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战后,科学在日本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日本中小学开展得最好的科目。对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使得日本公民科学素养达到较高水平,科学领域拥有大批高水平人才,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张铎 《甘肃教育》2014,(9):22-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取得和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及国际竞争的需要,美国政府将教育视为保证美国世界影响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法案。联邦政府运用法律的手段,调节教育经费.改革课程与教学,从而实现了对教育发展进程与方向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4.
贸易关系是二战后日台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其中最为棘手的是台湾对日贸易巨额逆差居高不下,主要原因首先是台湾因素;台湾与日本地理便利、化相近,台湾“重美轻日”,对日拓销不力,产业落后及其对日依赖较深,科技落后及曾被日侵占的历史背景,其次是日本因素;日本产品品质优良、较具竞争能力,日本非关税壁垒广泛苛严,他国商品难以进入,国际竞争加剧,对日逆差对台湾经注已构成严重隐患,使台湾经济发展受制于日本,且给台湾社会化带来不良影响。为减少对日贸易逆差,80年代以来台湾采取了各种措施;拓展日本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分散外贸结构。扩散技术设备来源等。  相似文献   

5.
试析战后日本环境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初期,由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尤其是重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生产活动和消费地区分布过于集中,政府对社会福利事业和环境保护的投入相对滞后,致使环境问题愈加严重。从60年代起,日本开始重视环境问题,扭转了重发展轻环境的政策基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和行政管理体系,有效地抑制了环境的继续恶化,并使其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日本的经验教训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竞争性"是日本二战记忆的最大特点,是指拥有不同二战记忆人群的共存和相互制衡,以及各地方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在二战记忆方面互为依存却并不谐调的现象;这种"竞争"有时会引发各方互相攻击。日本二战记忆"竞争性"的形成与发展跟日本人群地域的战争观、战前战时战后经历、所处位置,以及日本战后的内政外交息息相关。日本各派二战记忆的势力在竞争中此消彼长,希望随着历史的推移正确的二战记忆能够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 ,短短几十年就实现了经济腾飞走向经济大国的日本 ,寻求其发展的根源就在于日本重视教育 ,广泛吸收西方文化 ,尤其是战后美国民主化教育对完善日本现代教育制度 ,实现民族富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 ,针对这种教育改革大潮的冲击 ,日本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这种教育制度的改革 ,使传统的本民族文化与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教育并存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障国民的受教育权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无差别"的原则,日本政府在《日本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指导下,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法规,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职责,细化了各项指标和标准,逐步构建起了教育公平的保障体系。目前,日本政府在实践教育法所倡导的理念方面也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在如何保障教育公平方面,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即要统一认识、加强立法、出台相关措施、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形成良性互动,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中不仅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还基于产业需要来确定学校的类型、设置专业及规定招生模式,并根据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不断做出调整,为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着人才和劳动力的保障。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将发展职业教育与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联系起来,致力于教育机能的开发,开辟多种渠道向社会开放,成为日本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0.
丁林兴 《历史学习》2001,(12):28-29
第一次高潮是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起飞。战后日本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采取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很快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高速发展。1956至1973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9.8%,1968年日本一跃而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第二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环境教育,其基本着眼点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诠释,搭建起环境教育的价值支持系统;通过政府、企业、社区、NGO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努力、协同配合,构造出完整的环境教育体系;通过公害教育使社会民众始终保持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这些做法可以为我国的环境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参照。  相似文献   

12.
日本战后的理科教育经历了生活单元学习、系统学习、探究学习、宽松学习、宽松与选择学习等各个阶段,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理科教育——宽松与综合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问题始终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难题。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日本在战后围绕二者关系的处理所展开的课程改革更显曲折。本文即以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及围绕二者的关系所进行的课程设置和组织建制为基本线索对战后日本大学的课程改革进行梳理。以期对我们的课程改革能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断想     
徐强 《高中生》2012,(16):19
约翰·盖托写过一本书《上学真的有用吗》。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它表达了一个常识,而这个常识长期以来一直被人忽视,因此一经点明,就在思想上给人带来了一种巨大的冲击。这个常识就是:上学不等于受教育。在约翰.盖托看来,最有力的教育永远是开放的,而不是被他人灌输来的。真正的教育只能以自我觉悟为起点,认识真实的你,不然你将一事无成,只不  相似文献   

15.
宁波大学环境教育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学环境通识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环境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环境素养。以宁波大学为例,通过对本科培养方案中环境教育相关课程设置及通识课程中环境教育相关课程设置的统计分析,针对环境通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教育通识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立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动向与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日本国立大学尝试以改革通识教育为核心的本科教育改革.这次通识教育改革浪潮主要包括:四年一贯制的大学通识教育模式、通识教育国际化的再重视、人文社会学科政策性削减.其中,四年一贯制的大学通识教育模式代表了日本大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从对立割裂的状态走向了相互统一;通识教育国际化的背后体现了日本国家和学校层面重视国际化发展与学生个体本土化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人文社会学科的削减体现了日本行政当局的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大学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大学的课程和内容经常进行调整和改革,特别是1991年以来改革力度加大,近年来呈现个性化、综合化、信息化、国际化、灵活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永恒主义教育流派作为一种教育哲学,对现代教学理论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分析永恒主义的教学本质观、课程观、师生观和教学目的观,无疑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识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以日本大学教养部为载体的日本通识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重大改革,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通识教育的普遍关注,并产生了巨大学术效应。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应确立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理念;改革现行学科设置,构建通识课程体系与教育模式,其途径是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现在课程设计上的统一和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