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茶语·解味     
<正>父亲是一个生意人,因为为人厚道,业内口碑甚好。记忆中,小时候家中总有络绎不绝的宾客,而父亲总会以茶招待他们。父亲爱喝茶,商友之间,以茶会晤;朋友之间,以茶叙旧;族亲之间,以茶联亲……包括家人之间,有时话并不多,就是喝茶,三杯两盏,喝个"恰到好处"。在父亲的影响下,母亲也爱喝茶,唯独我,就是对茶提不起兴趣。在我看来,茶既不好喝,又不好看,还不好弄。总觉得,喝茶,就是闲着没事干,给自己找事做。父亲平时主要的精力都投注在生意上,我  相似文献   

2.
喝茶、茶艺已经成为都市时尚,茶艺师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时尚职业. 在我国,饮茶的历史可谓悠久."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这是唐代诗人卢仝久负盛名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诗句.大词人苏轼对茶也情有独钟,曰:"从来佳茗似家人."  相似文献   

3.
春假里,我去了杭州西湖龙井产量最高的原产地——龙坞。我喝茶时,发现这儿的西湖龙井茶清香馥郁,鲜醇可口。喝过后回味无穷,甘甜之中还带有一丝淡淡的苦意。这里的西湖龙井茶的香气、味道和什么有关系呢?我向当地茶农提出了这个疑问。他们说,茶的味道与当地的水土和采的遍数有关,第一遍采的茶叶小巧而嫩,后几遍越来越大,越来越老,所以头遍茶优于后几遍茶。一般最后采到第7遍,后面就只是剪掉头,让茶树明年再长出嫩芽了。就同一种茶而言,高山茶叶尖,低山茶叶圆;阳山茶叶厚,阴山茶叶薄;头遍茶叶梗圆,二遍茶叶梗扁。我将信将疑地点着头,难道仅仅…  相似文献   

4.
茶禅一味     
一直会喝茶,也知什么是佳茗劣茶,因为入口即知感觉,虽然没喝过极品,却也有喝过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的那种甘香滑。据说"最好的茶叶叫作一枪二芽,一片叶还没有开,另外二片刚刚冒出来,采的时候只采这三叶。"这是最嫩的初发心叶子,以它泡出来的味道最强烈最圆满最甘美,用茶心做出的茶当然是极品了,这茶心  相似文献   

5.
教育时评     
《教育文汇》2012,(6):8-11
学会"用"孩子"知心姐姐"卢勤的著作《长大不容易》中记载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我下班回来,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兴冲冲地端上一杯茶:"妈妈,您喝茶!我为您倒的。"茶已经凉了,我虽胃不好,不能喝凉茶,但仍一饮而尽,然后知足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如果茶再热一点就更好了!"第二天一回家,儿子立即送上了一杯热茶。  相似文献   

6.
茶喻     
正皓月当空,月光穿过小树林点点斑斑洒落在草地上,明净的茶桌上,透明的月色飘忽不定,闪闪烁烁,乳白色的骨瓷功夫茶杯丁丁当当在手上转动作响,地面上小炭炉上的锅仔咕嘟咕嘟冒着一股白烟,约三五友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这是人生一大快事。我突然想起茶道中"好茶、佳具、雅景"三要点,以茶论道,茶事与文化完美结合,茶中有道,以茶行道,茶道如月,人心如江,江月相映。品茶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愉悦,"三口为品",通过对茶汤的"甘、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关茶能养生、抗衰老的研究频频见诸报端,这更使人们对喝茶的兴趣大增。但是,喜欢喝茶却不等于会喝。您不妨对照一下,在买茶、喝茶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以下误区。误区一:茶越新鲜越好。时新茶是指鲜叶炒制不足半个月的新茶。相对来说,这种茶喝起来确实味道更好。不过,从中医理论讲,刚加工的茶叶存有火气,这种火气需存贮一段时间才会  相似文献   

8.
品味那杯茶     
今天中午,我在奶奶家吃饭,看见爷爷的杯子里放了一些茶叶,我的脑子里浮现出了许多问号:"爷爷为什么这么喜欢喝茶呢?"吃完饭后,我问爷爷:"爷爷,茶是什么味道呀?为什么您那么爱喝茶?""自己尝尝  相似文献   

9.
在一山一水一世界中,喝茶、饮酒、听琴。这是怎样的人生?于丹教授告诉你说,这就是幸福的人生。人生是一个太古老太有哲理的话题,似乎有些沉重,但其实不然。于丹在这本书中,就茶、酒、琴这三个方面侃侃而谈,将"经典"化为  相似文献   

10.
(喝茶,约三分钟后继续聊。)"东边日出"你喝茶呀!什么?听了以上的话,你感到了平仄在诗律中的重要性。是呀!现代的语言学泰斗、北京大学王力教授(广西博白人)在其《诗词格律  相似文献   

