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上海邮市迎来了一派繁忙景象,卢工邮市内好戏连台。 由5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以“和谐在鼠年双花下社区”为主题的2008上海集邮节卢工分会场,于2008年3月19日上午在上海卢工邮市二楼展厅拉开了帷幕,这次分会场活动把宣扬和谐题材的火柴贴(俗称“火花”)和邮票(俗称“邮花”)进行展览,并免费赠送给社区爱好者和居民,作为一种新颖的集邮集“花”活动的尝试,旨在宣扬集邮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国庆中秋长假中,上海卢工邮市从9月30日至10月3日放假,10月4日恢复营业。节后,市场出摊率比平时少不了多少,但客流人数减少,因此邮市也似乎就少了几分喧嚣和"活力",游客和爱好者的客流远远超过投资者,外地口音者远远多于本地口音,和前一、二年相比,就连卢工邮市大门外、局门路上"打桩模子"的身影也难以出现,卢工邮市周边星罗棋布的饭店、旅馆的客流寥若晨星,仿佛又回到上世纪末的邮市不景气的年代。今年9月,由上海卢工邮市、云洲古玩城、豫园邮币卡市场和聚奇收藏文化市场4家,在上海聚奇城  相似文献   

3.
申城每年3月注定都不平静,从3月5日开始的上海集邮节在上海卢工邮市引起反响。由于卢工邮市正在拆楼改建,场地极为紧张,为了更好地配合上海集邮节活动,卢湾区邮协于3月10日在卢工邮市餐厅举办了集邮爱好者象棋友好邀请赛,作为分会场首次将集邮和体育两项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10,(12):18-18
11月9日,CCTV-2财经频道央视调查节目以"疯涨邮票一版就能换套房"报道了上海卢工邮市,作为中央电视台能够报道集邮市场,确实是近十多年来不多见的。上海邮商的回答基本上客观地反应了邮市现状,即投资热潮升温。  相似文献   

5.
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在春光明媚的申城拉开帷幕,世博邮品的热销程度却让人吃惊,上海市78个邮政窗口前均长龙绵延、人满为患,并捎带一些呆滞的世博邮品销售红火。上海卢工邮市今年劳动节难得地休市5天,使毗邻世博会的局门路略见冷清,5月5日开市后,上海卢工邮市虽仍在过渡的A、B和C区内经营,  相似文献   

6.
"大雪"过后,上海进入了所谓的气象意义的冬天,邮票市场也开始进入被人称为的"冰冻期"。每年的年底都是传统的邮市旺季,次年的新邮预订、年册的出台和即将发行的生肖新邮等等,都能让邮市"火"一把,然而今年似乎一反常态,火热了一年多的邮市正在趋冷。上海卢工邮市近期客流明显减少,邮商们的出摊率较前也有所下降,新修的AB区和新大楼相比,更见冷清,大门、二门内的大道中还有一、二只摊位在  相似文献   

7.
邮市见闻(51)     
每年一度的“歇夏期”又一次光临邮市,稀疏的出摊者与偶而光顾的集邮者让人感到今年夏季邮市的“低温”。经过1年多的大浪淘沙后,纷纷开张的邮市已所剩无几。在上海,也只“卢工”和“云洲”有些规模。少数多次经历邮市暴热骤冷的邮商仍驻守“岗位”,成为邮市中的“铁杆”,从某种意义讲他们是维系邮  相似文献   

8.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07,(11):28-29
10月长假的邮市,被"奥运小片"打压的市场稍显了一些生气,来卢工邮市观摩的爱好者络绎不绝,卢工邮市内举办上海市购物节卢工邮、币、卡展示周,以"体验都市魅力就从购物开始"为主题,通过汇集购物、消费、休闲、文化、旅游等功能,使消费者产生欢愉的互动式体验,烘托上海中心城区的多彩魅力。  相似文献   

