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腾久校 《教师》2012,(17):80-80
“今年作文的热点是什么?”“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作为语文老师,进行作文教学时这两个问题是被问得最多的。其实,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热点”等表面的东西,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同一个材料,有的人言之无物,有些人则可以写成一篇漂亮的文章,这是由写作水平决定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临”与“摹”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两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来翻阅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感受柳文中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八字方针”,颇受启发:作文教学是否也能“顺人之天.以致其性”呢?  相似文献   

3.
谢水兰 《广西教育》2008,(13):45-45
教师常抱怨学生们作文(特别是命题作文)无内容可写、空话满篇、大话充斥、结构松散,简直就是在“做”作文,而不是“写”作文。作文教学中,如何突破作文素材这层障碍?根据多年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施之通 《文教资料》2013,(20):59-60
文章分析了作文教学的现状、当前学生作文不成文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减少束缚。活跃宽松氛围;以生活为师,道法自然;日日读学写,功到自然成;提供舞台,激发习作欲望的变“榨文”、“杂文”为“美文”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实际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孤立进行阅读和作文教学较普遍存在。那么,这两方面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它们之间相辅相成,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能力的综合实践。于是,“读写结合”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在教学中既能保证“读”与“写”各自相对独立,又互补共生呢?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教师难教,学生怕写。这跟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学校承担了“二次作文”改革实验。实施“二次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阵地上的一场新“革命”,教师该如何想方设法、顺势而为?经过一年的尝试,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师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板书)“话题作文” ,大家一起读一遍。生 :(齐读)师 :你们读了这个题目之后有什么疑问?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我们过去的作文有什么区别?话题作文怎样写……评析】话题作文是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作文形式 ,教者首先激疑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 :什么是话题作文呢?大家一起学习几篇文章。生朗读第一篇文章 :《会说话的眼睛》师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会说话的眼睛》 ;谢老师的眼睛会“说话”)(生朗读第二篇文章 :《她真像妈妈》)师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主要写…  相似文献   

8.
“活动作文”是以活动为题材的作文,它是小学阶段常用的作文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须从内容入手,要让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生活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材料和真切的体验。而“活动作文”正是促使学生获取丰富材料和真切情感的有效途径。一、随心而为,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在作文教学中,品德提升、个性张扬等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为重要前提的。而活动类作文中,不少教…  相似文献   

9.
在对“真实”的界说上。人们强调文章“全由心底流出”。这当然是不错的,但若细究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实际上还存在着模糊之处。比如“心底”。怎样才是“心底”?若按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来看,则作文表达的是哪一个“我”呢?在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中,似乎没有关注到“作文真实”其实也是有层次的,依笔者愚见,可以分为“浅表的真实”和“深层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生活作文教学.蕴涵开放、多元、灵活等诸多元素。需要情趣相伴与相助。离开情趣,生活作文教学就会陷入枯燥、呆板的泥沼。生活作文教学的情趣是怎样“炼”成的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多年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绿色作文”,是从“绿色食品”里借来的。它是相对于传统作文教学中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灰色作文”而言。它反对矫情、假大空,无种种清规戒律,追求真、实、趣。让学生的心情和思想从笔尖流淌出来,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进行情感流露,使他们的作文充满勃勃生机!“绿色作文”的出现,为我们深陷“一切为了考试”的泥淖中不能自拔的作文教学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写作是为了真实地展现自我,反映现实生活。然而由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肤浅,洞察力不强,知识面窄,加…  相似文献   

12.
张军 《考试周刊》2012,(79):50-51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中日益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作文教学仍然未能摆脱传统的阴霾。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中,从教师前期的评价到后期的评讲,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导致对作文毫无兴趣可言,长此以往,产生作文恐惧感,自然难以进步。那么,如何改变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呢?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通过几年的尝试,摸索出了“互动”教学模式,初步改变了上述现状。  相似文献   

13.
王洁萍 《教师》2011,(35):73-73
目前,议论文写作教学仍处于一种盲目无序状态。怎么才能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笔者认为“活”化议论文写作尤为重要。文章从作文训练形式、作文指导、作文评改三个环节入手进行“活”化教学处理,起到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加速“物”“意”“文”相互间转化进程,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铺天盖地将我们紧紧拥抱,在“应试教育”迟迟不肯松开荆条的今日,语文,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让语文教学追求学生“各正性命”“各尽潜能”,真正做到在潜移默化的语文教学中达到扎扎实实的“低碳”成效?我认为,能艺术地将一个“爱”字贯穿其中,才是关键。实践证明,用爱浇灌语文教学这片田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自然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16.
创新作文。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力求出“新”。那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新”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提到绿色,我们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淳朴自然的农庄,想到生气勃勃而又郁郁苍苍的农田。那什么是“绿色作文”?“绿色作文”之意即象征春天的作文,是指用优美的文字表现生活艺术的作文。“绿色作文”的本贡是“真”,即摈弃刻意的矫饰,还作文以真实,以自己的手写我的真实思想,写原本我的文章。新课改有许多新的理念,倡导“绿色教育”、“绿色课堂”,“绿色”仿佛是一种理想,一种希望,更意味着是一种价值!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如何生动而有效地在农村小学这块纯净、肥沃的教学土壤中,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最让语文教师头痛、困惑的就是作文教学。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不是枯燥无味,就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童真童趣呢?“体验”是最好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张夫侠 《教书育人》2014,(12):56-56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想象作文的重要性愈加明显。新课标也对小学作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进行想象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如能真正发挥“想”、“像”的功用,学生必能大胆、轻松作文。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那么,如何在紧张而短促的时间之内,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本人结合近30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总结提炼出“五有”,即有“真”、有“情”、有“理”、有“材”、有“形”,以期对广大考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