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文和英文中词汇的意义并不是对等的。这表现在每一个词都有它的指示词义和隐含词义 ;平时在两种语言中对应的词 ,有时也可指代不同的事物 ;一些词或短语表面是指同一事物、概念或人 ,但实际表达的是不同的人或事 ;一个词语在另一种语言中缺乏相对应的词  相似文献   

2.
“皇考”一词常出现在各种古籍文献中,《离骚》中就有“朕皇考曰伯庸”一语,对于此句中“皇考”的释义,学界多有不同的解释。通过对“皇”字与“考”字在词中的意义、“皇考”一词的指称对象,以及其发展演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此词。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所以,一个指称意义相同的词往往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形象、生动的联想(ассоциация),这就是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鉴此,拟对俄汉两种语言中共有事物、不同事物、特有事物的文化伴随意义予以比较。  相似文献   

4.
指称论历来深受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它对帮助我们理解众多语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指称论的代表费雷格第一次明确地区分了符号、涵义和指称,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研究。之后,罗素也提出了摹状词的理论。他们的指称观随之成为学者们讨论指称的依据。但是,弗雷格和罗素对"指称对象不存在"的观点并不特别明确,本文对此作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言国情学角度分析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俄汉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存在单位和运用单位,是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因素,带有文化背景意义的不对应词、伴随意义词、背景词最能反映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对带有民族文化色彩词汇的分析,进一步分析两国民族文化背景差异。  相似文献   

6.
按照相同词、对应词、相似词和不同词4个标准对我国境内毕苏语的466个本词汇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其结果初步预测我国境内毕苏语方言的差异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比较的各毕苏方言词汇中,只有少部分词(29%)属于"不同词",另有30%以上的词属于"相同词",其余词为"对应词"和"相似词"。这表明我国境内大部分毕苏词汇具有相通性,还暗示毕苏语内部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英汉第二人称代词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活用现象,其指称对象往往发生变化,不再指称听话人,而是指称说话人或者第三方、或者泛指任何人等。人际功能可以通过英汉第二人称代词指称的变化来构建双方关系、传递话语人际意义。本文主要讨论英汉第二人称代词的活用现象,分析说话人的意图及其实现的人际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8.
源于李绅《拜三川守诗序》,用“棍”称坏人在唐代就已出现,从“棍”的“无赖、坏人”义产生构成了一系列“X棍”族词.词族“X棍”是一个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形式是模槽“X”加模标“棍”,意义上的统一是表示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人;从语用功能方面分析,“X棍”族词都属于认知称谓名词,这个词族能够表达丰富的语义内涵,印在指称人时带有明显的性别指向,语义上表达的是对男性的鄙视,并且含有骂詈的意味;词族“X棍”的形成是语言中的类推机制和经济原则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每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动物词语及其构成的语言表达,不同语言中,动物所传递的文化含义不一定相同。汉、英、泰三种语言中,都有很多动物词构成的短语、习语等,它们的文化含义都有各自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有其根源的。了解不同民族语言中动物词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弗雷格认为语词指称的是特定对象,涵义则是所指对象的呈现方式。涵义决定指称,语词可以无指称;他率先将语词的指称理论推及至语句,阐述了语句的内涵即思想、外延即真值的观点。其涵义指称理论存在诸多缺失,但不能抹灭其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论述语境在汉语称谓英译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以英译<红楼梦>为例,对于其中不同称谓的理解和翻译需要参语境的不同因素而定.在语境的作用下,有些称谓只需译出主要信息量,而另一些则需尽力找到英语对应词.  相似文献   

12.
汉英第二人称代词具有模糊性,除了确指听话人外,还可以指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泛指任何人等非常规指称。本文主要讨论英汉第二人称代词非常规指称使用现象,并分析说话人的意图及其语言表达效果。通过英汉第二人称指称的变化来构建双方关系、传递话语人际意义,在一定程度为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根据"功能相似,意义相符"的翻译标准,评析了《儒林外史》英译本中的指称意义的转换,从而证明了译者杨宪益夫妇深刻地领悟了原著,较成功地在译文中传递了指称意义及其信息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俄、汉语中动物词多义性为研究对象,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分析其词义演变的影响因素,以概念间的联想为基础归纳其派生方式,从而得出结论,俄、汉语动物词的表层多义性更多地受到不同民族文化因素及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眼中的不同颜色——汉英颜色词联想意义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最初都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基本感知,因而在对物体的颜色属性进行指代这个方面,不同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其用法和语义是相似甚至是相同的。然而,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颜色刺激的心理感受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不同语言中同一颜色词的联想意义可能差别很大。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了汉英基本颜色词的联想意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词汇的意义是灵活多变的。不同的词有相同的意义;同一个词又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其中表示颜色的几个词意义更是丰富多彩,如果掌握不够牢靠的话,会产生许多误会和笑话。  相似文献   

17.
与动物相关的习语在每种语言中都占据重要位置。人们赋予动物以主观感情与看法,甚至用某些动物形容人的性格。不同动物在不同文化中引发的联想意义是不同的,这通过与其相关的习语即可以“窥豹一斑”。本文探究的就是中法习语中动物联想意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等分析语的词类问题在语言学界仍然是学者们争论不断的焦点,其中对于兼类问题的讨论尤为突出。本文在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的指导下,结合Sketch Engine法语语料库和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分别对“hypocrite”与“虚伪”使用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概括词“hypocrite”在现代法语社群语言层面词库中已被处理为形名兼类词,其在词典中的被处理情况与语料库中使用模式的调查结果一致。通过汉语语料库调查表明,概括词“虚伪”表指称的用法个例频率和类型频率都较高,已经达到规约化程度,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仍将其处理为形容词,未收录其指称用法的义项,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简约原则”的影响。汉语词典在编纂中应尊重语言事实,摆脱“简约原则”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阿里尔的"可及性理论",对阿拉伯指称语可及性等级进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阿拉伯报纸新闻标题中不同可及性等级的指称语使用情况,总结归纳出阿拉伯新闻标题中指称语在可及性等级方面与其他语言的共性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英汉语中六对常见动物名的内涵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它们都是多涵词,获得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涵项,其中有些动物名在英汉语文化中所表示的内涵相同或相似,有些却刚好相反。由此可见,对动物词汇进行多涵分析有助于学习者和研究者全面理解和把握词汇内涵意义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