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县委书记刹"三风"》一稿在6月7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登后,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回顾这篇报道的采写经过,一个最大的体会是,当一名人民日报的驻地记者,必须打好主动仗。驻站记者怎样才能打好主动仗呢?①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要把握全局,要做到心中有主题,手中有题目;②在报道思想的深度和高度上,要有过人之举,力求使所写稿件在更大范围内有指导意义;③注重对新闻报道的策划,驻站记者的策划应当是超前的、高起点的、有地方特色的;④要注意上下的"互动",有了编辑部的支持,记者写稿也就有了底气。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新闻业带来了挑战。笔者以为,强化党报“四性”,是迎接挑战的现实良策。一、强化指导性——发挥党报优势党报的指导性主要是对党的政策路线加以宣传和传播,给广大干部群众指出正确的前进方向。党报的指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阐述党的政策和主张的及时性。党报对党的政策主张了解的最直接。二是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的深刻性。党报的优势是它的言论优势。它可以通过社论、评论等文章深刻阐述党的主张,强化其权威性。三是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引导舆论的宏观性。引导舆论是其重要功能之一。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加强教育期刊的三个冲击力从︽湖南教育︾和︽初中生︾两刊谈起□胡宏文教育期刊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在提高民族素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实际情况看,一般教育期刊要做到内容健康,遵规守纪,并不是太困难,但要真正办得很有特色,很有影响,则是非常困难的。由于“...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报新闻言论,我认为,一定要“四到位”:编辑思想“到位”。前不久,我查阅了1989年10月到1990年4月的4家地市报,它们共发社论、评论、专论和短评32篇,每家报纸月均1.14篇。言论少到如此程度,令人担忧。言论少,主要是编辑思想未“到位”。就客观而言,地市报由于它所处的地位的限制,无力对国内外重大问题加以评论,说重了深恐惹起是非,说轻了“隔靴搔痒”意义不大。此外,基层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经验,地市报也往往没有把握,不敢随意发表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报新闻言论,我认为,一定要“四到位”: 编辑思想“到位”。前不久,我查阅了1989年10月到1990年4月的4家地市报,它们共发社论、评论、专论和短评32篇,每家报纸月均1.14篇。言论少到如此程度,令人担忧。言论少,主要是编辑思想未“到位”。就客观而言,地市报由于它所处的地位的限制,无力对国内外重大问题加以评论,说重了深恐惹起是非,说轻了“隔靴搔痒”意义不大。此外,基层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经验,地市报也往往没有把握,不敢随意发表言论。就主观而言,一怕“祸”及自身。一篇好的言论,必须有鲜明的立场、观点,不是提倡什么就是反对什么,不是表扬什么就是批评什么。地市报编辑由于回旋余地较小,不少名人、大厂长等“白天不见夜里见”,有时还有求于他们,万一一箭射错,势必带  相似文献   

6.
7.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党报的突破与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新闻事件2006年8月3日,浙江省台州市卫生部门会同检察机关,根据群众举报于凌晨突击检查位于温岭市新河镇的“繁昌油脂厂”,一举捣毁以地沟油冒充食用油、日均生产6吨的特大违法生产窝点,并掌握了其在台州市各地的销售网络。  相似文献   

9.
10.
2004年9月,全国第五个记节前夕,《南京日报》评论员、记刘根生获得了江苏省新闻人才最高奖——第四届“戈公振新闻奖”。刘根生获得这一殊荣可谓是实至名归,《南京日报》推出的以刘根生名字命名并由他担任主笔的时评专栏《根生时评》以思想性强、贴近性强、时效性强的时评得到了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广大老百姓以及报业同行的三重认可,为把《南京日报》打造为“有思想的大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报刊的编辑时常被人们称作是“为他人作嫁衣”,但是这种“作嫁衣”绝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的劳动,而是一种再创造的劳动。经济日报的《特别报道》专栏是一个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优秀专栏,1996年1月创办至今,刊出了一大批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普通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的深度报道。据经济日报办公室统计,仅1996年开办的第一年,这个专栏就推出了120余期,其中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和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摘播60余篇次。一个专栏能有这么多的报道被这两家颇具影响的节目摘播,是不多见…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元旦以来,贵州日报进行了版面调整优化,成效凸显。省委机关报起到了“领头羊”作用,我省多家党报亦有改版的新的动作,收获各有千秋,但总体向好,至少多家党报的“面相”比过去好看多了。  相似文献   

13.
14.
在不久前结束的华东九报“深度报道”好新闻评选中,笔者与人合作采写的热点问题报道《“问题月饼”令人痛心》被与会专家评为特等奖。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近年来,我紧跟报业新闻改革大潮,在采编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社会热点的探索,而所采写的热点新闻,多次得到中宣部新闻局阅评专家的肯定。这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热点新闻采写的一点思考。 从新闻缺失至信息冗余,热点已成为纸质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对热点的选择,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办法。抓大放小、紧随公众舆论兴奋中枢,是固化党报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种独特的商品——精神消费品,报纸的使用价值要通过读者的有效阅读来实现。读者的需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规定:"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这一重大的技术动向,引起了业界对"三网融合"新一轮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世界各国面对"三网融合"的具体方法、措施,以及"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走向,找出其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在地方党报的版面上,会议报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会议报道的千篇一律、呆板空洞影响了地方党报的可读性,使会议新闻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地方党报必须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和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深入研究,善于从会议中"挖"新闻,以更好地发挥地方党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对会议报道不应一概排斥,会议仍是新闻的资源"富矿",值得从中"挖"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闻摄影“切入点”的选择──从拍摄《妈妈只生我一个》谈起郑维国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是无数个瞬间的延续和联接。面对发展、变化的新闻事件,摄影者最好在什么时候去采访?从哪里下手拍摄照片?抓取哪些情节或细节?人们在摄影采访前和现场来访中作出种种判断,...  相似文献   

19.
一、发现现场,深入现场 采写现场目击式新闻,要求记者深入现场和充分利用现场。《“造林”还是“造字”》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作者善于发现现场,巧妙地利用现场捕捉的有用信息,真实地再现现场情景,揭示出新闻背后的新闻。因而,作品给人以动感,给人以启迪,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一直看好的图书市场最近出现了滑坡疲软现象,令人们琢磨不透。昨天,各种媒体还在报道中国图书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图书市场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今天,各种图书市场上各家书店不得不因为库存积压而作出降价抛售图书的选择。人们看见的是“出书难”与“出书滥”现状并存,听见的是“买书难”与“卖书难”的呼声不绝。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图书市场究竟怎么了?一、“三难一滥”现象不容忽视出书难难在选题平庸、单一和重复。这是近年来困扰某些出版社,使其陷入出书难窘况的最大症结。据不完全统计,第八届图书展销会上参展的图书有12万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