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实施的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过程之关系的不同认识上。根据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 ,课程实施有三个取向 ,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忠实性的价值取向”始终占主导地位。该种取向认为 ,课程变革就像技术一样 ,通过学习变革方案所要求的新的行为和新的组织模式 ,教师乃至整个学校体系就会自然而然发生变革。一直到 2 0世纪 80年代 ,人们发现 ,课程变革的实施过…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引起了教师观、课程观的重要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是一种控制型的课程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缺少自由度,没有进行课程创生的权利。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种控制型的课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引起了教师观、课程观的重要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是一种控制型的课程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缺少自由度,没有进行课程创生的权利。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种控制型的课程观已经逐渐被一种民主型的课程观所取代。在民主型的课程观中,教师不只是课程知识的授受者,同时还是课程的建构者、阐释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成为了课程的创生者。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当前面临着一个如何更好地进行课程创生的问题。教师要想更好地进行课程创生,则有必要去思考自己在课程创生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该如何扮演好这些角色?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程创生取向成为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兴取向,教师创生取向课程实施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侧重于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就教师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的涵义、价值、特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究教师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幼儿园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力图在课程中进一步克服教师中心的现象,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发展要求。伴随着这一趋势,被称为“过程模式”的课程范式在我国幼教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对“瑞吉欧”为代表的“生成型”课程更是反响强烈。但是,不能不看到,新的理念在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不少教师感到困惑,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一会儿说目标必须在前,一会儿又说目标在过程中生成,到底怎么回事?”“生成课程是以幼儿发展为本,是不是不能再用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7.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实施的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过程关系的不同认识上。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取向。课程创生取向把课程视为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并实际体验到的经验,这种课程是情  相似文献   

8.
课程环境直接制约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构成,包括教育政策、教育传统、教学材料、实践机会和教师、学生等。当前课程环境对课程改革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育方式转化的深度、教学目标实现的难度、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环 《教育导刊》2005,(6):11-13
幼儿教育应培养"完整儿童",而"完整儿童"的培养是在幼儿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与周围生活环境积极相互作用的整体协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通过儿童的主动参与来体现和形成.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使教师由被动执行课程计划转向积极进行课程创生。工作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课程创生主要体现在课程实施中,但在课程决策、开发和研究等方面,也需要进行创生。  相似文献   

11.
从政策上讲,教师的课程创生具有合法性;从理论上讲,教师的课程创生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实践中我国教师的课程创生却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对课程的忠实实施及其批判性的失落;教师对课程的无意识改变及其自为性的缺失;教师在课程实施层面的创生及其偏狭化。  相似文献   

12.
课程实施创生取向与教师角色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实施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全局。课程实施创生取向是一种理想的的取向。本文试图揭示课程实施创生取向所蕴涵的基本理念,并探讨其取向下教师角色的重塑。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每一个教师都提出了转换职业角色、全面更新和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要求。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严峻挑战,高师何去何从?笔者试图从高师教育教学的整体层面上作思考.对教育观念的新转变,教育目标的新定位,课程体系的新构建,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新优化以及高师教师的角色意识与专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西方课程编制影响较大模式的有:以预期-评价为特征、讲究效率-控制的目标模式,致力于教育内在意义与本体价值发展的过程模式,反对片面依赖理论、强调具体情境的实践模式,弘扬、追求个体解放的批判模式。今天中国的课程改革从中可得到的启示是:要高度关注课程的人文价值;课程应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重新确立课程编制的主体,实行“自下而上”的民主方式,逐步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制。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必须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幼儿园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课程。要以新时期幼儿教师角色为切入点来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变"教"的能力为理性地思考,发展记录儿童、解读儿童、呼应儿童的能力;变"艺术技能"课为教育技能课;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关注家庭与社区相关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行教师教育课程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实践取向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可以从明确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设置实践取向的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注重教师的参与、体验与反思,课程评价以教师实践能力发展为中心,与中小学建立学习共同体等方面积极推进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课程目标的理解与认识,课程研究领域历来存在分歧.如将其等同于教育目标,理解为教育目的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或等同于培养目标,即通过课程实施所要达到的人才培养的预期水平;或理解为教学目标,即通过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性质不同和程度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国外关于课程取向的研究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重点介绍了课程取向的含义和作用、课程取向类型及特征,并结合国外有关课程取向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的理想、未来与最终归宿。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技能和智慧的基础上整合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联系发明、建造、构谋、创作并自然形成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它具有交互主体性、特重情境性、真切互动性、深度体验性、合作创造性和动态生成性等特点,对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特点的探析有利于深入理解其概念及涵义,并能为其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教师的课程创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的课程创生”意在回答教师与课程的内在关系,它源于但又超越“课程实施的创生”,主张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课程创生”这一命题的确立,对于变革课程观念、转换教师课程角色及课程运作价值取向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