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诗式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史诗性结构,还表现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白嘉轩是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的一位儒家道德的忠实实践者,他是儒家文化渗透到白鹿村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成果的代表之一,对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代表了儒家传统文化的忠诚守卫者;白孝文则经历了一个由对传统道德自觉奉行到彻底反叛的过程;黑娃则从最初的盲目反叛最终走向了自觉回归。小说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复杂态度和深刻的理性思考,并试图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寻找一个合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在作品重点塑造的两个形象的意义世界中,陈忠实既反思传统文化,又透过这种反思寻求到所向往的东西:那就是把人性和社会伦理道德要求、社会责任相统一,个人能从社会的索取中承担一定的义务,且具有坚挺的人格气质的人格道德模式,而这种探寻,究其实恰恰是儒家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分析《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形象化地展示了他对儒家文化的认识,但是展示的毕竟是儒家文化的过去,至于如何由过去走向未来,《白鹿原》没有明确的回答,它只是一面镜子,引起我们对现实的深深思考,如果勉强说它给我们重建文化指出一条道路的话,那就是我们只能从传统文化中走来,但我们又必须从传统文化中走出。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的成功不仅仅局限在表面的史诗性结构,更重要的是作品中呈现出深厚的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底蕴。本文通过作者对白嘉轩民族英雄形象的塑造和文本中叛逆者皈依的文化喻意,认为回归传统,皈依儒家文化是小说的文化本性。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白鹿原》中的神秘文化是人类早期对自然界看法的遗存,"白鹿"等意象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图腾崇拜和原始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白鹿原》的文化意识相当浓厚,其中儒家文化、性文化、爱情文化和宗法文化的文本表现十分突出,其文化观念的嵌入对于小说人物的塑造和结构的组织有得有失,却一并取得了十分重要的灵魂、肌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圣天门口》与《白鹿原》的初步比较,从儒家文化与基督文化以及它们与现代性的关系方面对这两部小说的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白鹿原》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部重新发现人、重新发掘民族灵魂的文学作品.它以“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的态度,创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以各自独特的典型意义为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神韵和风采,也体现一个时代复杂的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0.
本主要从化这一侧面来研究《白鹿原》的“史诗”性,《白鹿原》对中国化的反映是全面而丰富的,特别是中国传统化结构的剖析深刻而细胞,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化自觉意识,它还反映了20世纪中国新旧化的激烈冲突与斗争,有浓厚的传统化理想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白鹿原》通过一群“白鹿原人”在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舞台的全面文化突围和全部文化遇难 ,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在迁移过程中先天存在的某种文化悲剧性。在《白鹿原》文化历史梦魇式的文学呓语背后 ,正是传统的封建文化 ,导致了白鹿原人生命的苦难与悲凉 ,造成了他们人生的全部死亡、灾难和不幸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的神秘因子与中国古典文学的神秘特质具有传承关系,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传统才是《白鹿原》神秘艺术特色的“本根”。  相似文献   

13.
生殖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鹿原》是一部展现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英雄史诗,一轴描绘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它再次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对人类文化和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白鹿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味。小说中的人物未先生作为文化精英,能清酷暑地进行角色的自我定位和适时转换;白嘉轩主要在实践层面上体现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鹿子霖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负面价值。在传统文化面前,黑娃糊里糊涂地反抗又回归,白孝文则经历了从皈依到反判再到假回归的过程。从以上几个人物的生命轨迹中,可以析出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可以悟到人、文化、社会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白鹿原》揭示了近一个世纪文化失衡状态下的民族生存本相 ,但导精神家园的重塑 ,在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最优秀的养料  相似文献   

16.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诗史,里面描述的不仅仅是白鹿原上白、鹿两大地主明争暗斗的历史,更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在这半个世纪里的发展历程以及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如何在新思潮的不断冲击下一步步地走向衰亡,这是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画卷。《白鹿原》的结构特征,可用叶脉形网状结构来定义。具体来讲,它的结构的主线是以白嘉轩为中心,以白鹿两家的矛盾为传送带,展示宗法制度与儒家文化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分支主要是集中在新一代人的身上,代表人物有兆鹏、黑娃、小娥、白灵等,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是随着时代变迁了的宗法制度与儒家文化的变异,和他们之间相互的三角关系的展示。  相似文献   

17.
文化身份包蕴着固有“特征”和理论上“建构”的双重含义。个体取得他所处的族群或社区承认的标志是获取文化身份的“同一性”,即“身份认同”。从身份意识的路径进行解读,《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白嘉轩从一个本色农民过渡到白鹿原民众“精神领袖”的过程,是他从对儒家“仁义”的企慕叹赏到对自己儒家文化身份的寻找、确认与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家族叙事为主线展示了中华民族从清末到新中国建立50多年的历史画卷,通过白鹿两家儿女们的革命斗争经历和普通农民对革命态度的转变,清晰而深刻地展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程。文本超越了革命历史叙事的党派史观和阶级史观,从民族文化史观出发,考察和反思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历史·家族"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仁义是小说《白鹿原》的第一主题。朱先生的圣人形象,白嘉轩的君子形象,"仁义白鹿村"图景,都体现了仁义主题。小说《白鹿原》使读者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中的仁义,但并不是为今日中国社会与人的发展提供榜样。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国门大开,外来化蜂涌而入,对本民族化冲击很大,民族化产生危机。《白鹿源》在此背景下产生,着重对开放年代的传统化重新审视。作陈忠实将传统化中的主要部分三泰化“关学”的典型特征赋予了主人公白嘉以及作为中国传统化符号的朱先生。《白鹿原》表达了作对传统化的留恋与希冀,传统化的精髓一定会世代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