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  相似文献   

2.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七册15课)是一篇游记,其中的第五小节既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作了一些探讨。一.关于教材的理解这一节教材是作者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我的理解是,在游记中,作者写移步换位的过程是为了展示各种不同的景物。如这一节,表面上是写从外洞进内洞的过程,而实际上是写双龙洞的极为神奇的部位──沟通外洞与内洞的孔隙。通过作者过孔隙时的所见、所行、所感的描写来间接写出孔隙之小。全节一共九句话。第一句话点出这一节描写的中心──孔隙。第二句  相似文献   

3.
“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是《燕子》(第八册)一文中描写燕子停歇时美姿的句子。此句主要描写静态的远景。“痕”字更是逼真地写出了远景中电线若有若无的样子。那么,教学时怎样向学生讲清这个“痕”字呢?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在默读中发现问题 教学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小节,然后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节中有什么词跟我们平常的说法不一样?”这时,学生们个个像猎人搜寻猎物一样一字一词地仔细阅读起来。一会儿,不少学生举手表示发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4.
《燕子》(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是一篇精短优美的散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今年春天,我到一所村级小学,听到和看到了与众不同的《燕子》——那是一节室外语文课。20几个农家孩子,拿着课本,拎着方凳,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水塘边的草地上,在春天的阳光里学习《燕子》。老师没有带什么教具,只是拿着教材、挂图和一架借来的儿童望远镜。  相似文献   

5.
一、讲习作例文要使学生弄懂什么叫“一句一句讲清楚”,“一句一句写具体”。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习作例文是《课间十分钟》。我着重讲了这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爬竿。默读两遍之后,我让学生看看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学生很快知道,第一句话交待了地点和人物,第二句是这段的中心句,点明了同学们干什么,第三句着重写一个小同学爬竿,第四句写他爬到了竿顶,第五句写他爬到竿顶时的神态。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除了传授给学生字、词、句等基本知识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需要对教材有透彻的理解。倘若教师尚未吃透教材,就匆匆走上讲台,其教学必然是肤浅、片面的,甚至还会曲解作品的原意。吃透教材首先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即分析出作品通篇写了什么,是怎样一步步写下来的,又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的思维线索是什么等等。一旦逐步找到了这一“序列”,就能够准确深入地理解作品,从而为具体的教学奠定基础。 我在教《白杨礼赞》时,十分注重对作者描写白杨树的每一小节的文字作反复推敲,力求理清作者的思路。我是这样分析的:  相似文献   

7.
说不清楚     
在主日学校,牧师很想说明“奇迹”一词。“孩子们!”他启发说,“假如我站在一座10层楼房的顶上,因失去平衡往下掉。这时突然一股旋风在半空中将我刮起,送我安全到地面,你们用什么词来描写呢?”沉默很久后,一个男孩举手回答说:“幸运!”“不错!”牧师肯定道,“确实很‘幸运’,但这不是我需要的词。我再说一遍这件事:我从10层楼的楼顶掉下来时,一阵旋风从半空中接我而去,送我平安到地面。大家说该用什么词来描绘这一情景?”“偶然!”一个女孩脱口而出。“不对!”牧师这时候有点发急了,大声地讲道,“仔细听着!我现在说第三遍:我在同一座建筑物…  相似文献   

8.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朱楚妍同学"还有"这个词读得好,换气时,语气也调整得轻快了.有的说:老师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最后四个字一日气读出来,读得好.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我情不自禁地带头鼓掌.  相似文献   

9.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先请听录音,边听边思考:为什么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使天上的大雁掉下来,课文哪一个小节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生:课文第九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读第九小节,思考课后问题)师:更羸看到听到些什么?生: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大雁叫得惨。师:文中还有描写大雁飞行的句子吗?生: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师:请大家读这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生: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加具体。生:“一只”说明它孤单,它离群了。生:“从远处”说明大雁飞的路程远,时间长。生:“慢慢地”说明大雁筋…  相似文献   

10.
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高粱的外形(课件显示高粱图)。高粱长得怎样?课文作了哪些概括说明?生 :一想到高粱 ,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杆子 ,硕大而血红的穗头 ,紧紧抓住土地的根。师 :这句话概述了高粱的特点 ,联系下文想想 ,高粱的哪个部分尤其使人惊异?生 :高粱的根。师 :请大家自由轻读课文 ,看看哪几节主要写了根的特点?(生自由轻读)生 :课文的3至5节主要写了高粱根的特点。师 :我们先来看看第三节中的有关句子。(课件显示 :“尤其使我惊异……庞大的活物。”)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同学边听边对照课文的插图思考 :哪些…  相似文献   

