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亦人 《化学教学》2003,(11):13-16
1 《天工开物》蕴涵着丰富的化学史料16 37年 (明崇祯 19年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刻板刊行 ,三百多年来《天工开物》的各种版本广为流传 ,蜚声国内外。《天工开物》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内的生产技术 ,是我国乃至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一部极有价值的科技著作。虽然《天工开物》不是一本化学专著 ,但如果从化学的角度去审视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古籍 ,不难发现 ,书中蕴涵的化学史料极为丰富。全书共 18卷 ,与化学关系比较密切就有 12卷 ,占到全书的三分之二 ,涉及冶金化学、染色化学、酿造化学、炼丹化学、陶瓷化学等方面 ,它…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为传统社会寒门子弟提供上升流动机会,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本文通过考察《清代朱卷集成》和《未刊清代朱卷集成》中浙江籍举人、进士朱卷履历,定量分析其中的受业师、家庭成员和家族成员信息,探析寒门子弟考取科举功名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取科举功名的寒门子弟在教育条件上与生监家庭子弟没有显著差异,受业师是举人考取进士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机会获得是寒门子弟考取科举功名的根本原因;家庭文化资本是教育条件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家族文化资本保障了天资聪颖寒门子弟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3.
沈璟是明代苏州吴江的重要戏曲家,作品有《红蕖记》、《桃符记》、《坠钗记》等。在这些剧本中,反映了吴地科举文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士子们向往与热衷科举活动的有关描写;科举考试题目的两类内容;科举功名与婚恋生活的紧密联系。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视地域文学与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梓 《中国教师》2009,(15):35-36
<正>在科举的道路上,中了进士,古代读书人孜孜以求的功名,终于圆满。正如《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中浦墨卿所说:"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即便不做官,进士也能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儒林外史》第十一回中鲁小姐的话就很有代表性,"自古及今,几曾看见不会中进士的人,可以叫做个名士的?"进士的光耀荣宠,是几部大书才能涵括的内容,这篇短文,只能说说其荦荦大端。  相似文献   

5.
开卷有益     
宋太宗(即赵光义)统一全国后,立志弘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在太平兴国年间,他下令编纂《太平广记》等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有一部叫《太平御览》的书,引用的十之七八的内容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说这部书是北宋以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太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  相似文献   

6.
<正>一、欲求功名拜禄神禄神信仰来源于原始的星辰崇拜,民俗中又称之为"文昌帝君"禄星"等。《史记.天官书》中说:"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在斗魁中,贵人之牢。"其中的司禄,就是专管人间功名利禄的禄星。《北堂书钞》引《荆州星占》说:"文昌  相似文献   

7.
儒生的悲哀     
《长亭送别》是元杂剧代表作家王实甫经典名作《西厢记》中的一折戏,我以为该剧隐隐透射出的是一个儒生的悲哀。《长亭送别》的戏剧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抱定了“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的崔老夫人,自然是张生赴考的强力主张者。而莺莺是反对的,她情愿“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但她无力留住张生,满心俱是离愁。很明显,在这里科举功名成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美丽情感能否得以维系的关键。撇开崔老夫人的因素不说,张生不去赶考可以吗?像莺莺说的那样,“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可以吗?回答是否定的,爱情走到极点,幻灭也…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7,(2)
全路卷Ⅱ:《快乐的读书脚印》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得高尔基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为考取功名、为博得众人的敬仰、为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我从来就是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相似文献   

9.
由著名学者、厦门大学教授刘海峰撰写的《中国科举文化》一书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部48万字的专著中,作者从大概念的范围对中国科举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全书具有鲜明特色。首先,围绕科举百年祭,对  相似文献   

10.
高云 《华章》2012,(29)
《舞姬》是森欧外的处女作,也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这部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是以其在德国留学时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私小说作品.虽然不能说男主人公就是作者本身,但是他的主要的思想可以说是作者的选择.《舞姬》的发表掀起了日本文学史上浪漫小说的高潮.小说采用回忆的形式,叙述了近代受西方文明冲击下的“自我觉醒”的日本优秀青年丰太郎,与舞女艾莉丝的一段爱恋,最终以丰太郎为了“功名”抛弃了艾莉丝,导致其精神疯癫的悲剧收尾.  相似文献   

