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朱建邦  希茜  闫格 《北京档案》2017,(11):11-14
档案文化资源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介入,可以强化该区域文化价值的深度开发,强化传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再现,强化公众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参与活动.档案文化资源通过大数据的模式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可以对传统文化在公共艺术领域的传承和再现起到指导、辅助、服务等作用,形成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艺术绝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工具和手段,它首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占据了我们的日常视觉经验,自上而下地冲击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观念,它同时也意味着一个逐渐开放了的社会文化共同领域的建立。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新媒体艺术将引领公共艺术观念变革而成为装点城市公共空间、增强大众参与性、促进多元文化发展和助推城市生活审美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5.
王帅 《今传媒》2020,(4):101-102
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景观公共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公众对城市、环境生活需求的增高,城市景观的建设也日益完善,逐渐体现了人们在寻求公共艺术的过程中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概念,从内在逻辑与环境构建方面,提出了如何让城市景观更好地发挥其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6.
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论坛是2016年12月由宝武集团、宝山区政府、上海大学共同签署的“共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实践成果之一。该框架协议旨在通过政、产、学、研合作,共促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吴淞院区建设,共同推动上海市吴淞地区转型发展和上海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本文通过梳理第二届吴淞国际艺术城论坛内容,探讨如何运用城市、艺术和教育三者互动联系,为对接城市转型需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全新的内在源动力。  相似文献   

7.
地铁作为当今十分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它的存在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城市组成部分。近年来,地铁公共艺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为摆脱单调紧张的地铁内部空间,其改变了地铁内部环境,作为艺术的载体对区域文化的传承起到强有力的效果。设计者在考虑区域文化特点时,设计出带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帮助人们重拾本土记忆,为城市文明提升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重点介绍区域文化融入地铁公共艺术的成功国内外案例,以此来探讨现阶段我国地铁内部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强调城市以地铁为载体,以区域文化为核心,以公共艺术为最新呈现形式,让地铁空间焕然一新,激活城市风采,打造出自己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8.
董经纬 《现代传播》2015,37(2):156-157
广义来讲,城市公共艺术泛指在城市的公共场所能够被公众观赏的具有非私密性质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事件的总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艺术逐渐由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过渡到社会化的大众艺术。在这种逐渐融合的态势之下,由于本身和外部存在的一些矛盾,当前城市公共艺术传播的独立性、独特性、纯粹性和文化性受到一定的挑战,这也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一、城市公共艺术传播中的外在矛盾在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与发展正在逐渐融入民众  相似文献   

9.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在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城市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针对城市公共图书馆现有体系存在的职能不清、属性不明、服务不足、布局不佳等问题,提出重新构建新的体系的探索性建议,为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文对国内城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分别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方式、对象、手段、内容和机制五个方面评估实践进展,认为国内城市须顺应时势,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1.
于洋 《兰台世界》2022,(S1):61-62
<正>自古以来,艺术档案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艺术发展历程,是国家的瑰宝,在民族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下,艺术档案是国家档案的一部分,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为了发展和繁荣国家文化事业,艺术档案逐渐成为重要的学科,占据重要地位。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2.
城市书房是一种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态,搭建起全民阅读、文化共享的平台,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文章以绍兴市城市书房为例,从树立城市文化品牌、采用多元建设模式、开展多样阅读活动、打造精品主题书房和做好文旅融合等五个方面介绍了绍兴市城市书房运行模式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新形势下城市书房的优化与创新提出了发展愿景,以期为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繁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保障公民阅读权益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政府是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主体,引入社会力量打造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途径。北京市西城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以公办民助和民办公助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创建公共阅读空间,开创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雏形,初步探索了一条建设-管理、投资-运营、管理-作业适当分离的新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提升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和能力,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根据西城区建设经验提出,应继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体制机制,培育有利于公众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激励机制,不断规范和完善公共阅读空间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加强政府监管,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4.
黄常春 《今传媒》2020,28(5):131-133
近年来艺术乡村建设在中国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便是在很多地方艺术介入乡村没能尊重和保护乡村地域文化。本文应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法等方法,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论证了尊重乡村文化对实施乡村公共艺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于家豪 《声屏世界》2021,(4):99-102
近年来互联网突发公共事件在新媒体视域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讨论与思考.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加持下,传播平台运用算法进行实时、精准地推送、受众形成各自的讨论社群,其中关于网络民粹与共识建构的问题应得到重视,文章以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在新媒体时代该如何理解这类网络情绪,传播者又应该如何凝聚共识.  相似文献   

16.
郭静蕾 《今传媒》2016,(6):149-150
有关涂鸦的运动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的美国,随后涂鸦凭借其形式的不断创新及特有的社会吸引力而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行为迅速扩展至各个国家。从最初涂鸦者们宣扬表达自我,到现今涂鸦成为一项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艺术行为,涂鸦通过其表现形式、文化背景及内涵构建了一个能以特殊方式展示城市特色的视觉文化体系。涂鸦艺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反映来实现与公众的交流,将当代艺术真正融入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17.
在谢尔·克劳斯·奈特的著作《公共艺术:理论、实践与民粹主义》中,艺术—公众的全新关系在美国公共艺术场域中得到了集中探讨。奈特在本书中着重对公共艺术的社会组织方式进行了仔细审视,从而尝试探究艺术公众在其中的客观参与情况与真实参与程度。事实上,《公共艺术》并未主张建立一个新的所谓艺术等级制度,而主要是在公共艺术现有的维度内部提供一些延展性,而这便悬置了公共与私人、精英与大众之间的摩擦。相较而言,一种“新型公共艺术”或许可以被视为重新连接艺术、公众与社会的真正尝试。  相似文献   

18.
正1智慧城市的概述1.1智慧城市的概念2008年,IBM提出重大社会发展理念:智慧地球。认为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可感应、可度量的信息源无处不在(Instrumented),互联网的平台让这一切互通(interconnected),让一切变得更加智能(Intelligent)。城市的经营、组织以及交通、水、  相似文献   

19.
学者括孙为:"旭培培育把"和公营共造新公闻民"社概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笔者理解为:"公共新闻"倡导关注公共领域中的公共事务,鼓励民众的广泛参与,媒体搭建平台,促成政府、  相似文献   

20.
王峡  孙晓玲 《新闻世界》2009,(7):185-186
城市公共导向系统设计作为一个城市与人沟通的手段之一,在传达众多城市信息的同时,对现代城市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统一规范、识别性强的城市公共导向系统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实现城市信息的传达,还可以成为传播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