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校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该走在全社会的前面。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实行严格的德育管理,拓宽德育渠道,优化育人环境,投身社会实践,是做好高校青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罗密辉 《湖南教育》2003,(10):17-17
当代青年学生,应该抱着深深的忧患意识成长。尽管绝大多数的青年学生是如此做的,但还是有少数人逐渐淡化了忧患意识,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缺乏忧患意识的几种表现 一是信念和信仰发生了偏差。当代青年中一些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知之甚少,而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颇为欣赏。他们虽然学过思品、哲学等课程,但基本上只是应付考试,考完就忘。由于基本理论欠缺,在一些重大是非问题上难免头脑不清。  相似文献   

4.
部分青年学生思想现状及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高校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紧迫性。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是: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与爱人民、爱国与维持社会稳定相统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应注重的是对学生爱国感情、社会主义信念、良好行为的培养。具体操作上应因时、因地、因条件制宜。  相似文献   

5.
荣辱观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关于光荣和耻辱观念的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回答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耻辱的。今天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  相似文献   

6.
当前,学校教育正经受着市场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的冲击,一方面,一个开拓、进取的现代意识和风尚正在形成,这为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促进学校引进竞争机制和效益原则.激励学校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努力开拓财源、加强办学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由于心理定势的作用、当冲击打破原来的心理平衡时.看  相似文献   

7.
当前,虚拟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具有自由开放、平等互动“两大发展品格”,契合了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要求。但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态势存在被边缘化、腐蚀化、悬空化“三大缺场困境”。必须建构虚拟社会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场地位,实现“五大路径转换”,即一般到特殊、抽象到具体、理论到实践、文本到符号以及个体到群体的转换,从而不断提升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以高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利用传统文化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逻辑和基本对策。综合使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研究法,首先针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传统文化引导高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逻辑,最后提出了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教育活动是在造就有知识、有创造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的过程中,实现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的统一,实现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创造.作者在分析该校青年学生思想状况及产生原因的同时,与时俱进地提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标尺,在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网络信息的负面效应、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缘化、自身认识的片面等导致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动摇,这关系着国家的未来,而高校思想政治课肩负着极其重要使命。因此,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状况及问题所在,寻求更加有效合理的教育教学对策,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青年学生认同教育带来新挑战,主要包括:观念论困境、本体化困境、伦理学困境、后现代困境。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明确新时代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主体、规范新时代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目标内容,打好攻坚战,迎接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形式开展活动,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深入、全面、创造性地推动党、团和学生组织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以促进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3.
郑少军 《文教资料》2012,(19):124-126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关系全局的大事。本文从当前我国的实际出发,着重论述了“八荣八耻”的意义、科学涵义,并根据当前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对新形势下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荣辱观包含了社会和个人对特定事件和人物的价值判断,明分荣辱,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前提。典型社会化是典型人物精神和行为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等多方位持续影响并转化为社会成果的实际行动的动态过程。认识典型在社会发展中的认同效应、示范效应、激励效应和实践效应,进而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和宣传典型,用典型社会化理念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形式开展活动,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深入、全面、创造性地推动党、团和学生组织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以促进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对中小学生加强以诚信为中心的思想道德教育,无疑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灵魂工程,是关乎民族复兴甚至民族存亡的精神长城,尤其对当前山雨欲来的社会道德风气与迷雾蛊惑的岌岌人心,终于祥光照临.  相似文献   

17.
18.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当代青年要承担起这一崇高的使命必须认清历史发展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树立崇高理想,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身到历史前进的大潮中,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祖国、民族兴衰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李志新 《韶关大学学报》1995,16(1):125-128,137
本文通过论述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外部环境的内部条件,以及两者的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青年学生中的广泛传播不仅要强调内容,也要注重渠道。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特点与青年学生成长特点及发展规律相契合的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青年学生的传播提供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