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插花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比较特异的情形,分治的渊源不一而论,有待考证。河北省的冀州市与新河县边界处就有6个这样的村庄。它们分别是:南小寨村、东高庄村、西高庄村、北黄家庄村、董家庄村和东千家庄村。这些“插花村”在居住分布上,大致按街分片居住,按块分片居住,插花交叉居住。为便于耕作和灌溉,建国后曾作过5次比较大的土地互换与调整。插花村双方和睦相处,合作用水用电,友好办学,联合文化活动,携手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2.
庄子故里究竟在何处,学术界众说纷纭.目前有河南“商丘市梁园区说”、“民权县说”,山东“曹县说”、“东明县说”,安徽“蒙城说”.根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资料记载,庄子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从现有文献材料、考古资料和具体地理方位看,蒙在今商丘市梁园区境内.因此,以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蒙墙寺村为庄子故里较具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水浒传》中乡村意象的文本解读,具体分析了“村景”、“村酒店”和“村庙”等意象,从诗化的语言中探究所蕴涵的俗文学里文人化因素和其创作倾向,从模式化的内容中发现民俗文化的痕迹。乡村是《水浒传》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与城市相对应的另一重要环境,解读其中的内涵。对我们进一步理解《水浒传》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河南民权画虎村的虎画属于农民画,无论是从画面语言还是从精神内涵来看,其虎画从诞生之初就具备了原始民间艺术特色。画虎村的虎画在艺术语言上采用灵动多变的线条和简单朴实的构图,色彩庄重而富有表现性。在审美情感中,画虎村的艺人们追求着老虎固有的雄浑威猛的生命精神,这种追求充分体现了中国美善一体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以组织部门的视点透视乡村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诞生的村民委员会是现在的“乡政村治”体制的开端。进入19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建设的首要目标,村党支部的工作被定位为支持、援助并指导村民委员会的工作。1990年代中期党开始着手整顿“后进村”的基层党支部。其主要方式是由上级部门投入资金和人才,强化控制。1990年代后期,组织部改变了党建工作的方式,把以往由上级投入人才、资金的形式,改为通过重建基层组织和扩大听取村民意见的方式,来改善党群关系。这种转变,赋予了村党支部乡镇政府政策执行“代理人”和村民“代言人”的双重作用。而造成村级党群关系恶化的根源,主要在于乡政村治这一结构体制,党认识到村一级的党群关系的恶化,是来自“乡政村治”结构本身,因此要求建立新的乡村关系。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岳行署为了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于一九四四年秋天,将行署机关由安泽县尖土源村转移到刚刚解放了的沁水县郑庄村。沁水是晋南、晋东南来往之捷径,又系两地之门户,而郑庄正介其中,为东西必经之要道。郑庄村三面环水,南面隔沁河和日伪盘距了多年的、形势险要的仙翁山遥遥相望。虽向有“沁度秋风”美景之称,但也有“青龙口危险”之说。行署机关就驻扎在这  相似文献   

7.
探索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段时间,我们就农村教育怎样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课题,来到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进行调研。前元庄村是吕梁山深处的一个偏僻山村,全村有195户,789人,历史上这里“丰年吃糠,灾年逃荒”,穷得出名。过去,村学校办在一个破庙里,条件非常简陋。由于教育落后,农民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种植养殖知识,吃尽了愚昧和贫穷的苦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前元庄村进行了农村教育改革试验,逐步探索出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依靠发展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振兴经济的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8.
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那是一条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逐水而居。一条无名溪水的两岸,是大山、村庄、梯田和果园。我们村有六个自然村,其中五个村的人家散落在小溪旁,我出生的那个小村是溪水的源头之一,人家散落在两条山谷里,泉水汩汩,下自成“溪”。从我的祖宗开垦小村,  相似文献   

9.
翟杰 《山东教育》2013,(10):59-59
我家住在曹县东北六十华里的葛庄村.村西流来一条小河.小河静静地流淌,弯弯曲曲流到我们村跟前,忽然兵分两路.环绕着村子流了一圈,流到村东时两条河流又拥抱在一起,汇成一条河逶迤而去。小村被河夹在中间,成为“小岛”。  相似文献   

10.
乡村先生     
进学校的第一天,老师用灌水笔在我们拼写本的封面上郑重地写上姓名、性别。看着平素“毛蛋”“妮子”随意称呼的我们有了正儿八经的“尊姓大名”,原本一同割猪草捏泥人连穿衣打扮都差不多的伙伴被分成两个阵营,内心很是兴奋了一阵子。带给我们这份别样兴奋的是周老师,村小学里唯一的老师,乡亲们都称他“先生”。  相似文献   

