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下+宾语”在意义与形式上存在着不对称现象。本文以形式和意义两项维度对“上/下+宾语”的不对称性进行了分类考察,并由此总结、归纳了“上/下”的语义特征。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从意象图式、形式语义、认知功能等方面对动词“上/下”带宾语的不对称性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上/下”的不对称不仅在语言形式上有所体现,在意义上也有所体现。“上/下”又是对称的,主要体现在表示方位、人物、范围等方面。总之,“上”出现的句法环境要多于“下”,所以“上”是一个高频词,而“下”是一个低频词。  相似文献   

3.
“V的N”偏正短语是由动词(V)和名词(N)加“的”组成,“V+的”修饰、限制N。按照形式和意义相 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考察V与N在“V的N”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分析V与 N搭配上的语义限制,可以发现V与N有其各自的分布条件,即动性越强的动词越难进入“V的N”结构,反之 则容易进入;生命度越高的名词越难进入“V的N”结构,反之则容易进入。  相似文献   

4.
“上/下+馆子/厨房”差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尝试解释以“上/下馆子”“上/下厨房”为代表的“趋向动词‘上’/‘下’+处所词”使用上的差异性。对“上”“下”二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呈现质的差异性和二词所构格式性质的差异性,从语用和语叉两方面系统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V到1”语义研究任明“到”除了在句子中单独充当谓语中心语之外,还经常紧接在其它动词之后,构成“V+到”结构。这种用法的“到”使用率很高,而且搭配也比较自由,我们把这种结构标记为“V到”。从语义上看,“V到”有两类:一类是表示“到达”或“达到”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这/那个+V/A”是现代汉语尤其是口语中表示突显程度义的常用结构之一,这一结构经常与人称代词和感叹语气词搭配,不仅凸显了焦点“V/A”,而且注入了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具有强烈的主观化色彩。这一结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这/那个”指称性下降、陈述性上升。  相似文献   

7.
口语中的“v/A+死了”和“v/A+得要死”被称作感受程度补语。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提出:“V/A+死了”中“死了”表程度是由结果补语虚化而来,“V/A+得要死”中“得要死”表程度是由状态补语转化而成。先对这两种格式进行具体的描写,进而阐释它们两者的来源、特点,以及语义、语用方面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8.
方位词“上”和“下”的空间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位词“上”或“下”所表示的空间位置,主要由它们依附的名词所代表的物体的物理形状和几何形状来决定。物体的使用面和使用部位的不同,造成方位词所表示的空间位置和意义的不同。方位词“上”一般可以表示“上面”“下面”“里面”“表层”“深层”“方面”“上级”“上方”“角度”“范围”“部位”等空间位置和词汇意义。方位词“下”相对比较简单,可以表示“下方”“下部”“下面”等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议“SHALL/WILL的多种用法”王玲雯“shall/will+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常用来表示将来时间,习惯性行为、动作等。由于shall,will本身是情态助动词,所以在许多情况下,这一结构表示的将来时间都带有感情色彩。这类句子的将来意义和情...  相似文献   

10.
“×上×不上”“×下×不下”是新疆汉语方言中一种表示估计的特殊句式。它们的构成方式颇具特色,表达的意义亦很丰富。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描写:一、有关这种句式的特点;二、两个句式所表示的各种意义;三、句式中“×”与“上”“下”的搭配能力以及搭配后构成的形式所含义项的分析和归类。“×上×不上”“×下×不下”句式中的“上”“下”都是表结果的趋向动词,“上”读[xa〕,“下”读[xa],“×”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如关上关不上(关得上关不上)/冻上冻不上(冻得上冻不上),写下写不下(写得下写不下…  相似文献   

11.
1.户县方言以“着”字煞尾的祈使句里的“着”字,常常可以用“上、下”两字来替换,但是“上、下”两字局限于出现在“把”字句里。2.户县方言具有表示将然、已然时态的“V+着+V趋”式和“V+的+V趋”式。3.户县方言的“住”字也可以表示持续意义。4.户县方言的“动宾短语+开/起”式的变体还有“动宾短语+行”等形式。  相似文献   

12.
“爱V不V”句式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V不V”句式来源于部分“如果爱V,那么就V;如果不爱V,那么就不V”这种两重复句原式的紧缩。原句式在语用层面上分布于三种不同的语境,从承载语义信息特点上看,它可以分化为A、B两种不同类型。“爱V不V”句式是由承载B类语义信息的原句式紧缩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
从空间表达角度看,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的基本意义是表示位置。根据空间参照物出现与否,“上”、“下”可分为表示显性位置和隐性位置两种。由于参照物形状及主观视点的差异,“上”、“下”在表示位置时的意义有很大的区剐。对这些意义差剐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上”、“下”这对高频方位词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为进一步探讨这对词的其他意义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16.
在粤方言中"V下"的使用频率较高,与普通话中的"V一下"大致相同,表示动量小、时量少和尝试的语法意义;"V阵"的使用频率较"V下"的使用频率低,与普通话中的"V一会儿"大致相同,仅表示时量少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7.
“V不上”和“V不下”之间的对立和非对立,主要受“上”和“下”原型义及相关引申义的影响,在结构内部,动词的语义特征与之兼容者可以进入,否则不能;在结构外部.“V不上”和“V不下”都受外部条件的制约,但结构义上“V不上”结构强调目标性,“V不下”结构强调空间性,两者存在明显的对立;在认知图式上,“V不上”形成的是二雏的目标模式。“V不下”形成的是三维的空间模式,对立是很明显的。而在“上”和“下”通过引申表示“到达、达到、完成”等结果的意思时,“V不上”和“V不下”是非对立的;在空间特点的语境里,两者有非对立的现象,但是在原因侧重上却是对立的。二者的对立是主流.非对立是支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汉语垂直性方位词“上/下”和英语垂直性方位词“UP/DOWN”作隐喻对比研究,解读汉、英在时间、状态、数量和地位这四个概念城内,从空间关系的选择和袁达形式到反映的认知模式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孙晨阳 《文教资料》2011,(36):117-119
构式“V+O+V+的”表示出现某种不好现象或结果的原因。本文通过对该构式形式、意义、凸显焦点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了“V+O+V+的”的构式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中,表时间、距离和年龄等的量值词语常与“上下”“前后”“左右”结合起来表示估量。本文从历史演变和用法两方面对“X+上下/前后/左右”这一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力图揭示它们在使用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