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要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在实现这和谐的过程中,要消除人民内部矛盾,重视群众权利的要求;要消除人们只顾发展经济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旧观念。树立起绿色经济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方面,我们党号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并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社会发展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在全球化的时代,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可以跨越发展的。1.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历史通道;3.实行科教兴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关键战略;4.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跨越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要“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际上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在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的一个必经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然而目前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全面小康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构建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中共三代领导人的共同追求, 但其思维路径却存在差异。毛泽东着重强调人民当家作主;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着重强调制度建设; 江泽民完善和拓展了邓小平理论, 着重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深入研究中共三代领导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维路径, 能够促进我们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设一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坚决而有效地执行党的路线的干部队伍,就成为我们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按照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总要求、目标,通过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等途径.解决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观就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的立场和观点。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以苏为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要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和发展问题进行过艰难而曲折的探索,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分析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在发展知识经济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紧紧抓住发展知识经济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高科技,加快建设步伐,实现社会主义的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9.
目前,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这两个问题属于不同的范畴,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可持续发展既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又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保障失地农民劳动权问题是一个关乎失地农民生存权利、社会主义人权建设与发展的人权法治问题。实现失地农民劳动权宪政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城市化、现代化的需要。尽管现行宪法中已规定了失地农民有劳动权,而这并不意味着失地农民的劳动权因此就自然而然地作为已有的实际权利存在。失地农民在为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自己的劳动权利却没有得到很好保障,其合法的劳动权利反而经常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严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民思想内容及其评价的阐述,得出了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即国家要发展,必须重视教育,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良好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确定了宏伟的目标:一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是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宏伟目标要走自己的路,坚决并有秩序地进行改革;坚定不移地实行开放政策,始终如一地坚持两手抓;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了解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掌握情况,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目前仍然存在于领导的讲话中、学者的研究空间里。虽然有环境保护部门的倡导,却没有在普通的人民群众中形成"气候",也没有形成新的文明范式。在STS视域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明确"生态文明是人类的一个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概念;其次,要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性",坚持生态自觉,形成生态文化。第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实践理性共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作为文化存在展示自身无限超越潜能的新阶段,是文明范式实现生态转型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东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然而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现实中社会主义发展所遭遇的挫折,却引发了多种责难和争论。本文现逐一进行评析和解读,并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及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既需要发展先进生产力 ,又需要发展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一书中 ,继承邓小平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 ,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倡导和弘扬崇高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对于加强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 ,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要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让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民主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程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要不断拓宽民主的实现途径,以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民主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深入发展,以协商民主广泛吸纳社会各阶层的建言,以基层民主增强和激发全社会活力,以完善制度健全法制来保障和促进中国式民主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施维树 《成都师专学报》2008,27(1):61-62,90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表明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科学而集中的概括。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建设为绝大多数人享有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进一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它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密切联系而又有其自身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它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需要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营造良好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