11.
记得小学时,老师总爱问什么“中心思想”啦,“文章的大意”啦,诸如此类的东西。到了中学,就换成了“这句话放在这里好不好,为什么?”“这个词与那个词之间是否矛盾,为什么?”多得不得了,哪怕是一个极普通的词,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最后一句是“可以说的当然不止这些,在这里就不多写了”。在我看来,这百分之百是废话,可我们亲爱的老师不这样想,她把这句话提出来,又问这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我说是老师说不是,接着就什么铺垫烘托对比之类,一大堆。考试时,总会有些题问哪个标点是错的。我们选出来的,老师说是…  相似文献   

12.
这是我第三次教《一夜的工作》。由于对课文太了解了,所以我在备课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次课虽然教学环节与以往迥然不同,但整体教学风格比较朴素。可就在我按部就班上课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课堂回放】教学时,我设计了“自读课文,想一想周总理为什么会那样受人民爱戴,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把感受写在旁边空白处”这一环节。学生投入地进行自学课文,有序地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开始全班汇报。李瑞凯同学首先发言说:“‘他不是浏览(浏览一词读得比较重)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从这句话…  相似文献   

13.
看图学文教材《燕子》选自现代作家、文学史学家郑振铎写的散文诗《海燕》,图文以燕子从南方飞来为主要内容 ,描绘了它的外形、飞行和停歇时的特点。全文不到四百字 ,语言凝练素净 ,意境飘逸俊远 ,言其为惜春爱春颂春精品之作实非溢美之辞。课文首节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作者刻画其羽毛、翅膀和尾巴的特点时紧扣颜色、质地及形状。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在轻巧灵活中透着英俊之气。这样的羽毛、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和谐凑合 ,勾画出整体的“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寥寥数语便描摹出燕子矫健俊美的轮廊 ,形象特点突出鲜明。…  相似文献   

14.
《燕子》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本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激越。理解和欣赏作者对燕子及春天景色描写的语句是本课教学重点。学习时应抓住这些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在体验与想象中走进春天,品味美丽。一、体验中感悟对于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美、飞行时的美、停歇时的美和春光美的几个重点语句,学习时可以结合每个句子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例如写燕子外形美的句子,用简笔画的形式勾勒出燕子的外形,再抓住重点词语“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可爱”来体会燕子活泼机灵的美;在体会燕子的飞行美时,可以通过表演“斜着身子、掠、沾…  相似文献   

15.
1教材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本章共三节,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以及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第二节内容是解释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由此可见,本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并体现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相似文献   

16.
陈玮  张学平 《湖南教育》2003,(22):52-53
片段一:自主学文,交往互动师:是啊!雪后的景致美如画卷。作者竣青又是以怎样生动的文字来描绘雪后景致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6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节,可以快速阅读或默读,也可以自由轻声读,选一个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反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批注。(生圈点批注,小组交流,师巡视)师:你们觉得哪句话写得好?生:我认为“一阵风……彩虹”这句话写得很美,不仅运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把雪末儿比作玉屑,还运用了动态写法来描写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情景。师:“风吹树动雪花落”,多美的一个句子!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  相似文献   

17.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我们家的猫》时以听的训练为中心 ,精心设计 ,独辟蹊径 ,使学生爱听、会听 ,并将听、说、读、写等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现举两例说明。教例一 :师 :请同学们合上书 ,听我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写出了小花猫的什么特点 ?生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它小时候才逗人喜爱哩 !”这句话来写的。生 :这一自然段写出了小花猫淘气的特点。师 :再听我读第二遍 ,要听出哪些字词能表现小花猫淘气的特点并记在本子上。生 :我记下了“耍、摔、跌倒、再跑再跌、撞”等字词。生 :小花猫“跳…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段1】咬文嚼字,悟赶海之“趣”
  师:作者是个高明的导演,先对整个海滩进行了扫描,用了一个全镜头,来读读看,哪几句是描写这个全镜头的,写的是什么?(生读第3自然段第一句)
  师:就这一个简单的镜头,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  相似文献   

19.
我省一九七八年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课《赣南游击词》一课的练习二这样说:“开头四节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游击队员一天艰苦的战斗生活,试将它们改写成一篇短文”。我省一九七六年初中语文第二册也曾选用此词为第十一课,课后练习二也认为:“开头四节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游击队员一天艰苦的战斗生活……”这四节写的只是游击队员的一天的艰苦战斗生活么?这组词第四节开头写道“夜难行,淫雨苦兼旬”,诗句说明,这个夜晚,是淫雨连绵长  相似文献   

20.
提起说话训练,人们往往认为只是说话课的任务。其实不然,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仅靠每周一节的说话课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怎样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呢?下面就我教学《蜜蜂引路》一文谈一些看法。一、通过比较,训练说话教师钻研教材,应瞻前顾后,确定比较说话的内容。如《蜜蜂引路》课后第3题“读一读,比较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语造句。”教学时,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每组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学生懂得每组两句话的基本意思相同,加了“附近”、“惊讶”以后,句子更加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