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几年兴起一股“国学热”。这股热潮的出现,是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大好事,应当肯定。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国学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甚至有的还数典忘祖,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兴起了一股所谓“重振国学”的热潮。人们知道,在“重兴国学”和提倡“读经”这些问题上.自近代以来,文化界就是有分歧的.而且曾经发生过几次大论战。目前当然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云南教育》2014,(11):33-34
近日,北京大学宣布开办“燕京学堂”,将开设一年制“中国学”硕士项目。有关负责人称,燕京学堂将帮助学生接触中国社会,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招收的学生中,65%将来自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流高校,35%来自中国内地的顶尖高校,各国学生将集中住宿学习。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国学”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就存在很大差异。“国学”是一个集合性很强的概念,它应该是指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积累、积淀的思想文化的总和。在当前的“国学”文章和“国学”宣讲中,既有专指儒学或孔子的,也有精华和糟粕不分的,可谓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国学”也好,传统文化也好,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围绕"国学"和传统文化复兴所展开的一系列讨论和实践日渐升温,显现出一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事实上,作为传统文化的旗手,"国学"复兴任重道远。人们一方面对读经运动趋之若鹜,一方面对"国学"的内容又晦暗不明。形形色色的复兴"国学"活动,不乏作秀炒作之嫌和急功近利。如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笔者作为国学教育的一名教师,亲历教材的编写、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对国学教育也有些心得和思考。弘扬传统文化时不我待,当务之急不是争论"该不该读"的问题,而是应积极探讨该"怎样读"的问题。国学教育的研究范畴,不外乎这样三个核心问题:一是为何读?二是读什么?三是怎样读?即要解决好国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关系问题。三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可偏颇。  相似文献   

7.
在近些年的传统文化热或国学热中,始终有这样一股思潮,似乎中国文化一切都是好的,只有中国文化才能解决中国及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21世纪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等等,这种思潮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复古主义和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我们弘扬、复兴“国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复古”,而是为了“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一些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开始把国学当做一个重要的改革课题,甚至一个突出的教育主题。不少学校还给它编了书,为它排了课,让它上了墙,似有越来越热之势。面对此情此景,人们一直议论不断。有人还对这个现象做出评价,说是亦喜亦忧。要是细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儿。所谓亦喜,是因为这场国学热唤起了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一、引育 国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承载,但至今没有确切的定义。小则儒学,大则经史子集,以至与之有关的政治理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近年来,“国学热”席卷而来,在有利于重续中华五千年文脉和为中华民族大国崛起提供文化动力之外,其迅速繁荣的背后,也有值得警醒的问题,需要我们以哲学的眼光看待。为了掌握当前社会对“国学”的认知现状,我们以沈阳市8所高校师生为对象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学热已经成为一股文化浪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以国学热的形式彰显着自己的魅力。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教学中承载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任务。大学生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教师与大学生都应客观、正确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国学研究机构在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价格昂贵的国学班几乎期期爆满;主流媒体格外关注国学,官方权威部门也力挺国学,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公祭活动;在民间,"少儿读经"成为家长对小孩教育的一种时髦选择,各种私塾班遍地开花。然而,"国学热"现象背后却有许多令人尴尬的隐忧,国学已被庸俗化、世俗化和商业化,诸多乱象掩盖了其虚热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李中华 《教师博览》2010,(12):12-13
近年来,国学、国学阅读和国学教育,几乎成为人们谈论思想文化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争相出版,各种品说古人的节目陆续播放,一些地方还有老师着汉服上课、学生进孔庙祭拜的事情,足见人们的热情。但是,越是这种言必称国学的时候,越需要认识国学的内涵与外延,辨析其中精华与糟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传统文化学术形态的“国学”在当代获得了社会的“尊崇”,理性地分析这一文化现象对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在“国学热”背景下重构大学生文化信仰,既要坚持民族的文化,又不能回避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信仰多元化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14.
尊孔、读经和倡导文化保守主义的猛烈势头出现在2004年,以至于人们把这一年称为“文化保守主义年”。到了2005年,发生了一系列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学说有关的事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时在有些问题上甚至产生了激烈、尖锐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国学热"的兴起是一个值得人们玩味的现象.从各地的"儒学研究会""孔子研究会"的成立到<百家讲坛>对传统文化的通俗化处理,再到一些地方把传统教育中传播儒家思想的启蒙读物作为儿童的必读书,这一切都打破了自"五四"运动以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那种批判性态度.……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之友》2013,(11):4-9
票房高达4.53亿的《小时代》不仅开创了“粉丝电影”新类型,更是因此引起了诸多社会话题。一边是《小时代》粉丝们的疯狂热捧,另一边是以周黎明为首的影评人对该片的指责批评,双方言辞激烈,探讨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  相似文献   

17.
陈德文 《教育》2013,(1):42-43
近年来,“陪读潮”在全国各地的乡村逐渐兴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农村家庭甚至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不惜代价到县城、乡镇租房陪读。  相似文献   

18.
自2016年以来,课程思政建设逐渐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持续升温,内涵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都取得明显成效,但热度背后也暴露出标签化、等同化、显性化、功利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引起重视,还要采取具体举措予以理性解决。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轰轰烈烈背后,对传统文化为什么要进校园,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能够进校园,以及传统文化在校园如何传承这些根本问题却缺乏深入思考.本文指出,传统文化进校园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及民族自省有关:而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并能凸显现代价值的文化方可进入校园:传承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理念并不矛盾,并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