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差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关心的热门话题,也是令学校教师和家长头痛的一件大事,普通中学如此,职业学校更是如此。“差生”真的不可教育吗?我的回答是:不!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告诉我,只要我们认真分析,面对现实,因势利导,“差生”的转化工作是可以做好的。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他们自己。他们自己的原因可以激发、促动或阻碍他们的行为。他们自身的原因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愿望、动机,还影响着他们的整个精神状态。后进生由于成绩一次一次不如意,…  相似文献   

2.
一、采用赏识教育转化差生 转化差生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赏识差生的开始——寻找闪光点找到了闪光点,可以此入手,为差生重树立自信,使他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差生,是教师最伤脑筋、最感头疼的教育对象。所谓差生.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思想表现较好、学习成绩较差或学习基础较好、思想表现较差的“单差生”;第二类是思想表现和学习成绩都差的“双差生”。他们的共同点是:或是缺乏动力,或是好玩多动,或是意志薄弱等。对差生的教育,一般的新教师或新班主任大概都有望而却步之感。  相似文献   

4.
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想道:“差生”真的很差吗?到底怎样才算“差生”?我采访了我们班的几位“差生”。问:A同学,你对学习有兴趣吗?A答:没有。问:为什么?A答:因为父母让我参加了许多兴趣班,堆积如山的作业让我根本没有时间出去玩。问:B同学,你害怕考试吗?B答:害怕,因为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不太理想,所以考试对我来说简直是“世界末日”的来临。问:你父母对你的学习成绩有何看法?B答:他们看到我考试成绩不好,就对我大声指责,有时甚至来一顿“竹笋炒肉丝”。我真怀疑他们不是我的亲生父母。问:C同学,你在乎老师对你的看法吗?C答:当然在乎,…  相似文献   

5.
转化差生主要可以从下而儿方而进行:1、赏识差生的开始——寻找闪光点 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手.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囚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有感于5000万"差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说我们教育带给家庭的情绪体验,我想只有两句话:“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未知其数,一定很多;愁的已有统计:5000万《北京青年报》2001年6月25日的一篇报道说: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这一总数相当于1个法国或10个瑞士或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总数。“差生”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业已成为家长和老师的“问题孩子”,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为了班级的“多余人”,也很少见…  相似文献   

7.
“他呀,上课东张西望,下了课不好好做作业,真是讨厌!”“他,思维慢,一道题教了六七遍也不会,谁教到他谁倒霉!”“他,不去惹事就好了!”……假如让我们谈谈对班中“差生”的印象,我想90%的教师都会这样说。也许,这位“差生”还有优点。那也只是跟在“不过”后面的“尾词”:“不过,他劳动还是蛮积极的。”以前,我也曾如此评价“差生”,可黄让我彻底改变了。  相似文献   

8.
所谓“差生”,是一个客观存在,只要选拔性的教育体制存在。那么“差生”就会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学校,就会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阶段。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差生”基本上有这么几类:一是不爱学习的:二是不会学习的:三是不遵守纪律的。不论哪类学生,最终结果无一例外地都是学习成绩差。我们也因此把这些学生定为“差生”。  相似文献   

9.
我被校领导宣布担任三年级班主任后,原班主任就将一份“差生”名单交给了我。嗬,这个班的差生还真不少呢。吴东、刘兵、王勇……望着那一串长长的姓名,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尽快地转化这些差生呢?该我上第一节课了,在作了自我介绍后,我把那份“差生”名单从备课本里拿出来,说道:“对同学们的情况,老师已经有了简单了解,看,这就是咱班的‘差生’名单。”我把手中的名单一扬,有意地把话停了下来。我发现,好多学生以为我要读这份名单,都不由得低下了头。“但是,老师却不相信这些学生是‘差生’。因为,在老师的眼里,只有…  相似文献   

10.
教育转化「差生」体会谈许金珠童少英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里,我们带过30多个班级,教过100多个差生,花费了不少心血,也获得了不少差生转化的喜悦。他们的转变,给了我们以下的体会:——要爱护差生,同情差生。差生是受害的“幼苗”,他们或有不幸的遭遇,或在学...  相似文献   

11.
信任与责任     
有一次,我跟我们李莉校长谈起有关“责任心”的话题,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实在称得上是“艺术”。有一次李校长布置学生回去参加公益劳动,可这帮小家伙的作业竟拖了两个星期,而且还有十几个学生没有做。课上,李校长把这几位学生叫了起来,问大家:他们没有完成作业,你们说怎么办?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可李校长都不满意。最后她说:我们都为不完成作业的同学难过、担心,可是我们不能总是批评和惩罚呀。他们是我们班级的一员,难道你们就没有责任去帮助他们,督促他们去完成任务吗?难道……片刻的沉默之后,李校长开始宣布:今天我们要…  相似文献   

12.
苏婷 《山东教育》2005,(1):124-124
“我是一名中等生。老师把关注的目光都投给了”差生,希望的眼神又全停留三好生身上。我们这些中等生真的很寂寞。有时候,我会有个傻傻的想法:每当我坐在孤独寂寞的角落里望着老师给差生耐心地讲题时,我真嫉妒他们!假如我也可以坐在老师旁边,老师能单独给我讲讲什么,哪怕是轻轻地问一起:  相似文献   

