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凡     
平凡挑着行李,像三毛一样想将万水千山走遍.蓝的天、白的云、暖的风、香的雨,为平凡展现了一个做梦都想象不到的美丽世界.平凡陶醉着. 直到有一天,平凡路过虚荣的家. 虚荣是花枝招展的,平凡眼花缭乱地拜倒在虚荣的脚下,感叹上帝的创造:啊!虚荣,多么美好啊!虚荣,我崇拜你!但我怎么才能变得和你一样呢?虚荣笑了笑:我给你一颗虚荣的心.  相似文献   

2.
《项链》是莫泊桑著名的短篇小说。它辛辣地嘲讽了法国小资产阶级妇女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所造成的不  相似文献   

3.
攀比是人类社会的心理现象,是每个社会中的人所具有的心理行为,在当今社会虚荣攀比尤为风靡,成为引发各种犯罪的一大社会问题。特别是少年儿童中很广泛、很社会化的虚荣攀比透支着他们的心理健康,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文明道德的形成和学习的进步,这并非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4.
小人在所有堕落的行径中,没有比伪君子的所作所为更加邪恶的了。(虚伪的人为智者所轻蔑,愚者所叹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  相似文献   

5.
攀比效应下大家纷纷追逐获得"大师"称号所带来的好处或收益(包括物质收益和精神收益),此等情形使"大师"称号需求量增加,而需求量的增加会进一步强化社会成员获得"大师"称号的动力;另一方面,因"几乎没有人拥有与我一样的东西"的虚荣效应,需求下降,需求曲线向左平移。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同时在"大师"的使用过程中发挥作用,当攀比效应的作用强于虚荣效应时,总体表现为需求增大;反之,当虚荣效应的作用强于攀比效应时,则整体表现为需求减少。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幼儿爱慕虚荣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幼儿爱慕虚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薇拉洗个澡     
《英语辅导》2016,(8):8-9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好虚荣的人,是用一件富丽的外衣遮掩着一件丑陋的内衣。”可见爱慕虚荣并非好的品德。故事里的毒蛇薇拉由于太自恋、太爱慕虚荣,飘飘然忘乎所以,把软水管错看成蛇了。  相似文献   

8.
人性的弱点     
我们难以忍受别人的虚荣,因为它伤害了我们的虚荣。  相似文献   

9.
在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大师莫泊桑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玛蒂尔德这一女性形象长期以来始终是读关注、争论的一个焦点。在常规教学中,一般对她的评价认为她是一个庸俗鄙陋的小资产阶级妇女,不安现状,爱慕虚荣,所以才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命运,并对她的虚荣心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以致玛蒂尔德其人竟也成了“虚荣”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红领巾》2008,(10):25-25
小帅的确是有些爱慕虚荣的。人呢,都必须有一份自尊心.但自尊不能过分,一过分就成了虚荣,这对一个人的心理是很有害的。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了虚荣就打肿脸充胖子,这不就像那个没穿衣服的皇帝一样吗?最终反而弄巧成拙,丢了面子。虚荣心甚至会让我们变得冷酷、偏执,就像小帅。  相似文献   

11.
在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大师莫泊桑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玛蒂尔德这一女性形象长期以来始终是读者关注、争论的一个焦点.在常规教学中,一般对她的评价认为她是一个庸俗鄙陋的小资产阶级妇女,不安现状,爱慕虚荣,所以才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命运,并对她的虚荣心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以致玛蒂尔德其人竟也成了“虚荣“的代名词,始终受到人们的嘲讽.……  相似文献   

12.
“我觉得虚荣一直是我生活中一个很大的动力,如果没有虚荣,没有人注视,在一个地方修身养性,那么就没有生活下去的意义了。”江南春,一个有着与唐代诗人杜牧著名绝句同名的人开始了他的虚荣理论,从讲事实到摆道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虚荣心的特点、表现、危害,自卑的特点、表现、危害及如何战胜自卑、避免虚荣从而获得自尊、成就人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自尊、自卑、虚荣的关系和了解它们对人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难败:太要脸的人和太不要脸的人。太不要脸的人是不怕败,太要脸的人是不敢败。虚荣的人属于后一种。由于太在乎面子,虚荣的人终会被虚荣所伤,但无论多深的伤,虚荣又是最好的创可贴。因为,于他们来说,一方面怕别人看不到自己的好,另一方面又怕别人看穿自己的不好。只要能在人前风光,心底受多深的伤也愿挨着。虚荣的人,一辈子,为了这点荣光和浮华,透支着人生太多太多的东西。然而没办法,相比于取悦自己,他们更愿意取悦世界。虚荣的人不敢转身,因为一转身,就会看见千疮百孔的心底,以及,委屈受尽的苍凉。虚荣是虚荣者一生的宿命。他们只能往前走,也必须往前走。虚  相似文献   

15.
莫泊桑的著名小说《项链》,以成功塑造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而蜚声全世界。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集中体现了她的强烈虚荣心,她出身低下,却向往着过高雅和奢华的上流社会生活。这一点,已成公论,毋需赘述。值得探讨的是,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其丈夫路瓦栽就不爱慕虚荣吗?  相似文献   

16.
在追慕虚荣和陷入困境的社会生活中,路瓦栽与玛蒂尔德夫妇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品德的光芒。他们突破了虚荣的重围,坚守住了爱、诚信、负责任的优良品质。也正是由于这些,他们成为我们心目中的一对值得尊重的夫妇,他们的家庭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  相似文献   

17.
父母的虚荣心必然刺激孩子追求虚荣,这是爱慕虚荣的父母常常意识不到的。爱虚荣的父母很重视孩子生活的外部,喜欢在孩子的吃穿打扮等方面与别人攀比。爱虚荣的父母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孩子的优点,过高评价孩子的发展,孩子的成绩和长处对父母来说比对孩子本人还重要。  相似文献   

18.
钱爱萍 《中学文科》2009,(7):131-131
《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2期登载了河北郭朝霞老师的文章《路瓦栽、玛蒂尔德,谁更虚荣?》,郭老师撰文指出,路瓦栽比玛蒂尔德更虚荣。对于这一新解,笔者不敢苟同,想与郭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9.
曾春晖 《课外阅读》2011,(2):195-195
重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小说塑造了美丽动人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丢了项链,因赔偿项链而品尝十年艰辛生活。不记得谁说过“女人,你的名字叫虚荣”,虚荣心,女人皆有之。玛蒂尔德向往过高雅奢华的大资产阶级生活,希望在舞会上成为男人赞美的焦点,女人羡慕的妒点。当时,许多小资产阶级家庭都存放有虚荣的染缸,玛蒂尔德染上虚荣之色,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可玛蒂尔德因为偶然丢了项链,因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品尝了穷苦人家的辛酸,不禁令人为其命运唏嘘。  相似文献   

20.
智慧书     
品味当然更须脱俗。不愿媚俗的人可谓明智极了。细心谨慎的人从来不轻易为世俗的掌声所俘虏。有的人好虚荣就如仰人鼻息的变色龙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