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在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文佳作也是如此。有时可能空灵含蓄,有时也可能质朴自然。  相似文献   

2.
念怀西湖     
苏轼有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两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美的诗句,好美的意境,真正的西湖,比诗更加动人。  相似文献   

3.
一、含义和处理 导入:同学们,苏轼有一首诗写得好:“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潆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么,我们的文章能不能做到浓淡相宜,疏密有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记叙文写作要详略得当。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古到今,西湖都是诗人笔下的美景之一。今天我们一家便来到西湖,享受着西湖之美。  相似文献   

5.
美哉,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漫步苏堤上,我反复沉吟着苏轼的绝句,心里不断涌起兴奋之情——哦,这便是我心仪已久的西湖吗?  相似文献   

6.
杭州西湖天下景亭有这样一副叠字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联意取自苏轼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水、晴、好、山、雨、奇”6字,相叠而成。该对联的奇妙在于通过断句、变位、简化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西湖(上)     
在中学读书时,没机会去西湖,但苏轼(1009-1066,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的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却早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抺总相宜。西湖,成了我少年时期心驰神往的佳境,急着想体验、饱览“淡妆浓抹”风光的迷人之处。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人们对杭州山水旖旎,自然神秀,处处名胜的赞誉。在杭州的美景中,以西湖为最佳去处。  相似文献   

8.
【导语】喜爱西湖,因为她是苏轼笔下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杨万里眼中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白居易心里的“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亦因那千古流传、尽人皆知的爱情佳话——白蛇传所营造的一份神秘。西湖是人间的天堂,  相似文献   

9.
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不同的人会对雨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情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杜甫笔下,雨是如此善解人意;“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睛”,刘禹锡发现的不是自然界的雨,而是少女心中如涟漪一般一圈一圈的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雨中孤行,心境难免有些凄迷纷乱。而今在春日溟漆、花枝枯竭时,得几点清明雨,却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北宋前期,苏轼任杭州府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一天,他邀约几个朋友宴游西湖。西湖景致宜人,美不胜收。才情横溢的诗人苏轼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教材所选的是其中的一首。这天,诗人与友人乘船游西湖,一边饮酒,一边叙情,题称“饮湖上”。初夏时节,天气乍晴乍雨,时而太阳高照,风光明丽;时而沥沥细雨,景色朦胧。题中的“初晴后雨”指的就是天气的变化情况。诗题仅用七个字就概括了出游的时间、地点及天气,可谓独具匠心。“初晴”的西湖景色究竟怎样?诗人用“水光潋滟”来写它的晴姿美。“潋滟”,是水波流…  相似文献   

11.
念怀西湖     
苏轼有诗云:"水光激瀚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美的诗句,好美的意境,真正的西湖,比诗更加动人。两年前,我曾游西湖,它那江南山水的婉约.至今仍在我的梦中萦绕。  相似文献   

12.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于宋神宗四年(1070年)至神宗七年(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曾写了大量咏西湖景物的诗,这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  相似文献   

13.
长空万里,明月当头。 古往今来,多少人面对明月吟诗作词,抒怀寄情。唐代诗人李白“欲上青天览明月”,却叹息“人攀明月不可得”。宋朝词人辛弃疾向往飞奔上月“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纯系空想。称为“豪放派”的苏轼在他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如此怕高怕冷、望月生畏,更不足道。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9,(3):F0002-F0002
一人好酒,坐房太久,其仆欲令其去,周见天阴,说你:“天将雨了。”其人说:“将雨怎么去的?”稍间下雨,许久雨住,仆又说:“雨住了”。其人说:“雨住了还怕甚的?”  相似文献   

15.
蒋耀 《中学教学参考》2011,(27):115-116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处世哲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生活中的大智能。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经典古训。  相似文献   

16.
朝中措     
欲晴又雨雨还晴,时节又清明。红杏墙头燕语,碧桃枝上莺声。轻衫短帽,扁舟小棹,几度旗亭②。斗草踏青天气,买花载酒心情。  相似文献   

17.
杭州西湖以其秀丽的风光、丰厚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玩赏。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诗文赞美她。宋代的苏轼曾经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漾雨亦奇”,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了西湖的独特美景——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她总是风姿绰约、美妙无比。  相似文献   

18.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东坡)被贬黄州的时候,一次,在去沙湖道中遇雨,因无雨具,“同行皆狼狈”,而他却“独不觉”。不久,天又晴了,于是写下了一首词——《定风波》:  相似文献   

19.
选择做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人生,是一个人的自由。只要是在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内,由不得别人说东道西、指手画脚。正如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是做泥瓦匠、工程师还是做设计大师,既取决于他的努力、奋斗、天赋和造化,同时也取决于他的自由意志、个人意愿。不同层次的人生固然有境界的差异,但他人不宜越俎代庖地作价值判定,更不能自作多情、主观臆想地去指导和要求。因为选择主体不仅是“如鱼在水、冷暖自知”,而且是“求仁得仁、求怨得怨”,自得其乐或自适其乐呢!转视教育中,近来有人大力倡导要“乐于”做一名普通教师,本觉无可厚非,可近来又发展为…  相似文献   

20.
《簌簌衣巾落枣花》是苏轼《浣溪沙》词“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中的第四首。欲析其内容,当详其背景,下面就“谢雨”前后的情况,略作介绍。苏轼于熙宁十年(1077)四月抵徐州任,不料七月“河决澶渊”,八月“水围彭门”,十月中旬才“河复故道”;翌年春,涝迹未消,“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作为一州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