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一篇文章中读到台湾幼儿园“赞美时刻”活动的内容后,觉得很有意义,便在我班也开展了此项活动,结果得到了全班幼儿的热烈响应,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园放学前的一段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却是孩子们情绪最不稳定、老师最难管理的时刻,适合开展能够深深吸引幼儿又比较随意的赞美活动。开始时我先让孩子们想一想,今天谁最棒,谁进步了,然后说一说自己想赞美谁,为什么。丁灿说:“我要赞美张弛,因为今天他画的画很棒。”孩子们就边跳边拍着手一齐说:“张弛,张弛,我们赞——美——你!”被赞美的幼儿有的咧开小嘴巴笑嘻嘻,有的羞涩地低下头,看…  相似文献   

2.
刘晓华 《山东教育》2012,(Z6):84-85
设计意图近阶段,我园开展了集体舞教学的研究,大家发挥聪明才智,结合幼儿生活,原创了不少集体舞活动。而此时,正巧临近大班幼儿毕业离园,孩子们很快就要告别生活、学习了三年的幼儿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伙伴,那份依依不舍的情绪在老师和孩子们心中涌动。因此,我以幼儿离园为契机,以经典音乐《友谊天长地久》为素材,设计、组织了充满浓浓离别情的集  相似文献   

3.
采蘑菇     
一天下午,离园活动时,孩子们在玩玩具,有几个特别兴奋,将玩具弄得一地都是,其他孩子也都是自己玩自己的,谁也没有注意到地上的玩具,更没有小朋友来捡。这时我提醒幼儿将地上的玩具捡起来,可是说了很多次,只有个别幼儿将身边的玩具捡起一两只。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4.
幸福离园     
马霞 《山东教育》2011,(36):28-29
离园是幼儿在园生活的最后一个环节,期间幼儿逐渐被家长接走,因此活动大多是自由的;离园时间又是身心整理阶段,幼儿准备回家了,是很宽松、很放松、很期盼的时刻;一天丰富多彩的生活,使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里有许多树。每年春天,它们都会开花,但是花长得什么样,谁的花先开,谁的花后开,我们从未留意过。今年我们想带孩子们对我园开花的树进行观察,了解花的一生。一、各不相同的芽儿冬末春初,树还没有变化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认识了幼儿园里开花的树。我鼓励孩子们认领一棵小树作为自己的观察对象。孩子们愉快地认领了小树。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他们对芽儿的关注,我对孩子们说:“让我们比比看,谁的小树最先长出芽儿。”于是,从那天起,孩子们每天都要主动到自己  相似文献   

6.
道别拉拉手     
孙雪英 《山东教育》2005,(27):35-35
小班幼儿是最让父母放心不下的。因此,还没到离园时间,门口便早早地聚集了很多家长。等我打开教室门,孩子们便一窝蜂地扑向自己的家人。我忙于和家长打招呼,忙于和孩子及家长说再见。有时实在人多,就有些疏忽,不能及时回应孩子与我的道别。  相似文献   

7.
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我们开辟了一个“苗苗园地”。利用破的喝水杯,贴上幼儿的名字,在植树节那天,让全体幼儿动手挖土、种花、浇水,不一会儿,一盆盆的花就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孩子们说:“我一定要把花种活,让它开花。”晚上离园前,孩子们自豪地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来看自己种的花。“苗苗园地”的开辟,使幼儿对植物有了  相似文献   

8.
我园规定,幼儿家长16时15分开始接孩子,可在16时就有家长来园了。家长看离园谈话,等老师放学,不时在窗口张望,甚至还大声谈话,影响了孩子们的情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天下午,在家长还未来园接孩子前,我在活动室门口挂了几本教育类杂志,并在醒目处写上:“家长朋友  相似文献   

9.
开学了,幼儿园的操场上又添了新的活动器具——大鲤鱼。孩子们可乐了,吵着要我带他们去玩。我琢磨着,小班幼儿进园不久,上课还不太习惯,要让他们在娱乐中学点东西。等孩子们都玩过了,我就问:“谁能告诉考  相似文献   

10.
如何培养新入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我的做法是几个“多”:一、多听幼儿刚入园,有的教师就急于给孩子上音乐课,教新歌、新舞。其实,这样急于求成,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让幼儿多听音乐,让他们具有一双听音乐的耳朵,才能帮助幼儿打开音乐的大门。每天清晨,当孩子们陆续来到时,我就播放欢快的《中外儿童歌曲联唱30首》录音磁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中自由地活动、游戏;在进餐和午睡前,播放柔和、舒缓的乐曲来稳定幼儿的情绪;离园时,则用节奏轻快的轻音乐来欢送幼儿。这些音乐虽然只是一种环境气氛的渲染,但它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慢慢地孩子们也练就了一双善听音乐的耳朵。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每天早晨幼儿入园前或下午离园后,我都会安排几个早到园或晚离园的幼儿,帮老师把小板凳轻轻放到桌子上,以便于老师打扫卫生。久而久之,许多孩子都以帮老师搬放板凳为荣,甚至有的孩子为了能帮老师搬板凳,要求早入园、晚离园。班内出现了幼儿争先恐后帮老师搬板凳、打扫卫生的现象。可最近几天,我发现多数孩子不愿搬板凳了,我很纳闷。一天,我问几个正不情愿地搬着板凳的幼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以前都抢着帮老师搬板凳,可现在怎么都不愿搬了呢?”“老师……”琪琪欲言又止。“为什么?大胆告诉老师!”在我的鼓励下,红红说话了:“老师,搬板凳不是好孩子做的事情。那天做游戏,凯凯不听话,您不是罚他到教室搬板凳了吗?”我愣了一下。  相似文献   

