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崔致远的出生年份及其及第年龄这一问题,尤其是对“857年出生、18岁及第说”和“855年出生、20岁及第说”的各种论点和症结进行了再考论。对于“857年出生、18岁及第说”,虽然不少的后世文献记录都为其提供了根据,但它与崔致远自述中所说“在唐生活了18年”这一事实并不相符,这是决定性的一点。反之,“855年出生、20岁及第说”虽与后世文献的一些记录不相符,但基本上能与崔致远的自述相吻合,然而还需要通过对当时的制度或某些词汇的解释进行补充说明。两种说法虽然都存在一些症结或疑问,但从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上来看,“855年出生说”比“857年出生说”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陈寅恪曾指出,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关于中和年间徐州、泗州之兵争的记载,“实为最佳史料”。本文通过对《桂苑笔耕集》相关史料的笺证,指出这次“兵争”实际上就是中和年间发生的徐州和扬州两个强藩为了争夺泗州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文章对这个事件做了具体分析,主要分为二个问题:一、徐、泗、扬之争的经过。二、兵争的结局。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桂苑笔耕集》对于唐末历史研究的巨大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崔致远是唐末来华的杰出新罗人,留唐16年中,他擢进士、寓洛阳、任县蔚、入幕府,在中韩古代化交往史上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佳话。这里拟通过比勘史料,辨正异说的方法,对崔致远的生卒年代试作考订。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罗人崔致远的《谢不许北国居上表》,学界大多直接引用而少有专门性的文章对其进行研究。文中拟通过对崔致远其人的介绍及对《谢不许北国居上表》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的探寻,阐述其史料价值及对我国渤海史研究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代进士入仕的主要途径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举子进士及第后,只是获取了入仕前的一种身份。若要得到官资,必须先通过关试,再由吏部铨选、制举、吏部科目选以及使府辟署等途径入仕。吏部铨选为通常仕进之路,制举和吏部科目选为快速仕进之道,使府辟署为回旋仕进之途。多种渠道选拔人才是唐代选官体制的基本特点,修业奋进跻身官场是唐代进士及第者的普遍心态,由此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影响着有唐一代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一、负数在中国的发展经历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  相似文献   

7.
由于传统的"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武举长期以来一直未曾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其相关史料极度缺乏。而对武举制度在历史中的地位也争论不休,特别是在初创期的唐代。近年来,一批碑刻、墓志等新史料的发现,为研究武举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根据史书记载以及碑刻、墓志等新史料,从三个方面探讨唐代武举的地位。第一,武举的存废及调整;第二,武举及第后的授官情况;第三,唐人及后世对唐代武举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桂苑笔耕集》是朝鲜汉文学奠基人崔致远撰写的一部诗文集。崔致远(857-?),字孤云,出生于一个低微的新罗贵族家庭。12岁来到唐朝,17岁进土及第。曾任宣州深水县尉(今江苏源阳县),继任淮南节度使高讲的从事。受唐僖宗礼遇,授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使内供奉,赐紫金鱼袋。公元885年兼以唐使身份回国。在唐朝生活期间,他创作颇丰计有《今体赋》5首1卷,《五言七言今体诗》100首1卷,《杂诗赋》30卷,《中山覆资集》1部5卷,《桂苑笔耕集》1部20卷。崔致远回到新罗后,还著有《四六集》1部.《诗文集》30卷。这些作品除《桂苑笔耕集》…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偃师市城西南的偃师商城博物馆有一方刻有"大唐故严府君墓志铭"的碑,该碑记载了墓主的姓名、籍贯、家族、生平经历等多方面信息。此墓志有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为人们研究隋唐人名、地名、官制、地理沿革增添了新的史料,填补了史料的不足,证实了史料的正确。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入仕前、入仕、时仕时隐到归隐四个人生阶段。入仕前 ,陶渊明接受的是完整正规的儒家思想 ;入仕后 ,儒家思想与现实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 ,使其在陶渊明思想体系中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陶渊明选择加强了儒家思想中的固穷守节的价值观 ,最终在其归隐之后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所以说 ,陶渊明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 ,是一种发展变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1.
