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其实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感动.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相信吧,每天都有感动我们的人和事,他们激励我们,使我们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人性的善良与崇高。  相似文献   

2.
2009年6月10日,中南海。 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办公室。胡锦涛手持一份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两眼闪着泪光……凝视片刻,他挥笔疾书:请总参党委表彰刘义权同志的感人事迹,并为他精心治疗!  相似文献   

3.
让我撤退     
从小,最恨大人玩这个把戏:“看谁最先跑到我这儿来,我就把这个给谁!”不管他手里的东西是我多么垂涎三尺的,闻听此言,我都会立马站住,冷眼旁观同伴们的小短腿倒换得比风车还快,去抢到了战利品。  相似文献   

4.
感动中国     
有一首歌,总让我们泪流满面,有一面旗,总让我们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5.
感动夏季     
流火的夏季,是什么故事让我们怦然心跳?翻开杂志。5月太芝庙乡七名干部为抢救人民群众舍身赴死的举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我们真正理解到什么是人民公仆,什么是奉献精神。夏季的感动,还来自河北邯郸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亲人相继离去。妻子身患重症之时。儿子又患上肾衰竭。父亲。那如洪水中杨柳一般被生活的浪涛不断淹没而又不断崛起的父亲。用怎样的行动诠释着父亲坚毅的品格,  相似文献   

6.
甘远志走了。为了党的新闻事业,他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奉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他,是我们全国三十万新闻记者当中的一个。读着他的感人事迹,我感觉到他仍然活在我们的中间。甘远志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7.
赵玉洪 《青年记者》2007,(12):110-111
2007年2月13日,农历2006年腊月26的晚上8点,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广播电视局主办、临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承办的2006感动临沂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临沂电视台演播大厅隆重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上,我们走近这些曾经让我们忘记寒冷、忘记悲伤、忘记得失的人,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品味人性中的真善美,整台晚会得到了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进攻中国首都南京。先来飞机轰炸,接着水陆并进,向南京猛攻。当时我们夫妻在江宁县横溪镇当教师。12月5日,校长袁元从外面回校,惊慌地说:“南京危险了!我们赶快离开这里。”他的家在天津,关山遥遥,兵荒马乱,单身独自不敢走,我的丈夫陈品竹让他随我们先到盐城。  相似文献   

9.
今年6、7月间,由于受热带风暴的影响,广东、福建、浙江、湖南等地遭受特大洪灾,酿成了“500年难遇的特大剧烈气候事件”、各地人民奋起自救,抗洪救灾,涌现出了一大批抗洪英雄.成为今年新闻报道中涌现的“抗灾典型”群体。在抗洪中舍生取义、舍己救人、光荣牺牲的陈淑秀、王树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传遍了华夏大地,感动着全国人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韩寒少年成名,拥有天赋、才华、名气、梦想,因此也带着迷人的危险。写作对于他来说,是不是玩票,可能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当年参加萌芽首届新概念大赛时,人人都以为他会是个沉迷于写作的少年,但他却一再地拒绝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生活。就在有的人认为韩寒面临80后作家如过江之鲫之际要激流勇退时,他却将3年来漂来漂去的日子,用自己最率真的态度和语录级的文字,呈现给读者。该书的责任编辑陈苗苗坦言:当初初涉这个文稿时,有期待也有压力。作为年轻的畅销作家,韩寒有他非常庞大的读者群,虽然他不常曝光,但是从当年的《三重门》开始就培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月十五早上刚到单位,就接到温州晚报社一位叫徐海龙的记打来的电话,说我们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中华楼村有一青年民工李学生,在温州因救两个在铁路上玩的儿童而牺牲了,温州媒体已对其英雄事迹进行报道,想让我去他的家乡采访一下李学生的表现情况。  相似文献   

12.
12年前,我们不认识洪战辉,不知道就在那一年8月,他的父亲疯了,疯了以后的父亲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摔死了他可爱娇小的妹妹;12年前,我们不认识洪趁趁,那年农历12月23日,她被一个患了间歇性精神病的父  相似文献   

