于对民族民间音乐、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而开始逐渐关注在城市化浪潮中呈现出的多元城市音乐文化。本文对中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评述,期望城市音乐文化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以便共同推动中国的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涂元玲 《教育学报》2005,1(5):50-56
美国人类学领域中的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作为人类学研究附带产品的教育研究;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教育问题作为研究主题的教育研究;20世纪70年代之后——作为人类学独立研究领域的教育研究。每一时期均产生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少数民族电影兼具文化人类学的科学性和故事片的娱乐性,既能够为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又能在院线上映,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历史及文化环境下,中国的少数民族电影具有其特殊的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学和文化研究的视域中,民族志和翻译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文化传通和再现他族文化是民族志和翻译的共同目的;同时,民族志和翻译作为一种文化手段,在对文化的阐释、“撰写”及翻译作为一种“改写”中,表现出显著的主体性、历史性和社会性。民族志和翻译研究在当代文化研究语境中的相互阐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范围内,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不同民族、种族、社会阶层、性别的群体都成为了教育的对象。移民和边缘群体成员的加入大大丰富了当今学生群体的来源和学校的文化差异。然而,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对于文化的关注却严重滞后,不管是宏观的政策层面,还是微观的课堂互动层面,都缺少对于文化的讨论。教育民族志作为一种研究路径,从一开始就关注学校内外、教与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文化力量以及基于文化的价值冲突和权力博弈。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4个阶段:创立和发展初期(20世纪初-1937年);长足发展阶段(1938-1949年);曲折发展阶段(1950-1979年);重建和兴盛阶段(1980年至今)。中国人类学学者从翻译西方人类学著作、深入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大规模地投入田野调查到成立中国民族学会和人类学学会等均为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人类学的研究正不断走向兴盛,同时也存在学科定位不明等问题,但不断强化的“学科互涉”以及广大研究者的深入探索,必将促进人类学研究保持活力,继续开拓更宽、更广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关于藏学的学科定义和归属、研览对象和范围问题上,目前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分析.国内有关部门的分类也不太符合藏的实际.从藏学研究的现状来看,藏学的定义,有广、狭义之区分.在藏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现今我们不能把一个民族和国家作为绝对的准则,而是其已成为一门跨越民族和国籍的学科理念,做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样的思考不仅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藏学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且对于藏学的学科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从“发现与整理”、“习惯法”和“社会经济史与区域社会”三个方面对锦屏文书研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认为已有的各学科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存在研究领域比较单一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锦屏文书的人类学研究取向,需要从“地方性文化解释”的再解释、“文化整合”功能、象征与符号等六个方面拓展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诗歌是一种新的文学样态,而中国学者通常会把人类学诗歌与民族志诗歌混淆在一起,因此首先要对人类学诗歌的萌发与界定予以澄清。其次,“诗学”的演变与人类学诗学中的“移情”相互勾连,促成了人类学诗歌的学理剖析。最后,对人类学诗歌回归原始、彰显自然、蕴含“他文化”理念、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共生、“反话语”等特点的归纳与总结将有助于揭示诗歌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象征系统的意义和作用,促进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同时,亦可深入理解创作者和诗歌对读者情绪和认知的影响,为挖掘诗歌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心理治疗工具的潜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音乐表演民族志的文论涉及视域广阔,论题新颖。目前,国内对音乐表演民族志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理论与方法建构和以其为书写范式的实践两方面,已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逐年提高,研究重点不尽相同但各有借鉴意义。但总体而言,音乐表演民族志研究的新媒体视野、学科系统理论体系与其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外现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出现了颇受关注的西藏文化研究热现象,对西藏文化的研究逐年升温,地理、考古、旅游界对西藏这块土地进行了"开发",文学也不例外,涌现了一大批对西藏、藏文化的文学创作,这些作品中都充斥着魔幻的色彩。本文试着从对西藏宗教和雪域景观的描写两个方面入手,来展现西藏和其独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人类学因其理论与方法的独特性,受到许多学科的运用与借鉴,客家研究便是典型。传统客家研究更多注重历史学的研究取向,人类学相对来说受到忽略。事实上,客家研究生来便与人类学结缘。从人类学视角下研究客家的多是香港、台湾与海外人类学者,大陆人类学者相对较少。人类学可以在客家研究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人类学与客家研究结合拥有广阔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赵航 《文教资料》2020,(8):74-76
本文从"留学生""文化""管理"三个方面,细致筛选相关文献,将2019年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评述,对文献中提到的相关问题、政策和解决办法进行评述,总结近期研究的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民族教育"当事者"之一的民族中学校长的教育公平观、公平感受分析,对其工作中诸如学生升学、学校课程、学生就业等方面面临的公平"难题"进行解读,从而总结并梳理了少数民族教育实践者的教育政策期待,以促进并逐步解决少数民族教育公平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8.
审美原则与审美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学术界对审美普遍性、审美偏好、审美标准、审美相对论、审美语境等审美原则,从不同侧面作了大量的尝试性的探究。审美心理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研究者要在文化背景中审视不同文化中的审美偏爱,不仅注重与形式主义相关联的联想意义,而且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一种文化成员相对广泛地共有的形式—意义的普遍联系之中,以此拓展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9.
有人称21世纪是人类学的天下,几乎各类人文学科都争相与人类学挂钩,其中人类学所提供的方法论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吸引其他学科的主要方面。艺术研究也不例外。除了对艺术本身的研究外,在艺术研究中运用人类学的方法,使对艺术类的研究更加深入,角度更加新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