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新课标,落实新课改,积极地践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我们一直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教学中,以“先学后教”取代“先教后学”。在几年来的课改实践中,笔者充分认识到,课堂改革不仅仅是教师改,更多的时候是在行进过程中学生带给教师的思考和启发:只有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课堂教学才能焕发活力。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的是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的老师怕学生预习,怕一些错误的理论先入为主影响学生,怕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新鲜感,怕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到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其实,  相似文献   

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准备才能成功,否则就要失败。这句话用在语文教学上,可以说明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抓得好,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语文老师要充分重视语文的预习教学,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预习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先学后教"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产生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预习后的课堂教学如何演绎呢?是教师仍然面面俱到地唱"主角戏"?还是教师隐身让学生直接"舞刀弄枪"?当然都是不可取的。前者无视学生预习体验,后者淡化了知识的传授与交流。显然,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的粗浅的认识进行循序渐进的引领,方能寻花拂柳,探得数学思想的精髓,达到提升和贯通。  相似文献   

5.
预习这一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并不矛盾,它并不是探究性学习的禁区。问题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需要持有怎样的预习观,或者说传统的预习方式需要怎样的改革?预习不只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预设的任务,更  相似文献   

6.
边静 《甘肃教育》2011,(12):50-50
当前,小学课堂教学存在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太重;三是每个班级都有大量学困生。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通过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笔者对这一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伴随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现在的教育理念也不同于之前,要求让学生重视预习,在学生全面预习之后,教师再开展全面教学。在此种教学方式下,会构建全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思维,教师应该真正着眼于“学”,着力于“让”,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王荣 《生活教育》2015,(3):94-95,97
预习是学习极为重要的环节,但实践中由于缺乏方法的指导,使得预习常常显得十分空洞。课程改革时至今日,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已成共识,我们亟需追寻预习的优质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优质预习成为高效课堂响亮的前奏。  相似文献   

9.
"先学后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让其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驱动力。文章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出发,论述"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0.
胡顺卿 《教师》2011,(10):75-76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积极进行"有效、高效课堂"的探索,近几年来,我校大力推行"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有改革创新意识,深入备课,精心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预习,就是在教师讲授新课前,学生自主展开学习的过程。预习的目的是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初步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发现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第晓惠 《考试周刊》2013,(58):99-99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之一,也是增强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环节,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而真正构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3.
一、预习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失的环节 预习,在整个新课程教学活动中往往被人轻视,可有可无。预习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学习”、“先学后教”的理念。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初始化。学生预习愈充分,课堂教学效率愈高;课堂教学是预习的继续和深化。通过预习,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学习中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自我内化知识,体会、感悟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观点,建构起自己初步的知识结构。通过预习,学生把自学中经自己努力而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带进课堂,在学习小组或全班合作探究。由于思想品德课内容比较抽象难懂,通过预习,课堂上学生才能有足够时间充分交流自己的见解、展示个性风采,并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得到提升,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时间的利用率。通过预习,学生可克服被动学习、依赖教师的习惯,养成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习惯。在预习中,学生通过搜集与课程有关的资料信息、社会热点,既开阔了眼界,拓展、积累了知识,又学会了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的方法,还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学习资料信息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预习,学生可初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预习也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自主支配学习时间、空间的需要,又有利于课堂上教师了解不同学生存在的疑惑和思想品德需提升的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学后教的理论基础 反思当前高中学生中存在的不会阅读文章的情况,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把本应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阅读,纳入到内容分析的轨道;自主发现少,“灌输”、“求同”多,轻视个人体验、理解,往往通过强行灌输,得出结论;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忽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发现读书的方法;教学过程、方法僵化.割断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课堂。我校六要素课堂的第一要素就强调了:课前自主预习。这是因为它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必备技能,也是学生终身有益的良好习惯。那么,怎样更好地指导预习,预习后的教学应该怎样展开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重要基础。文章立足农村小学中段语文课堂教学,就其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学习意识从被动接受变为自主学习,是所有老师要思考的问题。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在课前独立地预习课堂内容,有了初步理解和疑惑,有针对性地听课,才能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几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管是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正如杜郎口中学的徐利老师所说:"预习与否,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展示课能否获得成功"。一、重视预习效果是课堂高效的前提从1940年起,叶圣陶先生就反复撰文倡议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预习,并明确指出:"预习是训练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教  相似文献   

19.
我校“先学后教,做中辅导,多元互助,作业激励”的课改探索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初见成效。“先学后教”由一种理念逐步变成一种行为,学生会读书、会用书、会学习也由一种美好的愿望渐渐地成为一种现实。  相似文献   

20.
自"核心素养"一词提出之后,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先学后教"这种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教学模式在这方面显示出它的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