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果要编撰一部中国现代翻译史的话,朱光潜的名字恐怕是要重重写上一笔的。其他方面姑且不论,单就黑格尔的《美学》及维柯的《新科学》这两部美学巨的翻译,就足以奠定他在我国关学及翻译研究领域不可替代的开拓地位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尽管朱光潜曾取得过斐然的翻译成就,他的努力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依据资料,从生平追溯、译事译绩、翻译理论、治学态度等方面对作为翻译家的朱光潜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与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在我国关学及译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给予客观的评价和定位。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采光潜通过把”物”与“物的形象”区别开,强调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一致性,反对审美反映论等途径竭力维护审美主体的地位。朱光潜对审美主体的呼唤与当代西方美学具有同构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美学应该是科学,也是意识形态.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注重美学的科学性,而忽略它的意识形态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则注重美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功能,实际上即意识形态功能,而忽略它的科学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学科建设上做出了贡献,但具有“学院化“的倾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没有找到真正的哲学根基和逻辑归宿,作为一门科学没有形成整体的理论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李泽厚后期实践美学的基本理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判哲学的批判》是李泽厚后期实践美学的理论起点,《美学四讲》则是其集中体现。“自然的人化”这一人类学主题分别展开为“美是自然的形式”、“新感性”和艺术积淀;审美本体论是主体性实践哲学的总结形态。李泽厚的后期实践美学是20世纪中国哲学美学的重要收获,其内部存在诸种矛盾,对人类审美活动的个性与具体性并未展开深入讨论,也没能实现中国当代美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新中国的建立既是我国现代美学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朱光潜美学思想的转折点,他从以克罗齐"直觉"说为基点的主观唯心主义,转变为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核心的"主客观统一"说.朱光潜后期美学思想的发展进化,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既是适应社会巨变、思想文化更新的客观要求,也是其美学思想经过长期探索、由"迷径"到通途的必然结果.他的"主客观统一"说虽非完美无缺,但较之"主观"论和"客观"论,富有更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对我国现代美学研究起到了开导和引领作用,做出了"自成一家"的、独特而又重要的贡献.他坚持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走马、中、西相结合的道路,将"向上看"与"向下看"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构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体系.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从朱光潜、宗白华等前辈美学思想"接着讲",立足本土,面向世界,融通中西,综合创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6.
实践范畴在西方哲学传统中有特定的内涵。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把实践排除掉宇宙学和生物学意义而确立为人类学范畴,“动物……没有实践”…㈣㈣,“实践就是幸福,义人和执礼的人所以能够实现其善德,主要就是在于他们的行为”,显然,实践作为Eupragia(正确的行为)主要是指与生产劳动相区别的人的道德行为和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7.
后实践美学的美学方法论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而非"研究美"。美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审美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意义"。由于美只存在于审美中,因此就要通过审美体验获得美的意义,这就是所谓审美本质的发现。审美本质的证明,是对现象学直观的一种学术化论证。现象学是发现的逻辑,而存在论是证明的逻辑。  相似文献   

8.
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等几部美学专著。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的《我与文学及其他》《诗论》等著作都是在对比中西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来探讨中国诗歌的特点的。  相似文献   

9.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引起了学界普遍的关注。文章针对其论证的焦点问题,在哲学的框架内,依据两派论争的内容,总结了其论争的焦点。该焦点是围绕实践这个核心概念,然后在实践的地位、功能、性质、过程和结果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实践与美学、审美、生存、超理性和超越等五对关系进行了具体的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生命美学理论是在对实践美学进行超越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理论观点的,但是生命美学理论在对实践美学进行批判和超越的同时,却处处显示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这让人首先不得不对生命美学理论的提出基础产生质疑。文章简单从三个方面讨论一下生命美学理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  相似文献   

11.
实践美学,若想达到自圆其说,必须扬弃原有的既正确又片面的观点,从最完整的意义上来理解人的本质,那就是人的本性应该是以人为核心,在所有参照物的参照下所显现出来的所有共性或者个性的总和,它的完整性只能是无限丰富性。实践美学把人的本性理解为只有人才具备,而一切参照物都不具备的抽象的“单一”性质,这显然是荒谬的,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只有把人的本性的无限丰富性作为思维的最大前提,才能使“人学”与新实践美学达到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实践美学将人类的实践活动作为美的根源 ,强调实践对于美的唯一意义 ,这使它面临一个基本的难题 :如何解释人类对天然之美的喜好。这一难题是现实的———当今人类更为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谐和 ,更是历史的———相较于西方传统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更加强调人作为自然之一部分的方面。其实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属自然的一面 ,并未被马克思所忽略。这一以人的自然性存在为基础的本然美学 ,对于消解美学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 ,创建 2 1世纪新的美学体系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践美学在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上有一条将美心理化的发展线索:早期的“一个本体”期间,“实践”就已经具有强烈的主观化色彩;中期的“两个本体”期间,情感本体被彰显,从而与实践本体分庭抗礼;而在实践美学的最新发展中,“新实践美学”将“根源”与“本质”从抽象的“本体”中分离出来,直接从情感的角度来探讨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实践美学论争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学学科的发展既表现在其思维方式的变更上,也表现在其学科基本范畴和概念的推进上。新世纪美学基本理论的建设既要面对变化了的审美文化现象,又要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给予现代人的生存以意义的阐释系统。从现代性的学科建设角度来看,新实践美学只是传统实践美学观的系统化,对于美学学科建设而言没有提供新的思想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实践美学是我们时代的美学。从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基本观点、中国现代美学的历程、整个美学史的探索等各个角度来考察,后实践美学的“过时论”不过是对实践美学的误读和误解。  相似文献   

16.
本从西方古代、近代和现代出发,尤其着重于后现代,对西方美学家关于崇高的理论思想进行了探讨,指出他们的理论弱点是脱离社会实践。然后立足于实践美学,将崇高这一美学范畴结合社会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崇高是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冲突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的矛盾斗争过程,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伟大斗争中主体与客体由矛盾对立、激荡;中突趋向统一,真与善趋向统一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感物美学是研究学艺术创造和审美体验的发生之学。这一学说起源于先秦,它以古老的“天人合一”观念为哲学基础.在中国古代的学艺术创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入现代以后,中国古典感物关学从总体上处于尴尬的境地。朱光潜以西方的主客二元的观念分析了传统的感物思想,将直觉作为感物的要素和方式,将“移情”作为感物的最高境界,虽然不见得科学,但是,也代表了感物的现代性拓展的方向。宗白华的视角似乎更中国化一些,他所提出的“静照”是糅合中国古典直观的虚静和西方理性的观照而形成的一种现代性的感物方式,是感物现代性拓展的一个标志。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现象学哲学的介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天人合一”,传统感物关学的回归将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基本教育原理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理论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处理教育与生产劳动关系的一种手段或方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具体内容,也成为协调我国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既可以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又可以作为表示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人的发展全面性程度的标尺。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一个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多地被赋予学习与创新的含义,因而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方针的新论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明确了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历史使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