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写本集中于9、10世纪,处于中国抄本(写本)时代的鼎盛期。探讨敦煌诗歌写本的传播,重在写本形态。敦煌诗歌写本以集抄类型的诗集为主,其传播特征体现为:手抄复制;诗集名称、作者、编者信息缺失严重;无明确的编集思想;抄写体制随意;异文现象突出。之所以形成这些特征,首先在于抄本时代以自抄自用为目的的读者传写模式;其次,由于抄本传播中"定本"观念的差异;第三要考虑到敦煌的地理位置与敦煌文献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博士的敦煌学专著<敦煌艺术十讲>,该书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和探讨了敦煌艺术,内容涉及敦煌石窟壁画、彩塑艺术以及敦煌写本书法艺术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学界对敦煌艺术的认识理解,并以敦煌与中国文化交融的视角,阐述了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者将敦煌艺术、中国文化艺术与史迹交替呈现,为读者理清了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脉络及界定.  相似文献   

3.
1900年7月2日道士王圆箓在莫高窟发现了震惊中外的藏经洞(第17窟),出土了数万件敦煌遗书。1944年8月30、31日,莫高窟中寺后园土地庙中又发现了85件(和32件残片)敦煌遗书。批量出土的敦煌遗书有案可稽者仅上述两次。莫高窟有没有第二个藏经洞?本文从回鹘文写本来谈这个问题。1974年10月,日本龙谷大学百济康义先生赴斯德哥尔摩瑞典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调查回鹘文写本,对该馆所藏回鹘文经典引进了编目、定名的整理研究。此后百济先生又几度涉访斯德哥尔摩,将日本各家所藏的回鹘文写本与瑞典藏本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一些写本出自敦煌,但非第17窟所出,晚于第17窟封闭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郑阿财 《家教指南》2006,(6):162-167
本文通过对写本学,又称为手稿学的界定及其对敦煌写本研究之重大意义为论点,充分论证了敦煌写本中出现的俗字与写本时代之间的关系,与写本真伪的关系以及敦煌写本俗字可供探究写本性质与来源的重要参考价值,以为写本学的建立,意义深远,既是研究敦煌文献的基础,也是研究日本古写经,乃至于汉字文化圈中的韩国、越南汉文写本的重要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5.
敦煌插图专指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书中之图,凡是文献中有图有文、图文互相补充说明的图画,均为敦煌插图.它包括敦煌写本手绘插图和敦煌印本木版插图两大类.敦煌手绘插图是我国唐代插图艺术的宝贵遗存,而敦煌木版插图是唐代以后雕版印刷术广泛发展和传播的产物.敦煌插图是敦煌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进行研究,而以往关于敦煌插图的研究往往被敦煌白画研究和敦煌版画研究所替代.本文从插图与白画、版画之间的作为艺术画种的特质入手,理清敦煌插图与敦煌白画及敦煌版画之间的关系,以提出应当开创对敦煌插图艺术进行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敦煌学研究的里程碑──《敦煌学大辞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22日,将是敦煌藏经洞内数万件珍贵文献、文物发现一百周年纪念日,伴随对这些文献。文物研究而兴起的敦煌学也跨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以季羡林先生为主编,以中国敦煌学界的“现役主力”为主要作者,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研究院、上海辞书出版社三方合作,历时13年的《敦煌学大辞典》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图文并茂的《敦煌学大辞典》选收敦煌石窟考古艺术、敦煌文献文物研究及敦煌学研究等方面六十余个门类的词条,共6925条(含“参见条”);精选石窟外景、石窟内景、雕塑、壁画、绢画、纸画、写本、印本等彩…  相似文献   

7.
敦煌写本概述(日)藤枝晃著徐庆全,李树清译荣新江校序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敦煌写本的研究有了重要的进展。1953~1954年,山本达郎教授和一雄教授在东洋文库的资助下,将斯坦因收集品全部用缩微胶片进行复制,这标志着敦煌学研究在日本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正12月28日上午,"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系列公益学术讲座第三期在敦煌研究院敦煌艺术馆举行。应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的邀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朱玉麒教授、敦煌研究院赵声良副院长分别以《一带一路上的唐风古韵———丝路考古工地与唐诗创作现场》、《敦煌艺术与丝绸之路文化》为题做了学术讲座。朱玉麒教授以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黑石号"唐代沉船为例,解析了这艘沉船上所装载的长沙铜官窑瓷器上题写的唐诗。他运用对比的方式,生动说明了瓷器上的唐诗与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王维、李商隐之相关诗作的相近点,并推测这批唐诗可能是民间诗人依据名家作品再行创作的成果。另外,  相似文献   

9.
东方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2000多身塑像、45000平方米壁画和50000多件遗书中,有三样瑰宝与全国其他石窟艺术相比较,显然属于独具风采或绝无仅有者,其一是开一代风气且影响久远的音乐艺术以及与之完美结合、相辅相成的文学艺术敦煌曲子词,其二是代表舞蹈超绝技艺的"反弹琵琶",其三是代表美术创作化境的"飞天"。我们将其称之敦煌艺术"三绝"。敦煌壁画中,有6000多件乐器分布在150多个洞窟的画面上,吹奏、打击、弹拨等乐器种类齐全,独奏、合奏、轮奏、协奏形式多样。除了壁画中的音乐图像外,藏经洞中发现的敦煌乐谱…  相似文献   

