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语。2、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重点:读懂全文大意,积累词语,背诵全文。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会全文内涵。教法:1.朗读法。2.归纳法。3.背诵法。4.讨论法。5.想象法。  相似文献   

2.
吴燕芳 《现代语文》2011,(2):118-119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背诵并默写全文。(二)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2、积累文言词语.能正确翻译课文。3、熟读并背诵全文。4、探究这则神话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五光十色、好客"造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相似文献   

6.
赵义 《学语文》2007,(2):12-12
[教学目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感受桃花源的田园风光,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理想社会。[课前导读]一、陶渊明简历及其作品介绍  相似文献   

7.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知识与能力:(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相似文献   

8.
胡子扬 《学语文》2012,(4):17-18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孟子及《孟子》这部作品;章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字词句;背诵全文。  相似文献   

9.
关于《阿房宫赋》的教学,我们首先要制定稳妥的教学目标。一是知识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走”等的含义和用法,理解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背诵全文。2.理解作者对秦亡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写作目的。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二是方法和能力目标:1.学会质疑。文章也可这样读:结尾倒读法。2.学会命题。读文也可这样问:以果溯因法。3.学会解题。文题也可这样解:以文解文法。三是德育目标: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讽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学习并体会诗句中的重点词语。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3.探究“远征难”与“不怕”的独特表达。[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了解长征师:关于长征,除课后小资料以外,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大家还有哪些更多的了解?(关注长征中的重重困难)师:同样走过长征的毛泽东在走完长征之后写下了一首诗《七律·长征》,表达了对长征的感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几千年前,儒家学者在《礼记·礼运》中构筑了一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成为后世中国学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考试,作为先贤们寄托"公天下"、"选贤能"等美好愿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大。高考,是当代"考试社会"的核心话题,在今天,也依旧被不少国人看作实现"天下为公"理想的重要依赖。正如2014年1月6日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在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本文的寓意。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2、背诵本词。(二)能力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2、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2、背诵本词。(二)能力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2、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积累文言词语. 2.在文本对话中认识《孟子》长于说理的特点. 3.在对比与分析中理解"大丈夫"崇高人格的内涵;观照现实,树立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 分析文本,理解"大丈夫"的内涵;初步了解《孟子》一书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联系张仪、公孙衍的人生经历,在对比中理解"...  相似文献   

16.
崔晶  张晶 《黑河教育》2014,(7):32-32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完成重点文言知识的积累及文言知识复习; 2.能够流利顺畅地背诵课文和翻译句子; 3.发现并体会文中口技表演者表演的精彩和作者写作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
18.
李萍 《黑河教育》2011,(7):47-47
教学目标:1.了解讽刺(讽喻)的方法。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3.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及古代明君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教学重点:学习设喻说理的技巧,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教学难点:针对重点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注:课文为苏教版第6册第19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品味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形象性和独特性。3.细读文本,在审美的体验和感悟中,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感知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想象,体验在海边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