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与“虚”两个层面所具有的意义是《高老庄》中所包蕴的主要思想内核。“实”的一面续写了90年代末商州农民的浮躁心态,“虚”的一面则继承了从沈从文开始的“种的退化”的忧思。后一个层面意义主要由一系列象征意象组合推演而成,并探究了为汉民族“换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沈庆会 《文教资料》2007,(33):16-19
包天笑在通俗小说创作上的丰硕成果已开始受到研究者关注,而他在编辑领域的成就仍然被简单地划入鸳鸯蝴蝶派不为人所注意。包天笑既是小说家又是报刊编辑,在他近百年的人生历程中有着30多年的报刊编辑生涯,他曾经主编及参与编辑过多种有影响的报刊杂志,在晚清至民初文坛一度引领风骚。本文就包天笑丰富的报刊活动进行梳理和探讨,或许能使我们对其文学创作甚至以其为代表的近、现代报人作家群体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4.
如今哪怕是大字识不了几个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手头床边都可以摆上一本金庸先生的大作以供随时翻阅,而除了那些吃研究饭的专家学者或靠耍嘴皮子传道授业谋生的教书先生,则大概很少有人喜欢阅读鲁迅的作品了。今年秋季,我们的“首善之区”北京,在其新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已经删去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代之以金庸先生的《雪山飞狐》,据说理由是因为鲁迅小说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过于“沉重”,其背景、气氛过于灰暗阴晦;  相似文献   

5.
让“教”与“学”融为一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到现在,还有老师碰见我便说:"那年你那堂<孔乙己>上得真精彩!"有的老师干脆把我那堂课称作我的"成名作".而我自己在很长时间里,也把那堂公开课视为我教学历程中的"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6.
张芳明 《现代语文》2007,(4):128-128
鲁迅在《阿Q正传》中,对阿Q的原名作过饶有风趣的考证。鲁迅写道:“倘使他号叫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又倘若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关于《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的论述,集中体现了陈独秀的"金学观",而要全面了解陈独秀的"金学观",则须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小说之争"说起。尽管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在《金瓶梅》乃至其他小说的评论上多有分歧,但他们以白话小说为教本推动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曾刊于1985年6月《人民文学》的小说《百合花》,谁读了谁说好。作者是著名作家茹志鹃,她别的一些小说也脍炙人口,令人爱不忍释。她小说之所以写得好,得益于读书功夫深,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在茹志鹃的书室里,挂则条幅,赫然写着"煮书"二字,道出了她读书的情怀与方法。"煮书"靠的是"火候"。需要有高度的热情和持久的毅力,用心读,下工夫读,要读到家,品出"味道"。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并称天下英雄,但两人在实践中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英雄之道,曹操“务实”而逐渐统一北方,傲视群雄;刘备“求名”而东支西拙,难以完成其兴复汉室的心愿,历史对“务实”与“求名”之争给出了公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章对《新家》这座“学小屋”和张绍碧的创作得失进行了中肯的评价,挖掘了《新家》所蕴含的时代色彩以及作品所透露出来的特色和优势。同时,由张绍碧小说拓展开去,对当下学界所存在的漠视作品的思想性,“消解主流意识”的学思潮进行剖析。呼唤一种既有品位和价值,又有美感力量和思想深度的学思潮,对作形成宏伟壮观的学殿堂寄予希望。  相似文献   

11.
陈景韩主编的《新新小说》以“新新不已”为追求目标,不赞成梁启超的改良立宪模式。而要利用小说的社会作用建立一种“侠主义”。“侠主义”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为设立一种无视当时政府的权力系统,第二层次是介绍外国的革命精神、反抗侵略与压迫的精神,第三个层次是传统的“劫富济贫”。1909年lO月,陈景韩与包天笑共同主编的《小说时报》创刊号的首篇是陈景韩的《催醒术》,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比虽然有很大差距,但这篇小说表明了陈景韩的思想站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狂人世家”是有一个发展谱系的,同时应该认识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早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就开始了,陈景韩的作品可以为证。从《新新小说》到《小说时报》,陈景韩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英国病人》中四位主人公的故事貌似各不相干,则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超越的美好与艰难。  相似文献   

13.
谶言手段的运用是古代小说艺术形式上的一个闪光点,梦谶即是其中的一种。梦谶早见于《史记》中的先秦传述,对人物命运、事件结局进行巧妙地预示。此后历代史传、小说作品中,梦谶无论是在情节的渲染上,还是在布局的结构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至《红楼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15.
16.
作为"绣像小说"的《文明小史》吸引阿英以及后世史家的,是对"一个变动的时代"的全面展示:正是因李伯元的政治立场与艺术感觉存在巨大差异,使得《文明小史》充满内在的张力;《文明小史》的缺憾,并不是阿英所说的过于"温情主义",而是对新政及新学缺乏基本的了解与同情,将"维新志士"彻底漫画化,语调过于刻毒。因此,很难说是描绘了一幅晚清波澜壮阔的变法维新运动的历史画卷。初刊《绣像小说》的《文明小史》以刊物为中心的报刊连载形式促使附着其上的评语抛弃了小说评点的传统而变成作者与读者合谋的小杂感。作为"过渡时代",晚清的最大特征是中西混合、新旧杂糅。这既是《文明小史》所着力描写的生活场景,也是努力体会作品意匠,吸引公众注意,但并不怎么精致的无名画师的118幅插图的表现技法。每回小说与评语及图像叙事的整体性关联全方位地记录下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生活场景及文化信息,时隔多年,仍值得我们认真品味。  相似文献   

17.
《三借芭蕉扇》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节选,对于学生来说是喜闻乐见的教材内容。可是怎样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做到“老课新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尽管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心里还是忐忑不安,实在没有把握。可是结果出人意料:整堂课充满了课改新气息,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潜能得以进发,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得到了释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节录片断,与同行一起品味。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其中《呐喊》和《彷徨》收录了25篇。在这25篇小说中。有“我”的12篇。这些“我”构成了一个别样的世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认真解读这些“我”.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旨、明确鲁迅小说的特点、把握深层的意蕴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综观这些“我”.其作用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物故事 [桃园三结义]汉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河北涿县,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偶然相识,意气相投,在桃园焚香祭拜,结为异姓兄弟,共创大业。三人从此生死与共,留下了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20.
“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是小说《围城》中一个人物所说的一句话,这句充满哲学色彩的悖论式的话,可以说几乎成了我们阅读、品味这部作品的一根“悬念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