13.
盥洗间内,洗完手的幼儿正用自己的毛巾擦拭,一条毛巾掉到了地上,他们都视而不见,绕过或跳过这条毛巾去拿自己的用。我捡起毛巾拿在手中,询问这几位“视而不捡”的幼儿:“你们为什么不把毛巾捡起来”他们理直气壮地告诉我:“毛巾不是我的”“毛巾不是我弄下来的”。我联想到班里的一幕幕情景:图书掉在地上没人捡,玩具用完没人收拾,小椅子倒了没人扶……每次活动小结,我都会提醒幼儿图书、玩具没有收拾,他们的理由就是:这不是我看的书,这不是我玩的玩具。我想,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只知道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却…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一窍不通,学习成绩非常差,是名符其实的差生。可是在学习之外,他们却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说话办事或参加各种活动时机智灵活,颇有能力,与学习好的同学相比毫不逊色甚至略胜一筹,丝毫不见学习时的迟钝呆滞。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他们中的有些人更是一改在校学习时“无能”的惨状,变得有勇有谋,八面玲珑,有的甚至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类学生,人们称之为“聪明的差生”。对此现象,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些学生头脑还聪明,但是天生自制力差,不爱学习,谁也拿他们没办法;也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5.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水平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差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良,并不一定是他们在智力发展上存在缺陷,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缺乏对学习起动力、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作用的良好非智力品质所致。其中,他们心理上存在的消极自我观念是造成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之一。所谓“自我观念”,是指学生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或价值等所持有的感觉、态度和评价。差生由于在学习上屡遭挫折,使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了“失败情结”,并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自卑感。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别人功课好,可我(…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则习作:我渴望当个差生!也许有人会说我“发神经”,但我的确是这样想的。在班里,我是个中等生,在老师眼里,中等生可有可无。优秀生能为班级争光,老师对他们总是宠爱有加。为了不拖班级后腿,老师对差生也是悉心“照顾”,而我们中等生一无所有!在家里,因为我是中等生,爸妈常苦恼“:这孩子,就一个中等生,看来没多大出息,可放弃又不甘心。唉!”于是,他们为我准备了大量的习题集、辅导书,我每天做得头昏脑涨,可是功课却不见长进。我不想爸妈为我瞎操心,真想一下子就成为一个差生,可是……做差生容易但心不甘,做优秀生又能力有限。哎!进退…  相似文献   

17.
王祖哲 《中学教育》2005,(10):51-51
2000年我在澳大利亚教汉语。我在街上走路的时候,一个流浪汉过来跟我要烟抽,说:“天气不错,能不能给支烟,Sir(先生)?”我在饭店里吃饭,服务员当然叫我是Sir或Mr。在学校里,澳大利亚同事和学生都叫我是Mr Wang(王先生)。澳大利亚的老师竟然称呼他们的学生是Ladies或Gentlemen,翻译为汉语,也是“女士”或“先生”。等我回国,不一样了:我在学院,年长的喊我“小王”,同辈的直呼其名,特别会来事儿的同辈也叫我“王老师”。原来是这样:你光有男身,还不足以被呼为“先生”。在那里,称为“先生”的没几位,虽然那里的男人很多。  相似文献   

18.
三年前的一个冬天,在一所初中,我听着几位仅有几个月教龄的新教师聊着“为师”的感受。一位说:“蛮开心的,特别是当有些学生主动与我说话时,直觉告诉我他们喜欢我。”一位接着又说:“那些学生可喜欢我们了,只要他们知道双休日我们住在学校,即使不上课也会往学校跑,到我们的寝室来。”这时,有一位说了自己的另一番感受:“学生真的对我们这些新教师很好,可我不知道把握怎样一个度来回应她们。看看自己身边的‘老教师’很少有像我们这样做的。如此‘亲密’下去,我还会有教师的威信和威严吗?”  相似文献   

19.
曾经,我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过几位穷孩子上了大学,如今也还有两位在读大学生需要我的资助;曾经,几位“差生”的学海之舟桅折帆破,我满怀深情地为他们修桅补帆,他们都或早或晚地成了材;曾经,我为“偏科生”成功地治过瘸;也曾经,我为“特长生”去寻师拜友……曾经,我以为,对学生,“爱着就美丽着”。后来,乃至现在,我才真正懂得,师爱,竟是一把双刃的利剑……一位女生,作文写得特别的好,很自然地,她成了语文老师的宠儿。是的,她的立意总是那么清纯而又深刻,她的构思总是在不动声色中给你惊喜,她的语言总是那么熨帖而又多姿…  相似文献   

20.
有报道称,据有关部门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1个“差生”,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是有希望的,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对此,北京22中特级教师孙维刚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提出了质疑。孙维刚:千万不能只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来评判哪个学生就是差生。人总是会变的,学生的可塑性更强,即使目前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要给他们克服自己缺点的机会,不能把他们简单地归到差生中就完事了。弄这么个评价,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