11.
因形以求义,是前人分析字形探求本义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清代江泳说:“许书之要,在明字之本义而已。”王筠说:“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他们话的意思是说:许慎的《说文解字》这部书的重要之处,也在于从汉字的结构去掌握汉字的根本义项。字(词)的本义是客观存在,而不是人们臆造的;它是凭出土文物和典籍作证的。以“以”字为例,众所周知“以”字的用法居于灵活多变之首。台湾省出版的《中  相似文献   

12.
现存福建地区乡试录汇编《闽省贤书》,保存了明代福建90科乡试录取情况,为了解该地区内部以专经为表象的科举竞争实态提供了依据.梳理明代福建各府的中式人数,分析其变化趋势以及竞争关系,得到如下结论:一是明代福建地区的科举格局,经历了由明前期福州府的一家独大,至明中期福州、兴化两府争锋,再至万历后泉州府、漳州府崛起的变化过程;二是各地区的科举优势,建立在专经的基础上,如福州专《诗》、兴化好《尚书》、泉州重《易》;三是各地科举人数的消长,取决于各地专经实力的变化,福州、兴化在明代后期科举优势的丧失,源自于漳州、泉州等地在《诗》《易》《尚书》等方面科举竞争力的增强.对闽县与晋江二地《礼记》盛衰变化的考察发现,杰出的科举人才往往能够引领一时风气,带动地方科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写联自励清代蒲松龄少时读书也很用功,可是考功名却屡试不中。于是他放弃了科举成名之路,决心自学成才。为激励自己,他写下了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胜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后,他发愤读书,多方向人请教,广泛搜集素材,终于写成《聊斋志异》一书,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6,(4)
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得高尔基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为考取功名、为博得众人的敬仰、为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我从来就是一个陕乐的读书人,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相似文献   

15.
师:你答得简洁明了,很好!这篇课文选自《浮生六记》,那么,《浮生六记》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请大家看幻灯投影。(师出示多媒体幻灯片2。)师:《浮生六记》中的“浮”字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把《浮生六记》改为《人生六记》?生3:不可以改,改过之后太平淡。生4:可以改,不过改过之后不太好。师:为什么不太好?  相似文献   

16.
新书馆     
当鸿鹄姐姐怀抱着厚厚的一摞新书走进办公室的时候,选了其中一本《柴王》,我便迅速地退出蜂拥抢书的人潮……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这期只有这一本好看的书,看看这些名字:《犬夜叉》、《BLEACH 死神》、《鞑靼旋风》、《玩命游戏》每一个都值得大家找来看一看,但是在这个炎热的夏天,能够让人静下心来悠闲地翻阅的,首选应该还是《柴王》啊!  相似文献   

17.
部首说略     
“部首”一词来自《说文序》。《说文序》说:“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其建首也,立一为耑”。前者意思是:分门别类,按部归类,不杂乱无章地放在一起。后者意思是:《说文》这书建立部首,立“一”部作为全书的开端。“部首”一词就是合“部居”之“部”和“建首”之、“首”二字而成。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度演进过程中产生过许多反映士子虚荣心的名词,这些名词尚存在于历史遗迹中,常常混淆后人视听。考察清代科举人物的朱卷履历,则能发现更多科举社会的"虚荣"名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低级功名高级化虚饰;第二,捐纳功名合法化修饰;第三,封赠荣誉扩大化掩饰。科举社会的"虚荣"现象是人们尊崇科举制度的必然结果,是等级社会科举人物凸显功名身份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把异化当作重要的哲学范畴加以深入研讨的哲学家,而他的异化思想得到最系统最集中地论述和发挥的,是他的《精神现象学》一书,可以说,“异化”是贯穿在这部巨著中的一个中心问题。马克思特地对这部著作作了摘录和评述。他说:在《现象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和他的一些学生的言行的书。《论语》的“论”念lún,是编集起来的意思,“语”就是语言的意思。把这两个字串起来说就是:将有关言论编纂成书。关于《论语》书名的这种解释,很早就有人说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