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科学教育的最大误区是把成人的科学传授给儿童,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一)我们知道,儿童的主体发育程度决定了他的世界里有他自己生命的影子,即他头脑中的世界是诗意的、童话的世界。对儿童的科学教育并不是要把诗意和童话从儿童的生活中驱除出去。实际上,科学教育也难以做到这一点。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掌握科学知识与科学思维,这实际上是一种违反了儿童自身发展规律的拔苗助长行为,儿童不仅不会真正获得迅速发展,反而会受到伤害,甚至连正常的发展都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2.
张克 《天中学刊》2004,19(3):78-82
米兰·昆德拉对人们对于卡夫卡小说的美学价值的误解有着强烈的不满.他认为卡夫卡已经开始实现"梦与现实的融合".卡夫卡的小说既是对现代世界最清醒的凝视,同时又伴随着最无拘束的想象,代表着一场巨大的美学革命.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中,卡夫卡是无法绕过的一座高峰.卡夫卡是最早感受到并且传达出20世纪时代精神特征的人.卡夫卡的写作是纯粹的个人写作,他希望自己是一个群体之外的孤独者,是一个审视者和旁现者,用他那洞察圣灵的"第三只眼"来俯瞰人生.卡夫卡用小说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人的困惑:人在这个不可解释的世界上无能为力,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世界是我们的迷误.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诉说了现代人自我价值与个性的迷失.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内容为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在一年级的孩子眼中,世界是充满想象的,是五彩斑斓的.而童话正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或科学常识介绍的一种文学体裁.童话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也是促进儿童阅读的有力助手,它能打开儿童的思维之窗,为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教师应当从短小的童话经典入手,引领他们一步一步走进阅读,继而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5.
表现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盛行于20、30年代的德、美、北欧等国。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是这个流派的杰出代表,其小说的表现主义技巧达到了运用自如、登峰造极的境界,卡夫卡的小说寓荒诞于真实,融幻想与怪诞于一体。他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人称“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一样.也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并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6.
写什么 写一篇动物童话或物品童话. 为什么写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讲给儿童听的故事.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拟人、夸张来编写故事.每一位儿童都是伴随着童话长大的,每一位儿童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创编童话让儿童乐于表达,易于表达.每一位儿童都可以创编精彩的童话.  相似文献   

7.
弗朗茨·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生前默默无闻不被世人关注,他的作品是在他死后才引起世界的轰动,并以"卡夫卡热"席卷全世界,经久不衰。卡夫卡小说的显著特点是隐藏作者思想的真实内涵,将荒诞作为一种特殊体验。荒诞,构成了卡夫卡小说的核心思想。一、卡夫卡作品中"荒诞"意识的表现荒诞(absurd)的起源是拉丁文的(adsurdus),意为"难听的",它起源于悲剧美学,有悲剧和喜剧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8.
解构是后现代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卡夫卡一般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表现主义作家,但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已经体现出了一种后现代解构的倾向。其小说创作中体现出的解构性特征为:对人主体性的解构,对传统确定性思维的解构,对传统语言观的解构。卡夫卡的创作具有后现代倾向。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与《聊斋志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在创作中驾轻就熟地掌握了一种变成小动物的方法,中国学中最能体现这一方法特征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卡夫卡恰巧读过这部小说的德译本,他的创作有意无意地受到过这部小说的影响。卡夫卡的孤独与蒲松龄的孤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他们创作的差异又决定了他们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差异。卡夫卡选择了寓言作为他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蒲松龄则选择了隐喻作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卡夫卡是以荒诞变形的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问题;蒲松龄则是通过志怪变形将现实诗化,以寄托作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卡夫卡将小说当作生活本身,追求最高的真实、梦幻般的真实;蒲松龄则将小说当作诗来写,通过小说叙事来言志抒情,并为小说创作开拓出一片新的艺术表现天地。  相似文献   

10.
汲安庆  洪雅苹 《班主任》2006,(12):26-27
青少年心理世界的发展大致可分成童话世界、江湖世界和现实世界三个阶段.相对于这三种心理世界,存在着三种相应的思维方式:童话思维、江湖思维、现实思维.江湖思维是学生从童话思维向现实思维过渡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以追求自由、彰显独立、渴望眩目为旨归,以行侠仗义的英雄豪杰为偶像,以热情、力量、速度、叛逆等个性化的外显方式为表征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