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报随笔     
近读《乌鲁木齐晚报》,除获得诸多信息,满足猎取新闻的兴趣外,往往也感到有不尽如意之处,这主要是指出现在写作上的一些毛病。下面特举读报时随手摘录的几例。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独立向前进’,若用这句略加改变的屈原诗来形容徒步旅游全国的青年工人刘玉秋是很恰当的。”(1989年4月14日《徒步旅游全国的刘玉秋抵达本市》)  相似文献   

2.
读报随笔     
一新闻语言的首要要求是准确。新闻不同于文艺,文学作品有时候为了取得别种效果,可以有意识地牺牲准确性,新闻报道不允许这样做。但是这里所说的准确,应当作比较广义的了解。比如读者希望知道的事情,你不交代清楚,也就是不准确。常常看见农业方面的报道,上来就说某某公社,也不说哪省哪县,读者  相似文献   

3.
农民日报于2月13、14日接连发表了两条反映农民消费问题的新闻,这两条新闻各讲了问题的一个侧面。13日那条新闻讲的是,辽宁省东沟县黄土坎乡去年出现了一批收入超千元的富裕户,于是全乡出现了争购电视机、收录机热。一些手头并不宽裕的农民,也随波逐流,盲目地争购,似乎不买上一两件高档消费品脸上就不光彩。  相似文献   

4.
农民日报于2月13、14日接连发表了两条反映农民消费问题的新闻,这两条新闻各讲了问题的一个侧面。 13日那条新闻讲的是,辽宁省东沟县黄土坎乡去年出现了一批收入超千元的富裕户,于是全乡出现了争购电视机、收录机热。一些手头并不宽裕的农民,也随波逐流,盲目地争购,似乎不买上一两件高档消费品脸上就不光彩。  相似文献   

5.
读报札记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报纸编辑部在编排每一期报纸的时候,都应处处为读者着想。不仅要尽可能多地给读者以新鲜的有意义的东西,而且要主动地帮助读者解决在阅读报纸时所遇到的种种疑难问题,引导读者正确地深入地理解报纸上所反映的国内外政  相似文献   

6.
读报杂记     
现在几家大报的语文水平,总的说来,比十年动乱期间高多了。首先表现在文风上。假、大、空的文章很少看到了,虽然还不能说是已经绝迹。但是也还常常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我想把最近一段时间里遇到的例子提出来跟同志们研究研究。例一光明日报1981年4月6日第四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补上你们的岗位前进!》,里边有一段: 周恩来同志说:王若飞、博古二同志“四月八日飞回延安,也正是为保护政协决议、坚  相似文献   

7.
读报随记     
读报,有所感,随手记之,近得三则。负负不能得正有人为检验医院服务态度和医疗质量,使出个“绝招”:把茶水作尿样,向多家医院送检,看你得出什么结论。结果自然是五花八门。一家媒体“抓”住此事,“炒”得“火热”,一时间,这家医院不负责任,那家医院水平低下,传的沸沸扬扬。可是,人们不禁要问:你送的既是“尿样”,医院按“尿样”对待,  相似文献   

8.
读报偶得     
贸易战经济全球多事秋强权几家兴浊浪航道不畅滩礁长巧转篷舵破风险商海无处不暗流。弱势一方苦行舟;口岸难过壁垒构。善观气象早绸缪。无核化别处研用他存忧严查东部反应堆高喊区域无核化扑灭灯萤除心患岂容伊人拥己有。紧追西舍浓缩铂;绒口自家核按妞。奈何热焰燃当头。读报偶得@张乾~~  相似文献   

9.
报人读报     
《今传媒》1995,(5)
报人读报文/@@文广报人读报,是说报人也要当读者。不读报的报人,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他办的报刊很难说有什么光明前景。报人只读自个儿所办的报刊,总觉得只有自己生养的孩子心疼,沾沾自喜,他办的报刊恐怕也很难有什么特色。报人读报,有不同于一般读者的...  相似文献   

10.
读报札记     
亦得 《今传媒》2007,(3):30-30
一条迟到的新闻 这是一条令人悲痛、遗憾的新闻.说其悲痛、,遗憾,是因为来得太迟了,迟得再也无法挽救. 报道说,陕西省吴起县吴旗镇镇长苏元斌,因长期积劳成疾,年仅37岁便英年早逝,用生命铸造了一座"爱民丰碑"(见2006年9月19日<华商报>A10版).  相似文献   