12.
大班美术观摩活动接近尾声,自然过渡到了作品展评这个环节上。孩子们围坐在作品前说笑着,教师招呼孩子们:“谁来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当孩子们向教师和伙伴们讲完自己的作品后,教师和幼儿有这样的几句对话。“你们猜我今天最喜欢谁的画?我最喜欢这张(师指着一张画)...  相似文献   

13.
王蕊 《云南教育》2023,(6):37-39
<正>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在园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会对他们的学习发展产生影响,幼儿离园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最后一个环节,是个不可忽视的教育环节,组织好幼儿的离园活动,为幼儿一日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对幼儿、教师、家长还是幼儿园本身来说,离园活动都有着重要价值。通过以往的研究可知,在幼儿园中,不少教师对幼儿离园活动的组织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对此提出了解决对策,但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得较少,就此问题,我通过观察某幼儿园中三班离园活动的组织现状,  相似文献   

14.
每天离园前五分钟,我总要对孩子们说:“请大家看看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穿整齐了吗?内衣塞到裤子里了吗?”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说:“我里面的衣服露出来了。”“我的裤子快要掉下来了。”“我的鞋带松了。”我一边帮孩子整理一边说:“老师看谁的小手会  相似文献   

15.
下午离园之前,我班有10分钟“快乐小天地”时间,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表现自己。那天,当我问孩子们谁第一个为大家表演时,一向胆小、内向的茜茜慢慢地举起了手。我问她要给小朋友表演什么节目。她轻声说:“讲故事。”当大家静下来准备听故事时,茜茜却紧张了,几次开口,故事的题目都没讲清楚。孩子们一阵哄笑,茜茜低下了头,更不敢开口了。见此情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园引进了“攀爬墙”以后,我班小朋友非常喜爱它,每到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便匆匆围上去跃跃欲试,然而往往是看的人多,爬的人少。鼓励的话没少说,什么“比谁最勇敢”“看谁最棒”等,但并不奏效,孩子们仍然大多是敢看不敢上。“我和大家一起爬,比比谁爬得又稳又高。”我的话音刚落,立刻得到了孩子们的响应。几个胆子较大的孩子马上和我一起爬起来。虽然“攀爬墙”对我来说太小了,爬起来非常费力,但我十分努  相似文献   

17.
幼儿入园后,从“小班幼儿情况调查表”及孩子们刚入园的表现我了解到,多数幼儿在家中受到溺爱,自理能力差。有的衣服需要大人给穿,有的吃饭等着大人喂,有的大小便也需大人抱着进行,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我就从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开始教孩子们。饮水时,教他们怎样取杯、饮水、放杯;洗手时,教他们学会正确的洗手程序,并配以儿歌;进餐时,给他们讲《漏嘴巴与大公鸡的故事》,教他们一只手扶着碗,一只手拿小勺,一口一口慢慢  相似文献   

18.
企盼上机     
几年前谈起计算机,似乎像是在说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现在,我园那间拥有36台计算机的多媒体电脑教室,已成为孩子们最为向往的地方,每周一次的上机活动成了孩子们企盼的活动。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及进展情况,消除了我们原先的种种疑虑。我们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结合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教育目标。激发幼儿对计算机操作的兴趣,培养幼儿对计算机的亲和力,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9.
我园大部分幼儿是附近工厂、机关、学校的双职工子女,每天放晚学时,因家长下班时间不一,经常有二十多名幼儿晚离园。过去,由于我们没有重视组织好这些晚离园幼儿的活动,随便让他们去搞一些单调  相似文献   

20.
亲子园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我园根据本社区的情况,开设了家长不陪同活动的半日班。孩子们初进亲子园会有一些不适应,于是在离园时经常会听到家长的劝告:“明天来幼儿园别哭了,高高兴兴地来。”家长出于疼爱,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生活得快乐、开心,但这样的劝告,成效不大。因为2~3岁的幼儿是直觉行动思维,成人要求幼儿“别哭”,但孩子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早晨的“哭”,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感受的,这时成人劝告的话,所起到的作用是提醒了孩子,使他又一次想起了哭;孩子们在亲子园中高兴的事情其实很多,但成人只说“高高兴兴来”,这又有些笼统,不能使幼儿马上想起具体的事情。因此,这种提醒婴幼儿的方式效果不佳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