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求词语或词语的某义项最早出现时代,是历史词汇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弊恶"、"臂钏"等词、"开拓"、"壮年"等词的某些义项,早期汉译佛经中已屡见用例;"晨朝"、"迁变"等还同时见于南北朝时的中土文献.这些词语<汉语大词典>引例均嫌晚,探讨这些词语的较早用例,可以为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2.
正一、感恩的概念国内最早对于感恩的论述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长我育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而"感恩"一词最早见于晋朝陈寿著《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令皆感恩载义,怀欲报之心"一句中。在《牛津字典》中,将"感恩(Gratitude)"定义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其词根"gratia",本义是人  相似文献   

3.
黎丽 《初中生之友》2009,(11):36-37
“达人”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相似文献   

4.
古今字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它是汉字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与汉语有密切关系,属于一词多形现象。古今字的情况十分复杂,主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途径,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假借和引申,产生的途径有增加形符、改换形符、增加声符等。  相似文献   

5.
丁喜霞 《天中学刊》1998,13(1):36-38
本文试从历史地理和心理认同的角度,探讨“中原”一词含义演变的过程及原因。一、“中原”一词在历史上的诸种含义“中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其含义第一是指原野或平原之中,是一般的通用名词。如《诗经·小雅·小宛》:“中原有寂,庶民采之。”第二是指今河南省地区,是狭义的作为地域名称的“中原”,与“中州”所指范围相同。如《北史·任城王澄传》:“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崤即崤山,函即函谷关,洛即洛水,均在今河南省境内。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中原唯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正。”明…  相似文献   

6.
《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 ,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均有叙述。“本草”一词系中药的统称 ,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编写的《汉书·平帝纪》。该书载 ,公元5年(平帝元始五年) ,朝廷曾下令征集天下通晓天文、历算、中篇、小说、文术、本草、论语、考经等方面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据<后汉书>注释,<资治通鉴>所采<后汉书·宦者列传>中的"又中黄门南阳王康,先为太子府史,自太子之废,常怀叹愤"句中的"太子府史"一词应按太子府里的"史"解释为没有明确职责的"府吏",而非元胡三省所注的"太子府史掌东宫府藏".细查相关史料得知:"府"、"史"、"府史"三词各有一番来历,均有各自特定历史涵义与应用范畴.两汉时期的府吏中,只有"史"而无"府"与"府史".  相似文献   

8.
笔记、历史笔记与史料笔记,是三个不同的学术概念。“笔记”一词,最早见于南梁;“史料笔记”一词,是在近代以来的历史研究活动中出现的;而“历史笔记”一词,则见于近年一些学者的表述。不过,对这三个概念及内涵一直没有比较一致的认同。所以,对它们的科学厘定,于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笔记的文献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57-57
"山越"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灵帝纪》:"建宁二年(169年)九月,丹阳山越围太守陈寅夕,夕寅击破之。"其时徽州属丹阳郡。山越是居住在先秦百越地区,以山区为根据地,汉、越二族劳动人民共同反抗地主阶级和封建统治的山  相似文献   

10.
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伦即人伦,理即道理、事理。伦理即指人与人之间相处应遵循的规范及其相应的道德原则。在学校管理中,为了规范与约束教师的行为,激发他们努力工作的热情,促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学校通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一词最早见于<柳边纪略>(明末清初,杨宾(1650~1740年),另外<康熙起居注>中也有"部中无档案,的句子.我国档案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人们常用甲骨、金石、简册、缣帛记录文字、图像,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人们采用纸张记录档案,如今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电子文件将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无论哪种形式的档案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2.
王旭 《考试周刊》2014,(3):38-38
<正>人们在赞赏文学作品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说:太好了!充满了诗情画意。何谓"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一词最早见于宋朝周密的《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后有如清朝黄钧宰《金壶逸墨·晚学斋诗词》中的"诗情画意正清絶,我来深巷无喧哗";现有沈从文《新景与旧谊·新湘行记》中的"那个隐在丛树后的小小村落,充满诗情画意"。不难看出:其意都为"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有一个"咸亨酒店"。不少人认为"咸亨"这一名称是鲁迅起的。其实,"咸亨"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易经》中有"品物咸亨"之句。《尔雅·释诂》:"咸,皆也。""亨"是通达顺利的意思,"咸亨"就是一切通达顺利。酒店取这个名字,是讨个口彩,希望买卖兴隆。 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绍兴的咸亨酒店重新开张了。  相似文献   

14.
"从隐含到呈现"是汉语词汇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现象。"峰"呈现为"山峰"是"从隐含到呈现"的一组典型例证。"山峰"一词最早见于晋代文献中,唐代至明代的使用频率较低,清代时使用频率增高。"山峰"一词呈现出来的原因有二:一是词义泛化,二是词义抽象化。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生意"二字的解释有两条,一是"富有生命力的气象"或"生机";二是"商业经营"或"职业"。其实,"生意"一词本是指生物有生命,即具有生机之意。而把做买卖称为"做生意",最早见于南朝宋时期《世说新语·言语》:"庚樨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注引了晋傅灭咸《羽扇赋》序里的一个故事:以前孙吴时(指孙权所建立的东  相似文献   

16.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即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提出了小康社会模式,强调社会生活稳定,国泰民安。小康,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如今,这梦想已经依稀可见。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建设"强盛中国"和"幸福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部署、新要求,全国人民为之欢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之管见蔡先金赵海丽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1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何谓素质教育?素质一词最早见于《逸周书·克殷》:“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此处“素质”意思是白色质地,显然与今天的含义相去太远。后《管子·势》中“素质”一词含义有所...  相似文献   

18.
徐梓 《中国教师》2009,(9):32-33
<正>进士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进士"这一概念的涵义及其演变历程。"进士"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China     
《海外英语》2012,(12):54-54
《汉语大词典》解释:“中国”的“中”是“中间、当中”的意思。远古时代,华夏民族居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周代《诗经》,《大雅·民劳》中有“惠此中国”一说,但此中“中国”实为“国中”,不是真正指国家。国家的“中国”一词见于《孟子·滕文公上》“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相似文献   

20.
诗意时光     
<正>卯时·日出(5:00-7:00)卯时,即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日出" 一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古代官员上早朝,卯时在衙门口点名,"点卯" 一词作为上班报到的说法,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