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图形--背景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将图形——背景理论与语境相结合,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讨论了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语言学意义;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教学中是如何现实操作的。介绍了图形——背景理论的心理认知基础,并力图挖掘该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写作教学方面的联系,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图形-背景理论最早来源于心理学,后来被用于认知语言学来研究语言。图形/背景原则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原则。了解图形-背景理论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大作用,比如在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另外,对外语学习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突显观中的基本理论。图形即所要描写的对象,背景是其环境。本文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对网络广告语进行分析,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感知网络广告语在商品营销中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4.
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是认知语言学中一种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理论,在国内,不少语言研究者们都常试着用这种理论对英语中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尝试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倒装句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学生对句子中的焦点信息位置的注意,从而更好地认识倒装句,提高自己的语言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阐释不同的语言现象。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分别从简单句和复合句两个方面并结合实例分析,探讨了图形—背景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汉语空间语言结构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从图形-背景理论出发,在对汉语空间语言结构“在……上/下/中(里)”的分析基础上,探讨了汉语空间语言的认知基础及其组织原则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认知中的突显观对翻译过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来主要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图形,背景的特性,反映了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所遵循的规律。由于认知思维模式,观察和描述事件时间角度的不同,影响到图形背景的选择和图形背景的位置顺序。本文着重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为视角,探讨翻译的过程,力图通过这个视角对翻译的过程有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图形-背景理论的语言学涵义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方式,并从汉语成语中的图形-背景关系入手,探讨了汉语成语中图形-背景关系的现实化,分析了该理论对成语理解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图形与背景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图形即所要描写的对象,是注意的焦点部分;背景是环境,是为突出图形而衬托的部分。笔者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存现构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图形—背景理论下两种语言的相似点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史一鸿 《海外英语》2013,(3X):106-107
翻译教学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始终,翻译教学的指导原则可以从不同的语言研究领域找到理论依据;图形—背景理论来源于人类的心理学研究,它以人类的感知规律为依据,描述了认知倾向在人类语言中的体现,这对于解释语言现象、指导翻译教学有着实际的、可操作的意义。此文在介绍图形—背景理论的基础上就如何将这一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大学翻译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瑞彪 《海外英语》2013,(4X):132-133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图形-背景理论可以被用来阐释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不同语言现象。近年来,图形-背景理论已被应用于翻译实践。该文通过实例分析图形-背景理论在英语简单句、英语复合句和英语长句的汉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阐释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图形-背景原则是心理学中格式塔原理的一种,同样也可适用于语言学,解释众多语言现象。该文立足于这一基本理论,对现代汉语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探讨了图形-背景原则在汉语结构中的现实化。  相似文献   

13.
论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运用的优势及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优势与不足.作者认为,图形-背景理论在分析空间介词、时间状语从句、倒装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该理论要系统、广泛地应用于认知语言学领域,还要解决语言实践的线性特征与静态分析的矛盾、受者中心还是文本中心、话语实践中突显因素多样化、东方传统思维的整体认知观与图形-背景理论的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修饰语语序,揭示了该语序差异。笔者在对比英汉民族不同思维模式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图形——背景理论进行了分析。可见,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图形-背景感知倾向是该语序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邱大平 《培训与研究》2009,26(11):24-25
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修饰语语序,揭示了该语序差异。笔者在对比英汉民族不同思维模式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图形——背景理论进行了分析。可见,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图形-背景感知倾向是该语序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旨在说明语言根植于人类最普遍、最基本的认知活动和生活体验之中。诗歌作品的解读应当从人类普遍的认知和语言机制出发。对王维送别诗《渭城曲》的研究主要是从修辞学和美学等角度展开的,而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解读还未出现过。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中图形—背景理论及概念隐喻理论分析《渭城曲》,为对该诗的解读创造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以该理论为基点,从修饰关系不明、否定范围不明、从句关系不明和省略等方面分析英语结构歧义的生成原因,说明英语结构歧义是不同的认知主体将同一句子的不同成分作为了图形突显的结果。该结论不仅丰富了结构歧义的研究范围,而且拓宽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8.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及其认知语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歇后语的基本意义是否与其后一部分的字面意义相同将汉语歇后语分成本义歇后语和非本义(别义)歇后语两类,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得出(1)歇后语是图形,背景在语言中的现实化,前一部分为背景,后一部分为图形,呈现“背景——连接环节——图形”(背景先于图形)这样一种焦点靠后的认知结构;(2)歇后语虽然句法结构特殊,但仍然符合汉语语法的总体认知特征,即:遵循“参照物”到“目的物”原则。这一讨论对于歇后语的准确翻译、正确理解和使用乃至引发对歇后语的多角度研究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这一理论在英语动词方面的表征作了初步的探讨,同时还讨论了该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英语动词语态历来是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论文从图形-背景这一认知结构的基本思想出发,对动词语态的选择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