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视的魅力来自图像——这主要是就电视传播符号的丰富性与独特性而言,并不意味着声音在电视传播中就不重要。实际上,声音语言表达、传递意义的能力较之其他符号和讯号要强得多。2006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换了两个笑容可掬的新面孔,立即引来国内外舆论的热评。美国《华尔街日报》上竟然也有这样的惊叹:"我的天,他们居然面带微笑播新闻了。"可见看电视的人对传播者的说话方式是多么在意。因此,怎样运用语言,用什么方式说话,就深刻地影响着电视节目的风格,并深刻地影响着电视传播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电视语态有了被电视媒体用于风格塑造的潜质。  相似文献   

2.
李蔚 《声屏世界》2010,(12):29-30
在法制类电视节目中,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法不容情”。这是由法律所具有的客观、公正、严肃性所决定的,谁也不能因情感而任意改变。但是.“法不容情”不排斥法制节目主持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法理之中.也不排斥主持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主持之中,因为情感语态的表达更容易使法制节目的内容被观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陈佳琪 《今传媒》2013,(11):88-89
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新闻价值规律的回归、受众多元化信息诉求、电视台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新媒体迅速崛起,促使电视新闻语态发生微妙变化。电视新闻语态从传统的宣教模式向“宣教+新闻”模式过渡,电视新闻节目试图融合浓厚的宣教与客观的新闻。本文以央视《新闻联播》作为研究案例,梳理其开播以来新闻语态的转变路径,并探析电视新闻语态的转变方向。  相似文献   

4.
邓海荣 《新闻记者》2007,(10):59-61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用语一般应剔除冗余,遵循"经济性"原则。但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又必须容忍主持人语言冗余现象的普遍存在。所以我们认为,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是精练与冗余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辩证运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子午书简"、中外两版"读书""奥普拉读书俱乐部"等电视读书类节目的感悟,试图阐释这类节目的内涵和需求,对其发展现状和原因进行梳理,以期这类节目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魏梦月 《今传媒》2010,(1):98-99
从传播学角度讲,非语言符号主要指的是除语言文字之外的,各种作用于人类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标志或记号。①在人际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符号必不可少的补充。据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的分析,人际交往中传递的信息量,7%凭借语调,38%出自声音,55%来自表情。如果说"声音"指的主要是音节语言的话(其实还包括辅助语言),其他两项相加就占量的60%以上。②  相似文献   

7.
尚勤  许蕾 《声屏世界》2012,(5):53-54
公益广告是一种微缩的美的艺术,公益广告之美在于其真其善,在于其给人的启迪和感化。纪实类电视公益广告是从事实出发,用真实的人物和事件表现主题意义,从而展现其公益性和美的价值。《真诚·沟通》是目前国内惟一的"纪实类电视公益广告"栏目,该栏目于2002年4月  相似文献   

8.
江建辉 《东南传播》2014,(5):100-101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提高青少年法律素养,培养青少年现代公民意识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中存在传播观念滞后,手段陈旧的问题。本文将就如何利用好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采用何种传播策略更有效地进行法制宣传做探讨。  相似文献   