11.
他陶醉了     
<正>爸爸非常爱喝茶。他对茶那真叫一个“情意绵绵”,到了缺茶不可、爱茶如命的地步。每每喝茶,爸爸都格外享受,仿佛没有什么比眼前的一杯好茶更能让他感到幸福了。他如此痴迷于喝茶,自然少不了购买些好茶。这不,听爸爸说,他刚下了一单心仪的好茶,过两天就到货。到货那天,他兴奋地拿起快递,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拆剪。  相似文献   

12.
《老年教育》2014,(4):57-57
以茶养生的关键,就是掌握喝茶的最佳时间,什么时候喝茶最好?  相似文献   

13.
头苦、二甜、三回味,茶的味道充满人生哲(zhé)理。让我们一起来——3月5日星期三晴爸爸去云南旅游,带回几包云南"三道茶"。我很好奇,拿出一包仔细瞧了瞧。看了说明之后,我明白了云南"三道茶"是白族人喝的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和回味茶。我打开一袋茶,发现里面有四个小  相似文献   

14.
英国人与茶     
英国人爱喝茶(tea)是世界闻名的。然而茶的故乡并不在英国,而在中国,中国是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据说茶是查理二世(1630-1685年)的王后凯瑟琳带到英国的。凯瑟琳出嫁时从东印度公司购买了中国红茶100公斤,把它带到英国王宫,她把喝茶当作一种宫庭乐趣。不久,英国朝廷大臣、贵族、社会名流纷纷效仿,喝茶的风气逐渐遍及全英国。到今天,饮茶已经是英国人所喜爱的消遣方式。一位英国剧作家曾经说过“:Whilethere is tea,there is hope.”(有茶就有希望)。喝茶在英国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俗。茶的重要性也体现在英语中,并逐渐融入到英国…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如一日,茶早已成为陈宗懋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论是喝茶品茶,还是茶科研茶产业,陈宗懋都很关心,他将自己的追求和中国茶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今,他依然纯粹如初,专注地行走在"茶"路上,向茶科学的新高峰昂首阔步地迈进。  相似文献   

16.
    
《海外英语》2013,(10):34-34
我们知道喝茶可以消除疲劳、清心祛火,对身体有诸多益处。但是也有人对喝茶有许多疑虑,担心喝茶过多会导致人体脱水。那么,我们究竟陔不该喝茶,如何健康饮茶呢?本期“科学热点”一起来了解更多关于“茶”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有些常喝茶的人,喜欢其茶杯里积有一层厚厚的"茶垢",似乎以此来表明自己是"爱茶一族".甚至有的人认为用有茶垢的茶具冲泡茶才更有味.其实,茶垢对人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医学专家曾提出警告:勤喝茶莫忘勤洗杯.  相似文献   

18.
茶是什么?禅是什么?两种不同的文化之所以能融入结合在一起,主要是茶中品禅,借茶明禅机,品茶只是参禅的借机,参禅只是方法。佛教禅宗典籍中,借茶明禅机,借茶言禅机的公案数量颇多,在这些茶禅公案中,字字禅意,句句机锋,充分体现了茶和禅都是当今社会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茶禅不同的文化,其关系为非一非异。"喝茶"是生活中的必需,犹如品人生一般,而"修禅"则是精神层面需求,通过参禅体悟人生、净化自心,启迪智慧。  相似文献   

19.
人生如茶     
小时候,总看见爷爷捧着一壶茶,躺在摇椅上,一边品茶,一边看窗外的风景,任凭阳光洒落在他的身上…… 茶真的很好喝吗?于是我偷偷地喝了一口,结果又苦又涩.看着剩下的大半杯茶,我只好将它倒掉. 所以我问爷爷:"你为什么爱喝茶呀?"爷爷一听到茶,便来了精神,慢慢说道:"一般人喝茶,只是用嘴去感受,并没有用心去体会.好茶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品的,喝第一口时,只觉得它的苦,但慢慢地,它的苦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它那份特有的清香."  相似文献   

20.
爷爷喝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清明节,我去给爷爷扫墓。我没带酒,爷爷向来不喜欢喝酒;也没买鞭炮,爷爷生前一直喜欢安静;我为爷爷沏了一碗好茶。爷爷最喜欢喝茶。 小时候,常见爷爷沏一碗茶,一直工荼到深夜,他在批改作业、备课。爷爷喝的茶是很便宜的,夏天喝苦丁茶,冬天喝花茶。沏茶是很讲究的,水温不能太高,太高会冲淡茶叶的味道;也不能太低,太低又烫不出味儿来;只有水温适中,沏出的茶才会馥香浓郁,经久不散。茶水分为“一开、二开、三开……”一开太浓,三开以后太淡,只有二开最好喝。小时候,我是不敢去喝爷爷的茶的,因为爷爷说小孩喝多了茶会影响睡眠,个子长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