明清鼎革之际,社会动荡乱离,《明季南北略》即是记录这一历史时期的作品。作者计六奇心系明朝,试图以此书来总结明朝由乱而亡的历史教训,寄托自己炽烈的民族感情,并希望以此书留名于世。书中保留了明清之际丰富的史料,特别是关于农民起义和抗清斗争的史料,有许多是不见于他书的珍贵记载;同时,书中许多记载是作者亲身的经历和见闻,更加真实可信,为其他史料所不及;计六奇一生湮没无闻,书中有关的写作经历,也是了解作者生平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偃师市城西南的偃师商城博物馆存有一方刻有“大唐故严府君墓志铭”的碑,该墓志铭记载了墓主的姓名、籍贯、家族、生平经历等,也包涵着人名、地名、官制等多方面历史信息.该墓志铭增添了新的史料,填补了史料的不足,佐证了部分史料,有较高的文史考古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偃师市城西南的偃师商城博物馆存有一方刻有"大唐故严府君墓志铭"的碑,该墓志铭记载了墓主的姓名、籍贯、家族、生平经历等,也包涵着人名、地名、官制等多方面历史信息。该墓志铭增添了新的史料,填补了史料的不足,佐证了部分史料,有较高的文史考古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宋代史料与地理总志的记载中,关于弓门寨的记载有歧义,经过对相关史料的记载对比分析后,可以得知宋代史料记载中的弓门堡与小弓门寨以及弓门寨并不是一座堡寨;通过对《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与宋代史料的记载对比分析后,可以得知《读史方舆纪要》中的弓川寨与北宋时期的弓门寨实为一个堡寨。弓门寨为北宋初期于西北缘边区域所进筑的一座堡寨,弓门寨的进筑对于安抚大小陇山区域秦仪两州的蕃部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弓门寨扼守了北宋前期重要的秦州通过仪州经陇山进入渭州的黄石河路与秦州通过小陇山分水岭过大震关至陇州的大震关路,由于北宋中后期西部疆界向西开始扩展,原有的蕃部问题不再突出与已有的交通格局发生变化导致了弓门寨地位的下降,到宋仁宗之后弓门寨几乎不见于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15.
《后汉书·陶谦传》与《曹瞒传》中有曹操屠泗南三县的记载,然而分析史料,却发现两部史书对于此事件的记载颇有出入,查阅其他史料,则分歧更大。粗浅辨析后,认为以上二传关于此事件的记载皆不实,曹操征陶谦时并未去过泗南三县,更无所谓屠此三县。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入仕前,入仕,时仕时隐到归隐四个人生阶段,入仕前,陶渊明接受的是完整正规的儒家思想,入仕后,儒家思想与现实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使其在陶渊明思想体系中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陶渊明选择加强了儒家思想中的因穷守节的价值观,最终在其归隐之后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所以说,陶渊明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是一种发展变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东汉时期,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此后经历了中原地区数百年战乱,于隋唐时期达到全盛。在这段历史进程中,《隋书》对佛教的记载为我们研究隋朝佛教提供了大量史料。对这些史料的探讨能为我们研究隋朝重佛和佛教在隋人生活中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翁同龢诗文集、日记、书画题跋中有大量文献,阐述评判名家书画作品,详尽记载书画研习经历,传播交流书画研究成果,辨章考镜书画版本源流,挖掘提供书画人物史料等,从中反映其丰富的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唐西州官吏的入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西州官吏有门荫、科举、勋官、流外入流四种入仕途径.门荫又分武途(担任千牛、三卫)、文途(充当馆、国学生)和斋郎、挽郎三种类型.科举有明经出身,显示了与门荫结合的特征,有武举出身,比史籍记载武举正式立为科举科目早20多年.勋官有入仕、未入仕两大类,西州四个折冲府中低级官吏主要是本地人,其中有许多是立战功获得勋官而入仕者.流外入流在地方政府中是否存在,史无明载,学术界意见不一.都督府的管辖范围、府史称呼及待遇与州县不同而与都护府相似,应存在流外入流.西州都督府有流外入流的案例.西州作为唐朝的一个组成部分,官吏的选任权掌握在中央.  相似文献   

20.
阅武殿使张思恭墓志发现于南京地区,志主张思恭乃清河张氏,生活于杨吴、南唐时期,其父为南唐初年宰相张居咏。据墓志记载,张思恭因父得以入仕,杨吴时为馆驿使,负责传驿事务。南唐代吴之际,被选作外交使臣出使吴越、闽、南汉、荆楚四国,又于李昪郊祀圜丘时转为礼官,之后便一直负责南唐礼仪诸事。通过分析墓志内容和相关史料可知,张氏父子可能还主导了南唐祭祀和服饰制度的改革。此外,墓志所录张居咏曾任太弟太傅等信息亦能补正相关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