13.
2005年2月26日,全国著名老中医、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名誉院长郭春园永远闭上了眼睛,告别了这个令他无限眷念的世界。他从医60余载,带出了197名高徒,在古稀之年又无偿地献出13个祖传秘方。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为了救治病人和临床教学,郭春园在X光下整整工作了25年。作为医生,他比谁都清楚长时间不加防护在放射线下工作会产生怎样的危害,但如果给患者接骨时要戴上重达几斤的含铅防护手套,就无法实现他提出断骨要百分之百复位的要求。为了患者的疗效,任凭别人怎样劝说,郭春园坚决不肯戴上沉重的铅手套。如果不是长期徒手在X射线下给患者疗伤,他的左手不会溃烂更不会癌变;如果不是为了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他不会拒绝及早截除病指,癌细胞也就不会顺着病指扩散到全身。  相似文献   

14.
女人     
白水是个老实人,又是个有趣的人。他能在谈天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发出长篇大论。这回听勉子说,日本某杂志上有《女?》一文,是几个文人以“女”为题的桌话的记录。他说,“这倒有趣,我们何不也来一下?”我们说,“你先来!”他搔了搔头发道:“好!就是我先来;你们可别临阵脱逃才好。”我们知道他照例是开口不能自休的。果然,一番话费了这多时候,以致别人只有补充的工夫,  相似文献   

15.
在回来的地铁上,我又遇到了那个卖报纸的中年妇女。说又,是因为能经常见到她。卖报纸的人很多,但我没见过第二个人比她更认真地对待这件事。别的人只叫嚷“看报啦,5毛钱一份”之类的,而她却带着解说,把报纸上的无聊新闻描绘得活灵活现,非常吸引人,因此总是见到有人掏钱买她卖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2007,(1):41-41
前不久我去做一个消防官兵救火牺牲的报道.怎么才能做到感人呢?虽然采访到了两住烈士生前的战友和家属,可是没有寻找到可以感人的点。一个战士无意中告诉了我其中一位烈士的QQ空间。晚上我打开了他的QQ空间,看得出他从小就有做军人的志向,蓝色的背景、穿军装的照片。就连QQ秀也是穿着军装的卡通人物……就在准备关掉这个页面时,一则留言板里的日期吸引了我:10月19日,正是采访的当天!  相似文献   

17.
航天英雄杨利韦凯旋归来后,祖国与人民给了他极高荣誉,他及其家人都能正确对待这份荣誉,并处处把功劳归于祖国与人民,这是最近读报中感到十分欣慰之处,他确实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相似文献   

18.
感动     
档案工作虽是平凡的,但也随时会出现让人感动的事情.有一次,我到单位水房打水,刚要上楼,一位满头大汗的老者拦住了我,问:"小兄弟,咱们这儿能查知青的底儿吗?"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来查知青档案的,就说:"可以呀."回头看了一眼阅览室,没有人,我就说: "请您跟我来吧,身份证一会儿给我.""好的,好的,让你费心了,嘿嘿……"他边说边跟我进了阅览室.  相似文献   

19.
孙雁鹰 《新闻窗》2005,(2):14-15
2005年春节前的最后一天上班,都市报专刊中心“感动中国报道小组”的几个成员在一起碰头,为节后的专题报道作最后一次商量。最先能确定下来的选题是《徐本禹与都市报的不解之缘》,经过近两年的报道,本报对这个志愿者典型有足够的理解,占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他的事迹已经深入人心。在他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时候,回顾本报与他结缘的过程会形成看点;  相似文献   

20.
放在我们面前的是黄叔雷烈士在狱中写给妻子王德珍的三封亲笔信和他曾经使用的怀表。由于年代较久,纸张已经发黄变脆,部分已经残缺不全。从字的用力深浅和笔墨痕迹,可以明显看出同一页纸上的字是在不同时间写的。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有的是用红墨水写的,有的是蓝墨水写的,大部分是简体,个别用的是繁体。第一封、第二封向家人表明自己的案情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劝勉家人不要牵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