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纯 《中学理科》2005,(9):23-24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数学教学就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正确的、超前的数学教学观和数学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教育目标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当前数学教育存在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缺少师生互动和忽视创新培养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从“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课堂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以“思维”创造和“启发”教学为核心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其抽象、概括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以实践探究为主的数学课堂设计,强调学生主体作用,使学习成为动态、参与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彭金茹 《考试周刊》2011,(50):69-70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深刻说明了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当发生变化。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就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我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通过初中二年级数学“正方形”教学的两个课例分析与反思.试图反映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影响下的课堂教学——基于发现的学习与基于接受的学习.比较两种“课堂互动”方式下师生的活动、思维的层次、教学效果等,即比较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问答的“质问式”与“对话式”.以教师为主的互动.或是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在课堂学习中的运用,提出新的教学建议,研讨若干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飞 《中小学电教》2011,(10):30-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变革教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互动的方式等。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师的一大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的表现更为形象、具体.能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转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以“帮助学生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为核心任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  相似文献   

7.
丁建伟 《考试周刊》2013,(81):82-82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互动、共同合作、相互促进的发展、前进过程。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使教师更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活动、学习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学。实现教学相长。作者在研析当前教学实际基础上,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现状进行了探析,并就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中学数学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中指出:“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性学习和过程体验,注重探究性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结合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探索“自主一探究”的教学策略,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然”之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数学新课程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武器.是交流思维的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和情感的发展.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基本上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76):71-73
对于小学学生而言,数学过于复杂、抽象,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阻碍"。故而,教师需要以更加有效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顺利掌握教师所讲授的新知识、新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不断发散自身的思维,使学生享有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文章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互动”的有效教学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加强“师生互动”的要求,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提出了师生互动的操作形式、主要方式和促进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传统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课堂互动.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是无从谈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如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这个基本观念,深刻揭示了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活动”,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强调这一点,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对于每一个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善数学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互动中,学生不断地改造、进化和发展,教师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双方共处于一个和谐、共进的学习共同体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互动”,增强“互动共享”的效果?现以苏教版“24时记时法”教学为例,谈谈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更加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要更好地发挥导学功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在分析“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与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就“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探讨,以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增强,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提出和落实,教师在不断探索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文章开展基于“读书郎智慧课堂”平台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所具有的: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及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等优势,实现智慧精准的教与学,以突破图形与几何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在教学中,也比较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经常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探知。在合作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程爱国 《考试周刊》2013,(99):70-70
有效的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沟通的教学,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以产生教学的共鸣,从而彰显课堂活力,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