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内化过程是由接受对象、接受信息、内化践行环境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构成。大学生的认知结构、价值取向、意志品格决定着其价值观的接受倾向及内化的过程。内化践行环境具有验证、巩固或改变原有的价值观的作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价值观理论创新与现实的贯通性、确立大学生内化践行的真实参照系和导向标,以增强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制,认同是前提,转化为行为是关键,固化这一行为是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制,是指构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教育过程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原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主导、教育载体、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就是使各构成要素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运行、科学运行。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冲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的创新,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人才培育的时代呼唤,对于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的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至关重要,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主题,实现其培育目标的关键在于内化于心。然而,由于受教育者自身因素、教育者不够重视、外部社会环境不佳等原因,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不够理想。因此,针对当前的教育内外环境,并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可以从理论认知、情感认同、优化外部环境、价值观认同等方面进行努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相似文献   

6.
7.
内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与目标;需要机制的建立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基础,又是其完善与发展的动力与支撑基础;在实践中,大学生需要机制既要有培育的氛围,也要有激发的动力,更要有理性引导与规范,才能真正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化作用,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论德育内化的必然、条件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有阶级以来 ,教育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和社会服务的。统治阶级总是要通过教育把自己的观点、意志传播给青年一代。而德育则是主要的传播手段和途径。德育是统治阶级利益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的体现 ,是维护统治阶级的一种精神力量。因此 ,任何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 ,都十分重视德育。但是 ,如何使受教育者接受德育并内化于心 ,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一、德育必须重视学生内化高等学校德育是研究和探讨大学生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个性心理的形成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实践。德育过程是由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构建的研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加强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文章阐释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理,分析了大学生在认同、内化该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并探讨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知识是现代主要生产力,当代大学生身负重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鲜血液和主要力量。但是,面对当今社会个人主义价值观凸显的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显得更加迫切。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导下,加之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发生巨大转变,由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由集体到个人。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注重整体,让大学生在更加优越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运用典范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刺激挖掘大学生自身潜能,并充分利用传媒,使大学生教育形成多样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文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探讨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制即利益实现机制、实践强化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及它们的内部关系,以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外在要求与大学生的个人态度体系相整合,形成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主流及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取向出现问题的原因剖析;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大学生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必须努力促进大学生道德的内化,这时提高太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交通过对影响大学生道德内化效果的因素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认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实现大学生道德的内化,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现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客观分析相关原因,加强引导,帮助大学生重新建立起科学的人生价值现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主体内化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要增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遵循品德形成规律,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全新的职业价值观念,增强职业情感,坚定职业信念,巩固职业意志,规范职业行为,并建立内化和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西南高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包含正反两个问题的开放式问卷对西南两所高校7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了被试最为关注的人生价值目标、被试最为关注的人生价值手段、被试认为人生最无价值的方面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文章得出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的一些转变。  相似文献   

17.
18.
接受是德育效果获得的重要环节和前提。帮助贫困大学生思想上解贫,关键在于德育接受机制的构建。贫困大学生德育接受机制,包括外促机制、内化机制、情景机制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人的认知结构,阐述教育影响内化为主体观念的心理过程及其心理机制,指出认同点是内化的关键,建议高校德育工作应从创设教育情境,激发主体内部矛盾,强化认同点入手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促进“以德治国”的方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德育中的道德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高校的德育的教育效果,必须认清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掌握其规律,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因此,研究道德内化对于更有效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