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有一种不容易觉察到且与学校管理目标相悖的教职工心理现象--"为他"心理.它表现为部分教职工,甚至一些学校副职、中层领导,认为自己的工作都是为了校长或领导集体而干.这种心理尽管侧面反映领导干部个体或群体在学校管理中存在一定威信,但是更为重要地是它阻碍学校组织目标实现的负面效应,必须进行疏导和纠正.  相似文献   

2.
《父母必读》2012,(12):18-18
心理虐待已经成为最为普遍发生的儿童虐待形式。美国McMaster大学教授HarrietMacMillan认为心理虐待至少包括对儿童刻意地贬低、诽谤、压榨、忽视等行为,比如母亲一整天把婴儿扔到小床上不予理会。这些极端行为会让孩子产生无助感、无价值感或认为自己不被父母疼爱。当然,母亲因为连续8次反复要求孩子穿上鞋子而提高训斥的嗓门,并不属于心理虐待。但如果整天;中孩子吼叫,并在言谈中透露自己对孩子是多么失望痛恨以至于后悔生下他,则会对孩子构成潜在的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3.
常州某中学初二学生王雯在上课时看言情小说,代课的李老师发现后将书收去。第二天上午,王雯偷偷从李老师办公桌的抽屉里把书取回。班主任赵老师知道情况后将她叫到办公室询问。开始王雯不承认自己偷拿了书,赵老师便以谎称李老师抽屉内的皮夹子不见了为“突破口”,并用三角板在她腿上打了几下,  相似文献   

4.
"你长大了能当经理?垃圾站经理吧!""你怎么这么笨呢?怎么教都不会!""小丽呀,就是不错,以后肯定能当大官,比你们都有出息"……在中小学学校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对学生的性格或能力进行口头攻击,例如羞辱、负性预言、贬低、大喊大叫、公开嘲笑或者过高期待,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时中小学学生心理虐待(简称学生心理虐待)就发生了。一、学生心理虐待的定义对于学生心理虐待,目前没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6.
在体育比赛中,决定胜负的不仅仅是运动员的实力。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不可小觑,特别是在水平接近的比赛中,甚至能够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如果比赛时,运动员饭吃不香,觉睡不好,思想负担过重,要能发挥高水平,那才  相似文献   

7.
8.
约拿情结是西方心理学研究中专用来指那些不幸的人所萌发的十分强烈的自卑心理。约拿是《圣经》中的一个人物,他在屡遭不幸之后就萌发了强烈的自卑感,开始自暴自弃。在西方“约拿”常转用来指那些不幸的人或十分自卑的人。情结通俗地讲是情感上的症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疙瘩。约拿情结就是指人心理深层的自卑感。被它所困扰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在成功者或权威面前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慌乱,感到自己笨手笨脚,自惭形秽……这种心理障碍往往使他们掩盖或回避自己的优秀智慧和天赋,最后沦为一个不幸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中小学生被约拿情  相似文献   

9.
前一段时间,各种媒体纷纷报道,社会舆论一片哗然,相继举出无数的例子,来说明目前学生负担过重:小学生的书包竟有五、六公斤重;时针指向了夜间十一点,不少学生作业仍未完成;每天的课程安排的满满的,连双休日也得上课;甚至由于母亲的期望过高,导致学生在严重的逆反心理中杀害母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于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作出种种规定:不准补课;限制作业量;规定无作业日;甚至取消学期统一检测等等。然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后,学生学习效率仍然不见提高,相反,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差,过分的舆论宣传反而起了误导…  相似文献   

10.
“心理虐待”要不得“虐待儿童”现象现在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但“心理虐待”问题却很少有人注意。一些家长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加上“恨铁不成钢”的教育方法,事实上已自觉不自觉地对孩子实施了“心理虐待”。什么是“心理虐待”呢?就是指少年儿童正常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1.
所谓“心理虐待”又称 “心灵施暴”或“情感虐待”, 是指那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有意无意地、经常性或习惯 性地发生的任何导致伤害儿童心理健康并使之受到伤害的言行。心理虐待对儿童造成的伤害不像体罚那样显现在外表,在短期内难以看到其负面影响,因此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更难以对其进行量的统计。然而心理虐待给儿童造成的伤害与体罚一样严重,甚至还大于体罚所造成的伤害。专家们认为,缺乏老师关怀爱抚和鼓励的幼儿,比那  相似文献   