9.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07,(10):26-27
萧瑟的秋风并未吹凉复苏的邮市,今年第13号超强台风“韦帕”成为申城近二年难得的“不速之客”,9月19日和20日,上海大雨如注,狂风暴雨,卢工邮市管理部门安排人员,通宵值班,但撑伞逛卢工邮市同样成为新的“雨中情”,月内上海卢工邮市传言纷纭,诸如:即将公布邮票销毁清单,某种邮品减少发行量,海外倒流多少珍贵邮品等等非官方消息,但市场人士似乎对此已经麻目了,市场呈现出“猴性”效应,部分邮品忽上忽下,成为方寸舞台匆匆的过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13,(11):18-18
今年国庆黄金周,全国大部分邮市选择休市,上海卢工邮市10月1—3日放假,北京马旬邮市10月1—7日放假。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6月4日端午节小长假首日到来,上海卢工邮市新大楼开始正常营业,数百户在A/B/C三个临时交易区内过渡了二年的邮商们正式乔迁新居。卢工邮市人流量主要集中新大楼,久违的喧闹场景再度呈现,但交投气氛并不活跃。邮市盘整依旧,各品种市价小幅振荡,成交萎缩,交投热点凌乱,在进过一轮下调之后,在缓慢地积聚能量。  相似文献   

12.
1月4日,上海卢工邮市发生市值上百万元的钱币入室盗窃案件,黄浦警方花了10天时间,在福建警方的积极配合下,在福建泉州一家酒店将嫌疑人王某抓获,同时查获了大部分赃物。此案的发生,促使卢工邮市不少邮商在春节前夕。  相似文献   

13.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14,(12):19-19
长假过后,上海卢工邮市人气较为高涨,市场内又出现了久违的双休日露天集市,邮市继续强势整理的格局依然未变,但离全面苏醒尚远。  相似文献   

14.
上海卢工邮市原交换大厅、办公楼和部分外场席位,于5月初被夷成平地。原大门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为原大门偏北20米的新大门,人们井然有序地进出市场。新建的邮市经营场所分为A、B、C三个区域、仓库和层次较高的商务包房,原内外场经营者均非常配合这次卢工邮市的改造,邮商们的热情高涨,包房和席位的承租率不减反增,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上半年的上海卢工邮市可谓潮起潮落,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最后一套新邮尘埃落定,当年年票提前登场,不料国家对公款消费的限制力度加大,邮票作为礼品需求,已呈大幅减少之势,日前,2013年年票价格已从最高约18072跌至最低的140元。上海卢工邮市非但没有迎来近几年邮市旺季的岁末行情,却迎来了时髦的“歇冬期”,处处显得冷冷清清而划上本年度的句号,但仍有部分邮商和投资者期待甲午年春节前出现年票、生肖和礼品综合作用下的最后一波行隋。  相似文献   

17.
《元曲》邮票于1 2月1日发行后,2014年新邮收官,一轮新邮年册、年票的大战硝烟再起,12月5日,京沪邮市已零星出现,叫价为250元。目前,邮商正在争分夺秒,为及时配送客户的要货而忙碌。年票价格已回落至165元。近日,上海卢工邮市的客流已明显踊跃,成交有所增加,不少邮商忙碌了起来。部分"职业枪手"转换了角色,充当起各地邮币卡交易所的代理人,席位上也挂出了不少的入市的细则。卢工邮市新大楼进门  相似文献   

18.
1979年,我国恢复集邮活动后,集邮爱好者便迅速打破了十年浩劫造成的邮坛沉寂。在上海思南路口,邮市的雏形悄然形成,邮人在此初尝了邮品的价值,市场经济学也开始渗入集邮领域,在集邮这个高雅的艺术殿堂里品味到文化与价值的二重属性。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117个城市相继开办了200多家邮品交易市场,对我国邮品投资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最有影响的"四大邮市"(上海太原路邮票交换市场、北京月坛邮票交换市场、成都署袜街冻青树邮市和广州人民公园邮市)和今天已形成南北呼应的北京马甸邮市和上海卢工邮市,都在不同时期成为邮品的重要集散地,其交易行情走势以及其它各种信息对于全国各地的邮品交易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13,(12):18-18
随着天气的转凉,市场人气逐日回聚,上海卢工邮市里频繁穿梭着集邮爱好者们的踪影,邮商的出摊率迅速上升,精神状态饱满,成交明显增加。卢工邮市大门外,局门路又成了流动摊位的前哨阵地,路边花坛沿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邮币卡商品。各板块邮品价格的回升,使“职业枪手”又重操旧业。  相似文献   

20.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13,(10):18-18
上海47天高温记录划上了休止符,卢工邮市的客流有所回升,邮商的出摊率保持在正常水平,但邮市连续低迷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各品种只有少量介入,成交量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