11.
读报札记     
坐在有空调的房子里采写出来的新闻出了房间后,如同人一样也是怕热怕冷,易患感冒的。一手拿钱一手写稿写出来的稿子,纵然上了报也能从中闻得到铜臭味。认识生活和理解生活越深,写出来的新闻作品反映生活的力度就越大,越能感染读者。生活中没有正义感的人写出来的新闻作品,如同他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不关心一样,读者也不会关心其作品。一些名记者采写出来的新闻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名作,关键在于他们是在用心写新闻;某些一辈子也写不出好新闻的记者,只是用手写罢了。这就是两者的区别。白开水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如同白开水…  相似文献   

12.
读报有益     
读报有很多好处:知天下事,晓天下理,且不说还能陶冶情操。建立学习型社会,读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另一个事实是,相当多的国人不读报,读报的又有许多没有形成习惯,而这与时代要求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3.
读报之我见     
陶大钊 《传媒》2001,(3):31
办报纸跟做菜一样,众口难调。 口味有甜酸苦辣,文章也各有爱好。 应该承认现在的报纸越来越不好办,竞争越来越加激烈。优胜劣汰,十分残酷。 报业竞争,实际上是在竞争读  相似文献   

14.
读报有瘾     
读报也能成瘾。我现在就有这样的感觉,要是一天晚上不看报纸,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我的读报瘾是从小养成的。我上小学的时候,家住三间土房,每逢新年,家里都要用买来的旧报纸把墙糊一糊。我的读报历史就从读糊在墙上的旧报纸开始了。那是70年代末期,报纸品种少,内容也单调,但我还是觉得报上的文章比教科书有意思。上中学那年,家里修房子,把土墙铲了抹成了灰墙刷了白灰,屋子漂亮了,可我却看不到报纸了,心里很不高兴,爸爸看透了我的心思为我订了一份《商丘日报》。中学毕业后,回到了家我们大队订了一份《人民日报》,我经常到大队支书家里借阅报…  相似文献   

15.
读报顾问     
建国初期,我党为了稳定局势,解决严重失业问题,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对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四百多万失业人员,由政府统一安置就业。以后范围越来越大。从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开始,逐步对城镇复员转业军人、中专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等,都明文规定由国家“包下来”,统一调配和安排就业。城镇刑满释放人员就业也规定由国家安置。由于生产发展较快,各方面都需要进人,这种“包下来”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读报札记     
报纸、电视、电台纷纷扩版,成为时尚。人们最欢迎的是什么?“是新闻……如果这些新闻媒介不着意扩大和丰富新闻,单讲吃穿玩乐,尽管‘贴近生活’,也是贴近不到精神和‘灵魂’的,人们也是缺乏阅读热情的。”  相似文献   

17.
读报小记     
连载,载什么?据研究报史的人说,连载是晚报的一大发明或曰一大特色(其实现在已成为各报固有的栏目),确实它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品赏、消遣提供了很好的留连忘返的园地。但多年来很少能看到丝丝入扣、扣人心弦的连载,这里就要看你载的是什么了。记得十多年前当台湾的飞行员黄植诚驾机飞回大陆时,刘亚洲写过一连载,吸引了很多读者,每天报纸(上海的解放日报刊有此连载)一来抢着看此连载,而近年来报上比较多的是刊登一些不太吸引人的二、三流或三、四流的小说,使得连载的魅力大跌其价。  相似文献   

18.
读报札记     
董治顺 《今传媒》2007,(10):39-39
好一个"合股订报" 2007年6月13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2版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农民合伙订报值得效仿》,讲的是河北省农村的两件新鲜事:一件是肃宁县袁佐村有7户农民,每户拿出100多元,订了近10种报刊;一件是邯郸市馆陶县赵寨村有6户蔬菜专业户,平摊报款,订了5份报纸.用农民的话说,合伙订报,出一份钱,看多种报,经济划算.  相似文献   

19.
读报拾零     
写新闻要为读者着想新闻是写给读者看的,当然要让大多数读者看得懂,看明白。然而,我们看到有些新闻稿却只有少数人能够懂得,甚至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明白。例如,有些关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新闻,由于专门术语和技术过程太多,除了少数内行以外,大多数读者很难懂得。须知,新闻不是专供内行研究的学术报告和技术鉴定,必须面向大众。否则,便没有多  相似文献   

20.
读报有感     
《今传媒》20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