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给教师这一职业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相对于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也是传递者,也是权威的象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是学生学习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历程中,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本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出现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自此就有了“学校即将消亡,教师将被取代” 的论调。计算机在教学中应用后又有人预言:“电子计算机将取代教…  相似文献   

2.
在线教育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和“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也给教师教学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线教育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平台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实现了信息和知识共享。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在线教学的大规模普及,使得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教师需要结合在线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同时利用在线平台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因此,在这一时期,有必要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进杰 《青海教育》2003,(10):78-7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角色的变化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仅从知识传授者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新变化:如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统一规格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等等。  相似文献   

4.
浅析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芬芬 《教书育人》2001,(24):18-20
以“信息时代”为标榜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推动了又一个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如何适应变革的社会与变化的人是教育不得不考虑也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教育领域因此发生了,或即将发生一些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目前国家一系列的教改措施已出台并已付诸实施,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师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使得“教育与科研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也越来越趋向于一致”,“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教师要能立足于教育实践,定位教育问题,分析、解决教育问题,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因此对教师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由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授过程组成的统一体。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带来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变革。首先就是教育思想的变革,而教育思想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多媒体时代,一个名师、一次讲课已可被一张光碟替代。于是,就有人说“学校即将消亡”和“教师将被取代”,也有人预言,“学校教育将转变为家庭教育”。这些人没有认识到教师除传授知识外还承担着多种社会任务。   美国未来学家博尔指出:一个生活在 21世纪的人,要想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掌握三张“通行证”:学历文凭、职业道德和创…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中强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文在阐述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让学生提出问题的八条措施。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出新型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主要载体,它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为实现教育腾飞的目标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而教育思想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实现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教师中心论”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转。“学生主体论”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研究学生怎样学,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彻…  相似文献   

8.
当前初中教育中,学生在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异,给教育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面对这一参差不齐的教育主体,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运用同一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对学生加以施教,势必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而学困生“消化不良”的状况。惟有施以与学生的可能性相适应的教学活动,施行层次教学,才是“人本思想”的体现。为此,我在两年的教育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不仅给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和变革,同时,也对中国的教育,尤其是教师提出了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所以入世后教师面临着观念、机制、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为此,如何转变其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构建合理的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教师素质结构,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理论与现实课题。一、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转变———健康的人格素质和高尚的职业情操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更不只是完成上级交付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迫切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家庭都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条件,让学生能够健康、全面的成长。尤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与学生直接面对面,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宗旨。在现实的教学中,一方面传统的“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将教师地位摆到了极端的位置,许多教师居高自傲;另一方面,学生难教,师生之问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开展。这些现象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社会效应降低。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以它强大的功能实现着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得数学教学从单一的黑板静态模式到动态演示模式,从教师讲、学生听到“师生互动式”教学,从大班制教学转向个性化教学,从“学数学”转向“做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将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整合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谈。  相似文献   

12.
1.教师的“三抓”。1.1抓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谁抓好了课堂,谁就掌握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因此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必须选在课堂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明确提出把长期以来学生服从教师,“学”服从“教”的观念变为教师的“教”服从学生的“学”。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标倡导的诸多新理念中,“自主、合作、探究”是重要理念之一,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当我们在为新课程理念带来的巨大变革而欣喜振奋的同时.也需要冷静地面对出现的问题——一些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学生伪主体”的怪相,这不得不让人深思。下面以某教师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为例作具体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使教学环境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展了教育与受教育的外延,泛化了特定的“学生”、“教师”的概念,赋予了“教师”在传统意义之上更为前瞻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所承担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将发生变化,教师将以指导者、组织者、研究者、学习者的新角色参与到教学中。网络给教师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也对教师角色的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宓娟 《文学教育(上)》2009,(21):122-122
北师大的何克抗教授所说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也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而作为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反思:在网络环境下,写作教学该如何展开?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也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由于对新课改最初的迷惘、茫然,到渐渐的认识、实践及至现在的掌握、运用,经历许多探索,也付出了很多艰辛。所幸的是,经过实践,学校教学工作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评价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新”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素质教育在新课改目标强力驱动下不断推进,使我们对教育的一些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习作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句话道出了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真谛。习作,本是一种“心灵自由抒写的曼妙历程”,是内心真实的写照,然而,现实告诉我们,习作在孩子的笔下失真。身为教师的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应如何应对?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小学生习作是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德育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是人们认识教学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在重新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现代思维方式为指导赋予了教学以“生成”的意义。“生成”对应于“预设”,也是新课改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本文的课堂“生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出乎教师意外的、与教学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问题的开发和处理。如何把握时机,运用教育机智,采取艺术方法,在课堂中生成教育资源,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引导学生接受道德、建构品德,这是德育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探讨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德育教师认识和掌握课堂“生成”手段,而且还可以拓展育人路径,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9.
王玥 《教育信息化》2003,(11):66-67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社会的变革,也带来了教育方法的变革。信息技术依托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以学习的协助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有进步”。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去探究自然、探究社会、探究人生。在研究、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努力打造一个“课堂内外结合、教师学生互动、媒体网络补充、内外实践活动”的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