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评价问题是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认识历史、吸取经验教训、发扬民族精神都离不开对历史问题的客观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学术界探讨评价历史问题时往往各抒己见,加之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历史文学及影视作品,也对青年学生认识历史产生极大影响,愈加凸显历史评价问题的重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以历史主义原则为指导,以历史人物、事件或事物对历史进程起推动或阻碍作用为标准,客观地认识历史人物、农民战争以及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等问题,正确评价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革命与改良等问题,以培养学生探讨理论问题的能力,真正担负起历史教育工作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论历史客体     
史学界在历史客体的研究方面存在着“本体说”、“史料说”等几种倾向。实际上,由于史料自身的局限性,使得作为历史主体认识、研究对象的历史客体分为二重:整体史家的认识客体“历史观感”和个(群)体史家的认识对象“选择后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以历史理解与历史认识为基础,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与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教师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元史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学历史的理解,从而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相似文献   

4.
历史评价作为中学历史课程必然涵盖的内容,不仅涉及史实,更兼及价值判断。史实与价值判断,二者孰轻孰重?以谁为标准?对其认识程度与处理方式不同,课程实施效果会大打折扣。有教师提出,历史教材有关三元里抗英的评价合理不合情。因为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行为,虽然合理,但不合实"情":乡民们斗争的主旨在于自卫身家,  相似文献   

5.
赵蔷 《甘肃教育》2011,(1):62-62
历史教学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整个历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人物的目的在于通过认识历史人物,进而认识其所处的时代,以古鉴今,促进当前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肇立 《考试周刊》2014,(33):137-137
<正>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这段话包含着如何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这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之一。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与同仁交流。一、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阶级分析,学会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考察历史人物的言行。  相似文献   

7.
柯的《历史三调》认为历史研究难以尽善尽美,经历、事件、神话这三种认识历史的途径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有很大的合理性和价值,表现出作对历史认识客观性的怀疑。尽管如此,历史学在本质上有科学的成分,历史认识具有不“严格”的、独特的客观性。如果历史学家具有必备的知识储备,就可以实现历史叙述和解释的客观性;同样。历史学家如果能站在人类整体的高度,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价值评价作用,历史评价同样也可能实现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试论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育本身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丰富的历史史实为前提,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准确地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鉴今,回答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中 ,应注意提高学生对史实的认识能力和对史实的理解和诠释能力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眼光。首先要遵循历史学科的科学性 ,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事件、人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根据历史学科的整体性 ,培养学生的历史的宏观眼光 ;要根据历史学科的复杂性、多样性 ,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和历史运动过程 ,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尹建民 《现代教育》2003,(17):109-110
历史人物是历史教材的灵魂,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那么,应如何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呢?  相似文献   

11.
著名历史特级教师李惠军说:“什么是历史?这是一个历史老师必须思考并做出回答的‘元认知’问题。”这是很有见地的思想。毫无疑问,历史教师如果对“什么是历史”没有清澈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那他是无法理解历史教育的真谛的,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笔者拟从历史认识论和历史哲学的视角就“什么是历史”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性到小说化,是历史撰述与教学戏说化的准备阶段;从小说化到戏说化,是历史撰述与教学庸俗化的生成阶段。历史撰述与历史教学庸俗化的生成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历史庸俗化具有杜撰历史、颠覆历史因果关系,异化历史教化功能、唯利是图等特质,危害甚大。历史撰述与教学的通俗化具有真实性、因果理性与教化性、大众性与生动性等特质。因此要让历史撰述与教学从庸俗化走向通俗化,就要遵循历史通俗化的原则,从思想、学识、学风教风、制度等方面着手改变。  相似文献   

13.
欧阳莉 《考试周刊》2012,(70):140-140
历史学习中,历史人物就是主要的研究线索.往往人物能够代表一定时期的历史状况和背景。因此,认识历史就要进一步加强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将教学的实践力度加强.对于学生来说应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历史人物进行相关评价。  相似文献   

14.
孔子、孟子、荀子是先秦儒家历史哲学体系的缔造者。他们在各自建构的历史哲学学说中,由于对形而上"天"的认识不同,对历史评价标准的不同,对"法先王"与"法后王"认识的不同,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性。然而与差异性相比,三者对历史中"变"与"常"的论述,对于"圣人"史观的认可,对历史循环论的恪守,又使得他们历史哲学思想中出现了更多的一致性。孔子、孟子、荀子共同奠基了近代之前儒家历史哲学体系的思维范式及历史认识方法论系统。不过,理论建构稍显粗糙,对形而上问题关注不够,多思辨,少分析与批判等问题,也成为了其理论学说中不可忽视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讨论历史情景与历史教学的关系,首先应弄清历史情景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情景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据此可以说,历史情景是具体历史场合的情形、景象。  相似文献   

16.
引言在韩国,长期以来,"历史意识"一词以历史认识与历史思考能力为主要构成要素,也包含实践性等较宽的内容([1])。因此,"历史意识"的范畴远远超出了学校历史教育的水平与范围,已经涉及人们总体的生活领域。正如学者所说:"历史意识的概念十分模糊、难以理解,但是其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7.
与大陆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众多研究汉学的外国学者却对宋代历史给予极高评价。在国外学者眼里,宋代政治之成熟,尤其是经济之昌盛,思想文化之繁荣,科技之发达,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黄金阶段,而且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和辉煌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有关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比较注重从一般教育理论出发,构建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以及相应的评价系统。这种研究范式强调了教学的标准化,但往往忽略了学习主体对课程的认知对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影响。根据新的认知主义教学观,学习主体对所学课程的评价认知是其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要把学生对历史课的认知和评价作为重要的研究参量。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高中学生对于历史教学各个环节的认知评价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了解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动机,对学习历史课程的意义和功能的认识,以及对历史课的期望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诠释学有关历史是什么的解释 诠释学是一门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在西方已有漫长的历史。诠释学是“意义”宣告、译解、阐明和解释的技术,它的基本功能在于把一种意义关系从另一个世界转换到我们自己的世界。所以历史诠释学就是发现、理解、阐明和解释历史意义的技术,以便把另一个时空系统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意义转换到我们的世界之中。∞我们知道,由于历史认识的对象不是当下的现实存在,如果不进行意义的转换就不可能有对历史的理解,因此,从学科性质上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对人类过去的一种解释、说明与记载。  相似文献   

20.
历史研究对象的内容和认识历史研究对象的方式是历史学中重要的理论。在历史研究对象的内容上从封建史家的“人事”说、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人类社会”说 ,到唯物主义史学的人类社会关系说的转变 ;在认识历史研究对象的方式上从“直笔、实录”、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纯客观研究”,到唯物主义史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这个过程是动态的过程 ,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