11.
提出“新乡村教育”这样一个概念.反映的是教育界对乡村教育的关注与反思。从目前来看.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教育的确处于弱势.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目标,常常是茫然地追寻.盲目地追随,痛苦地追忆。“新乡村教育”的一个“新”字.需要乡村教育者从乡村教育的现实出发.从其目标、方式、过程、评价等方面探索乡村教育自身的规律.找到适合...  相似文献   

12.
荆品娥,女,汉族,1956年12月出生,河南省民权县人,中共党员。商丘师范学院毕业,2004年11月晋升为教授。先后在校团委、体育系、宣传部任职、任教。现任商丘师范学院政治学与法学系党总支书记。荆品娥教授是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会员,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开发乡村旅游对推动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乡村旅游的定义、起源出发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及河南省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分类;以客观的角度提出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希望能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有所帮助,使河南省真正成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前元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前前后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元在实验学校教育改革的基本简况 山西省柳林县庄上乡前元庄村是吕梁山的一个偏僻山村,全村195户,789人,历史上这里“丰年吃糠、灾年逃荒”,穷得出名。过去学校办在破庙里,教育落后,农民世代吃尽愚昧贫穷的苦头。1987年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吕梁地区教育局长刘辉汉来村搞农村综合教育改革试点,得到村党支部的认同和支持,他们决心学习陶行知“办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精神,来进行改革试验。村党支部组织一班人与村校老师共同学习邓小平理论,并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育与农业携手”、“教育与科学机关充分联络”等思想,大胆改革,逐步摸索出一条在经济欠发达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社会有“乡贤治村”的传统,乡贤群体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稳定的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乡贤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中构建了极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同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乡贤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乡贤治村”的优良传统,发挥乡愁纽带吸引人,搭建良好有效平台使用人,建立保障激励机制留住人,引导以优秀精英为代表的“新乡贤”返乡建设桑梓、造福家乡,从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窟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安徽黄山西南麓黟县境由,田其荆具吒心的规划布局叉被称为“牛形村”。村边耸峙高昂的霄崩山如“牛头”.苍部青翠的古树妻¨”卜角”.村ap鳞次栉比的楼台如“牛身”,辫渡荡漾的月州如“牛胃”,劈堂绕屋、几曲十弯的人工水圳鲥“牛肠”,当时村边妈座木桥如“牛腿”。叫面青山黛蜂,万顷祸田,整个利落就象一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宏村融剃光__l色与层楼叠院为一体,巢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身,步步成景,处处人画,被誉为“小国画鹗的乡村”。l南湖春晓2村北一隅3月沼池衅4村口人耐祖国各地 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国古代文化中,老虎是用来驱邪除恶的神兽,早有“画虎镇宅”的民俗传统。虎的艺术形象常常出现在器物上,如商代的龙虎铜尊、虎纹陶片,战国时期的虎牛形祭台,秦朝的铜符虎,以及汉代刻石上的虎形象等。据实物考证,虎画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画虎而家喻户晓的画坛名家不胜枚举,他们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对绘画艺术有着重要影响。今年时逢虎年,笔者试图通过研读画虎名家的作品,以求得对我国虎画艺术的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人才培养教学方式及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村一”教育要培育高素质的乡村振兴人才。如何将“一村一”学历教育长期培育与新型职业农民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有机融合,有效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实现学员学历和能力“双提升”,已成为改革“一村一”教学方式及教学管理模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全省建立试点、开展实践,探索适用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一村一”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前有个县官喜欢画虎,但画虎不像,倒像猫。一次他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挂在大堂上自我欣赏。一衙役路过堂上,奉承道:“大人这猫画得真好,像活的一样!”县官一听十分恼火:“胡说!你连老虎都不认得,留你在衙内何用?”衙役被责打四十大板,逐出衙门。这时又一个衙役经过,县官把他叫住:“你说,我画的是什么?”这衙役因刚才一幕的影响,吞吞吐吐不敢说。县官说:“你怎么不说?”“我怕。”“你怕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名村的建设发展是乡村振兴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客家文化名村茶山古村为例,通过易康对茶山古村的影像进行分类,采用参与性农村调查评估(PRA)、转移矩阵、计算空间动态度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从“三生”的视角探索历史文化名村的人居环境发展演变过程与形成机理.结果显示:(1)茶山古村的三生空间之间在演变过程的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转换,生产空间以“入”字型为基础不断扩张,生活空间呈现出“碎片化”趋势增长,而生态空间则表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宗族血缘关系变淡、大型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古村旅游业的发展是推动茶山古村三生空间演变发展的动因.(3)茶山古村在空间演变过程中存在土地资源空废化、产业结构单一化、历史文要素遗失、传统风貌受损和生态失协等问题.针对现状,提出基于“三生”视角的历史文化名村优化建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于历史文化名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