12.
李卫 《成才之路》2009,(24):65-66
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评价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重要指标。作为教师要全面关心幼儿的成长,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心理虐待”的问题。心理虐待在幼儿园教育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某中学七年级一名男生,因一时无法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而产生了辍学、离家出走等念头。后经学校与家长通力合作,也只落得个半寄宿的结果,即一周内破例允许该生在家住两宿。究其原因是:孩子离不开家长,先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学会适应和生存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优越的家庭条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如果孩子始终生活在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顺境中,一旦离开家庭,就会产生紧张、恐惧、忧虑等心理,不敢面对即将到来的困难和挫折。试想,一个拒绝群体生活、只能适应自己家庭的人,将来又怎能立足…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 ,许多教师有意无意、或隐或现地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当这种伤害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时 ,可称之为心理虐待 ,这是经常发生在教师身上的教学病 ,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问题之一。因此 ,对产生在教学行为中的这些心理虐待进行调查、剖析并指明其危害 ,将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实现教育目的。一、差生和不听话学生承受的心理虐待———轻视的虐待差生或者不听话的学生 ,是最不受教师欢迎的一个群体 ,他们在教师的眼中是没有任何希望的。教师对他们的轻视和蔑视往往是发自内心的 ,…  相似文献   

15.
某中学七年级一名男生,因一时无法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而产生了辍学、离家出走等念头.后经学校与家长通力合作,也只落得个半寄宿的结果,即一周内破例允许该生在家住两宿.究其原因是:孩子离不开家长,先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并不是都能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和人格发展的。教师的某些行为可能有意无意、或隐或现地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当这种伤害达到一定的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时,可称之为心理虐待。这是经常发生在教师身上的教学病,也是教学病理学研究的问题之一。心理虐待不像身体虐待那样显而易见,为人们普遍关注,它因虐待后果的内隐性而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对学生的影响却是长期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而更为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行为大多是无意识的,惯常的,其严重性并没有被本人认识或深刻体会到。…  相似文献   

17.
所谓“心理虐待”又称“心灵施暴”或“情感虐待”,是指那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任何导致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心理虐待给儿童造成的伤害与体罚一样严重,甚至还大于体罚所造成的伤害。专家们认为,缺乏老师关怀爱抚...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的心理虐待现象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并不是都能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和人格发展的 ,教师的某些行为可能有意无意、或隐或现地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当这种伤害达到一定的程度 ,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时可称之为心理虐待。这是经常发生在教师身上的教学病 ,也是教学病理学研究的问题之一。心理虐待不像身体虐待那样显而易见 ,为人们普遍关注 ,它因虐待后果的内隐性而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对学生的影响却是长期的 ,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而更为可怕的是 ,教师的这种行为大多是无意识的、惯常的 ,其严重性并没有被本人认识或深刻体会到。因…  相似文献   

19.
前一段时间,各种媒体纷纷报道。社会舆论一片哗然,相继举出无数的例子,来说明目前学生负担过重:小学生的书包竟有五、六公斤重;时针指向了夜间十一点,不少学生作业仍未完成;每天的课程安排的满满的,连双休日也得上课;甚至由于母亲的期望过高,导致学生在严重的逆反心理中杀害母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20.
多年的教学,使我逐渐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会不自觉地存在着心理虐待现象。1.对学困生、不听话生,主要表现是轻视或放弃。学困生就是通常所说的差等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没有信心,成绩很难提高,所以最易被老师放弃。不听话生就是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屡教不改。这类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最让教师头痛,如果不管,就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如果管教,又会影响教学进程。所以老师往往很轻视这类学生,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