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课程建设还没有提上日程,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有效结合,生命教育的实践环节也有待加强.为此,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应开设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营造感恩的校园文化,开展经常性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缺乏生命意识教育,对生命的认识、生活的体验、生命的价值等问题的思考较少,漠视生命,这才是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而不能把大学生自杀问题片面地归因于心理问题。高校应重视生命意识教育,通过重建高校教育价值取向、实现生命意识教育课程化、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等方式,加强生命关怀,从生命意识教育入手,搭建更为有效的大学生自杀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漠视生命价值现象严重影响校园和社会和谐,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校可从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教育等三个维度来提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国内外生命教育课程类型主要归纳为:学科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以活动体验为主的生命教育课程;以生活内容为本位的综合多学科的生命教育课程和单一主题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同时提出独立设置生命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最为有效的模式之一.高校生命教育的课程应以"生命"为核心,以"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为主线,将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为解读生命教育、体验生命价值、启迪生命智慧等.  相似文献   

5.
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文学艺术课程以及大学生主体、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寻找红色文化如何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可行途径与方法.在高校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结合其他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文学艺术课教学之中;把红色文化纳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利用现代媒体搭建红色文化教育新平台;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发挥社会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频发各种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折射出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缺乏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生命教育意识和理念淡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阻力重重。高校应从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氛围营造、平台搭建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和改善高校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学时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阶段,如何培养出顺利融入社会的大学生,是高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高校因素主要有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和班委、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高校校园文化等。应认真做好社会实践工作,加强社团实践活动;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政治社会化;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促进大学生心理的社会化;加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重视营造优良宿舍文化;推动大学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课程教学社会化;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主要以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为研究重点,在结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在面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市场化的形势,高校要紧跟时代潮流,以前瞻性、全局性的眼光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列入自身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加快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让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服务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素质精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现实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过程中要切记不可出现,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偏差;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同学校外的交流较少;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偏重于娱乐性,知识性相对欠缺;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与教师失联;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受传统教育观念制约严重,真正的指导意义有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慧 《现代教育科学》2015,(2):44-45,58
中小学的生命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从理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首先在理念层面上让学生了解生命、感知生命;其次,在实践活动层面上注重学生的体验,设置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展开生命教育的学科和管理渗透、开展相关生命实践主题活动以及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个角度促进生命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教育中,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分析了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包括繁荣学生的文化生活、深化党建工作的效果、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探讨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就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与深化思政教育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包括以课程教育为基地、以实践活动为补充、以环境建设为重点、以党员建设为依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