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情,在国家的改革和政策的施行中扮演了一个最基础而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国情对改革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任何改革都必须考虑自己的国情;但另一方面,“国情”一词有时也成为改革的阻碍,成为反对改革者们的一个借口。对于高考与国情.这是世界任何国家进行高考制度改革时都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我国在比较借鉴国外时的一个“可比性”基础。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及自然环境等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在借鉴他国的经验时要切忌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2.
高考改革研究不仅存在着求思路和求方案的层次性差异,而且存在着是维护他主性教育还是促进自主性教育的前提性差异。而其追求超越和革新现实高考制度的精神意蕴,使其必然为了实现教育理想而被指责为“脱离实际”。这既是研究的意义使然,也是研究的魅力所在,更是许多教育家在成功之前曾经遇到的批评和困难。理智的学者应理解教育研究中的这种悖论现象,支持其不被世俗理解的抱负和追求,而不应简单化地否定或排斥。  相似文献   

3.
高考与统一高考之辩——兼与孙东东教授商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7年来,中国的高考制度没有进行革命性的改革,其根本原因 是诸多论者没有区分高考与统一高考。考试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几乎没有 人认为在教育或高等教育中要取消考试。很多人对现行高考的批评或批 判,实际上是对高考统一性的批评或批判。以"存在四大误区"为由所指责 的对象,应是统一高考制度而不是高考制度;高考不是问题,统一高考是个 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在许多方面都实行了改革。总体来看,与考试技术相关的改革,大部分比较容易取得成功,而制度性的改革往往历经反复,比较曲折。高考改革要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顺应主流民意,才会得到民众的拥护,具有长远的生命力。选择与社会物质和文明水平相适应的方式与进度,这是目前高考改革应当遵从的现实理性。高考改革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改成各高校单独招考,也不见得是以美国高校招考模式为依归,而是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自身特色的招考制度。  相似文献   

5.
高考一直是社会、教育工作者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要求高考制度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近年来,一些省、市的高考改革方案相继出台。这里,我们选发江畅的《高考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近期措施》一文,以期为关心高考改革的人们提供一些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教育》2007,(8):19-24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在找到一种比高考更好、更合理、更科学的选才制度之前,废除高考录取制度显然不符合国情。范谊代表所预设的2010年取消高考,也许只是对目前高考改革的一种善意的鞭策吧。不管怎样,目前的高考制度是有种种弊端的制度,但又是已经有过的尝试或可能实施的选择中“最不坏的制度”。——编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高考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教育改革,正受到“高考”瓶颈的制约。关注近几年来俄罗斯高考制度的改革,可以获得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科举到高考—一个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封建社会推行了近1300年的科举制,至今仍对我国的高考制度产生着深远影响,使当今高考出现了一些和科举考试相似的弊端。要克服这些弊端,应靠正确的舆论宣传,发展高校,扩大招生,改革高考内容,加强管理,依法治考等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考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教育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变,经历了古代教育治国、近代教育救国、现代教育兴国、当代教育强民的发展历程,实现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精准匹配和自主选择是我国高考现代化2035的根本目标与本质规定。因此,必须以理顺高考制度与政治、教育、文化的关系为关键,剥离高考冗余功能、真正实现分类入学考试,做好高考综合改革顶层设计、提升高校招生能力,改善教育资源分布、推进高考治理现代化,从而实现我国由考试大国到考试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河北自学考试》2000,(8):22-22
今年河北省在深化高考制度改革方面将采取4项大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新的高考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高考改革能否体现历来被人关注的减负问题?推行外语一年多考、推行社会化考试的举措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文理分科的初衷究竟在哪儿?取消文理分科能否解决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高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考试制度,致力于为高一级学校选拔足额合格新生,同时还承载着整合教育教学系统、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以及维系多民族国家稳定统一等社会功能。高考制度深受历史与文化传统、经济与社会结构以及人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影响,科目与内容、形式和命题、招生及录取等方面的内部调适,未能适应经济和技术裂变的发展需要。畅通表达渠道、坚持渐进改革、加强内外联动、整合多方诉求等是高考回应民众多元化教育诉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高考改革     
高考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考试制度,也是涉及整个教育制度的大问题。围绕高考制度的改革,近年出现了许多争论热点,如关于是否要坚持统一高考的争论、关于科目改革的争论、关于高考形式改革的争论、关于招生中  相似文献   

14.
钟秉林教授的新版著作《高考改革:理想与现实》,聚焦新高考改革,基于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对新高考改革进行持续的跟踪评估,为推进新高考提供理论支持,是新高考改革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既肯定新高考的成效,也直面问题,为完善新高考提供改革参考。该书所收录的多篇论文曾对新高考改革的政策调整与实践改进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5.
鲁强 《中学俄语》2012,(11):17-17
适当了解一些俄语国情知识,有助于学生在高考俄语阅读理解中更准确、更透彻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反之,有时则会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都在自身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展开了以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中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大规模教育改革。这一全球性教育改革浪潮势必促使各国高考在观念、制度与行为层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与改革。就我国而言,现行高考制度已经成为制约国家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大瓶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陈雪楚 《湖南教育》2006,(12):42-43
高考改革要把握正确方向,关键是要认清目前高考的弊端所在。这种弊端,除了表现为“大一统”、“一次考试定终身”的考试方式外,主要还表现在高考内容和考题的设置上。因此,要实现高考改革的新突破,更好地体现“高考制度改革要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基本原则,除了继续完善和改进已有高考方式、探索试点其他方案的同时,包括高考内容和考题设置在内的高考命题改革,也应当引起教育界专家和决策层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8.
“3+X”高考科目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学科分立测试的形式 ,旨在建立人才的新的知识结构 ,向一种综合的大文化形态转变。1 .学科内的综合也可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以 2 0 0 0年江苏、浙江等四省的“3+文 (理 )综合”的试卷为例 ,其综合试卷仍以学科内的综合为主 ,跨学科综合的比重不大。因此综合能力的考核不在于考试科目的变化 ,关键是考试的内容。只要在考题上下工夫 ,在原来的“3+1”和“3+2”科目上对考试内容进行改革 ,同样可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且更为有利。因为“3+X”是牵一发动全身的 ,操作不当 ,反而会引起负面效应。2 .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和新高考制度的实施,"减负"问题再次升温,很多学者认为"减负"刻不容缓,其出路便是高考制度的变革。尽管历年高考改革中不乏"减负"措施,学生负担却并未因此得到丝毫缓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仅靠高考改革并不能减轻学生负担,高考不是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学业负担过重"不仅仅由考试所致,与整个教育系统也有关系,究其根源更是社会竞争所造成的。"减负"应当综合进行,既要平衡不同地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也应着力于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高考观和人才观。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14,(10):14-15
惠铭生在2014年9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站在不同的立场、视角审视高考制度,很难描述出“公平高考”的轮廓。公平只有相对,没有绝对。讨论高考改革,注定没有标准答案。在中国,高考成绩可能决定了人的一生走向,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