10.
选取当前收录韩国写本俗字最为全面的《韩国俗字谱》之人部俗字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韩国俗字谱》人部俗字收字之状况,在整理得出相关数据的基础之上,将其与敦煌俗字进行比较,力求揭示其在笔画、构件、整字三个层面的特征,由此总结韩国写本俗字之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 大谷探险队带来的敦煌出土佛典,曾向龙谷大学寄赠过两次。第一次是昭和二十四年,大谷光瑞去世后,由大谷家向龙谷大学寄赠的一批探险队带来的各种资料中的37件;第二次是橘瑞超生前寄赠的6件。前37件,龙谷大学西域文化研究会在西域文化丛书目录编第五集(誊写本)上发表过简单的目录,题为《龙谷大学所藏敦煌古经现存目录》。这个目录中,还包括在此以前龙谷大学图书馆架藏的敦煌写经和当时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敦煌写经的照片、手抄本目录。其后,这个目录又改为《龙谷大学所藏敦煌古写经现存目录·第一部(古写本)、第二部(照片、手抄本部)》,收在《西域文化研究》第一《敦煌佛教资料》上,而且每个写经都附加与《大正大藏经》原文的勘校,个别的还附上了参照图版。对这些内容基本相同的目录,曾有人对其内容的不完整提出过商榷意见,加之没有  相似文献   

12.
兰山范氏藏敦煌写经目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籍兰州人范耕球先生收藏有敦煌写本23件,其中藏文20件、汉文3件,系上世纪40年代后期在兰州收购所得,汉文写本据收藏印鉴可知为1902-1906年任敦煌知县的汪宗瀚氏旧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择取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所引《三国志》内容与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有异文者共7则为例,略作考辨,以证敦煌写本校勘传世文献之功用。  相似文献   

14.
一吴士些旧布敦煌唐写本《释单断序抄义》的鉴定与考证吴士鉴旧藏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所出唐大历二年写本《释肇断序抄义》失题残卷,今归杭州市某氏所持有。据藏者口述,本卷敦煌写本是他1987年收购,而卖主则是从吴土鉴之子手上得来。该卷子从吴家流出的原因,是吴士鉴好赌...  相似文献   

15.
敦煌出土元代回鹘文佛教徒书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年,·提肯(Tekin)出版了他的《元代回鹘文佛教文献》一书,同时还附有文献照片。在该书中,他研究了两件出自敦煌的回鹘文写本。一件是大英博物馆所臧斯坦因特藏的Or.8212-108,另一件是法国国立图书馆伯希和特藏的P.4521号卷。虽然这两件写本均出口世纪上半叶封闭的敦煌藏经洞(第17窟,相当于伯希和编号163窟),但毫无疑问,正如大多数已发表的文章所谈的那样,它们不会早到那个世纪,可以肯定,  相似文献   

16.
张涌泉新著《敦煌写本文献学》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提供了对中古时代写本文献认识和研究的基本路径。书中呈现出作者的深厚功力:对汉字演化史了然于心;对敦煌写本的书写特征非常熟悉;实现了与写手的沟通,极大地把握了写手的原意;对研究写本的相关文献亦格外谙熟。职是之故,作者认为所有研究敦煌文献的专业工作者均应将该书列为必读之作,以便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准。文末有作者对敦煌文献中的六个口语词(色、唱、坐、臥、携、智量)的解读,或阐释其义,或提供佐证,亦可参阅。  相似文献   

17.
敦煌俗赋与敦煌当地民众存在着密切关系。敦煌俗赋写本的题记可说明部分俗赋由学郎书写,与文本字迹不同的题记显示十世纪的敦煌存在传阅俗赋的事实。与敦煌俗赋抄写于同一写卷、字迹一致的蒙书等文献暗示部分俗赋具有与同抄文献相似的性质,是当地民众的通俗读物。见于写本余白的俗赋标题、俗赋残句等写卷杂写,又可表明敦煌民众存在阅读、背诵俗赋的行为。敦煌俗赋写本不仅是文学作品或"讲诵底本",它还是敦煌民众日常生活中常读常诵的教材,是其文化接受活动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8.
<正> 敦煌文书之藏,自儒释写经至塐刻画壁,容观之盛,古今无匹。而繁多的儒释道宋代官私经卷写本,它与唐代官私文献写本一样,又是敦煌宝藏中的璀灿明珠,为世人所瞩目。作为这颗璀灿明珠的创造者──经典写本的书手,却历来为敦煌研究者所忽视。我们不揣学识浅陋,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敦煌莫高窟艺术肇始于十六国时期,早期受南北分裂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佛教北统色彩。隋统一南北后,大力推行佛教,标榜“圆融”,为佛教和佛教艺术向民族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敦煌莫高窟在这时从内容到形式也出现新的转机,展示出她的时代风貌,在敦煌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隋代艺术上承北朝艺术之源,下开唐代艺术之风,以新的壁画内容、新的表现形式和与中原艺术风格的有机结合,构成其时代特色。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有前中后三个明显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画家、敦煌艺术研究资深学者、我国著名敦煌学家、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常书鸿先生遗孀李承仙 ,2 0 0 3年 8月 2 8日病逝于北京 ,享年 79岁。李承仙 1 946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奔赴甘肃敦煌莫高窟 ,从事洞窟壁画的临摹工作 ,与常书鸿先生珠联璧合 ,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半个多世纪 ,他们临摹的敦煌壁画及个人作品蜚声海内外。李先生生前为国家文物局研究员 ,为发掘、研究敦煌艺术奉献出了毕生精力。敦煌学家李承仙病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