9.
《打鱼晒网》作为一档原创网络资讯脱口秀栏目,从创办之初就注定"不走寻常路"。虽然栏目在形式上仍沿袭了演播室+视频片段的串编思路,但因其摈弃了传统的播报风格,而采用生动鲜活的笑侃式语态表达,传播效果大大加强,深受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张竞 《新闻前哨》2021,(7):22-24
为顺应视觉中心时代媒介融合的深入发展,主流媒体纷纷加入短视频新闻传播的探索中,新传播媒介和新用户语境呼唤适应性的新传播语态,本文将围绕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新语态的特征与思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弓伟波 《视听界》2006,(4):84-85
《央视论坛》作为一档纯粹的评论性栏目,借新闻说话,发言者是媒体本身,从“评事”走向“论理”,通过嘉宾的声音表达媒体的观点。《央视论坛》自2003年5月1日开播以来,以权威的观点和深度的评论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收视人群相对稳定,但其收视对象主要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央视论坛》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还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不断的突破和尝试。一、说理性节目缘何不温不火笔者以《央视论坛》2006年1月4日至4月1日播出的节目中,网上可查阅到的50期节目为研究对象,从评论内容和评论趋向对其进行文本分析,认为其选题和论说方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自2010年起,《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作为电视相亲类节目的代表,在我国内地电视荧屏上活跃。两档节目虽形式相似,但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运用策略,尤其是作为节目的中心,两位主持人在语言上的独特风格,主持过程中的语言使用规律和语言表达特点,使两档节目有着不同的表现模式和传播效果,给受众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3.
国内新闻形式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早间新闻的发展更是日趋成熟.央视作为国内传媒界的领军电视台,显示出了一流媒体的改革速度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央视典型早间新闻<第一时间><朝闻天下>,重点从4个方面,即"推陈出新,引领时尚的电视发展观"、"'竞相开放'的'早餐市场"'、"用电视独特的表达形式梳理平面媒体"和"新闻节目并非缺失时尚动感",分析近年央视"新闻早餐"的特点及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4.
正旅游节目作为电视媒体的传统节目样态并不鲜见,而对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大型旅游文化专题节目《远方的家》而言,则是将中国历史悠久、风景如画、壮阔怡然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与电视语言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融合。该栏目自2010年12月开播以来,坚持以行走、体验、发现为宗旨,由数位出镜主持人带领观众行走四方,关注百姓民生、社会发展,同时赏美景、品美食、探寻人文奥秘、体验旅行的乐趣,提供实用的旅游资讯,引领公众选择旅游目的地和出行方式,展示中国的自然人文之美,弘扬深厚的华夏文明。从已经播出的《远方的家·边疆行》、《远方的家·沿海行》、《远方的家·北纬30度》以及正在播出  相似文献   

15.
陈皖军 《军事记者》2006,(11):47-48
国庆长假,闲来无事,胡乱翻书。拣出这本前年就买回、匆匆翻了几页就插进书架的书。闲翻了几页,没想到这一翻却放不下了,一气读完,竟还有些余兴未尽之感。想来前次未能细读下去的原因,乃与当时工作甚忙、心气不平有关,但也许当时就感觉到了这是一部好书,要留待闲暇时仔细品味?孙玉胜先生是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的创始人,现为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这本书是他对《东方时空》从1993年开办到2003年这十年间探索和成长历程的一个回顾。《东方时空》是我十分喜爱的电视栏目,相信也是全国广大观众喜爱的一个栏目。它的《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  相似文献   

16.
谭力  刘宁 《新闻窗》2012,(4):76-77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而主持人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它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可以说,主持人语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优劣,甚至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节庆电视晚会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中秋节是海内外华人的团圆节,央视中秋晚会从1991年《神州一片月》为始,已走过30多个春秋,在弘扬时代旋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持人是节庆电视晚会的核心审美元素,是晚会实现传播价值的重要支撑。现以央视中秋晚会中的主持人为例,分析节庆电视晚会主持人的传播美学价值、审美构成和实现路径,意图为新时代背景下节庆电视晚会主持人的传播美学价值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鉴宝节目无疑是较为独特的一类,为了将小众化的收藏文化适应大众化的电视传播,它需要脱去专业的外衣,换上流行服饰。于是,《故宫》、《国宝档案》用主持人的解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国宝背后的故事;《鉴宝》的价格竞猜则为节目添上一层游戏色彩。  相似文献   

19.
陶诗怡  李瑶 《青年记者》2012,(26):64-65
电视读书节目是一种特殊的电视形态,是电视和图书二元媒介的互融,它既有电视的属性,又包含图书的属性。两种媒介能否成功嫁接,取决于电视媒介对图书内容的再创作。电视读书节目极大地不同于电视新闻、纪录片、综艺节目等节目形态,它恰恰是要用电视最擅长的转瞬即逝的直观的视听语言,来表现电视最不擅长的需要反复思  相似文献   

20.
宁波 《东南传播》2013,(3):135-138
谈话节目是当今社会最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通常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在谈话节目当中,主持人以有声语言作为媒介,与受众沟通和交流,媒介的意图、栏目的宗旨,也都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达,并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实现谈话节目的进行。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会话文本为实证,解析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结构,解读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话语角色,具体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策略以及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所使用的礼貌和合作等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