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范文澜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于范文澜的研究,前辈学者已经有所建树,然置喙之处颇多。文章从儒学、传统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家自身四个方面来论述范氏之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范文澜在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过程中,为形成中国特色的历史评价体系作出了贡献。其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国历史演进中对外关系的格局以及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等问题的论述,深刻揭示出历史问题的本质,具有突出的警策力量和启发意义,是一笔很有价值的史学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建国后正反经验的比较,可以使我们对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总结更客观、更科学、更具说服力。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必须围绕根本问题和核心内容进行。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总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经验,认识和判断中国实际的历史经验,探索如何正确“结合”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学风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与事业的关系及学习马克思主义风必须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发展的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四位一体"、"五个统筹"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整体论的新内涵;关于"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的观点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持续论的新境界;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8.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永恒课题.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要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正确开展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待自己所创立的学说也同样应该清醒地倡导实践、发展和创新的观点;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前提;牢牢坚持群众史观是使精神转化为物质的基础;决策制度创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始终站在时代高度、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关键环节;形成有利于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范文澜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于1940-1941年在延安撰成《中国通史简编》,共56万字,出版后受到广泛欢迎.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历史见识上和史料积累上达到更高水平,于是决定对本书从头修订,至1965年完成修订本《中国通史简编》自远古至五代十国部分,共计110万字,因而实际上是著者用十几年功夫重写.这部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性著作,在叙述中国历史进程所表达的史识上,在讴歌民族精神、阐发民族智慧上,在反映各民族共同创造祖国历史上,在评价历史人物上,在描绘多样的社会生活上,在阐发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上以及全书的编纂、组织上,都在延安版成就的基础上更臻新的境界,成功地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雄浑壮阔、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10.
范澜第一次以唯物主义史观为指导,揭示出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联系日益紧密和民族融合逐渐加强的趋势,开创了通史中大规模记载少数民族历史的先,为今天的民族史研究,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范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对先秦历史作了科学的分析,在殷周社会性质、民族关系的融和与发展、诸子百家思想的评价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体现了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意识。随着考古事业的发达,出土物材料的增多,范澜的某些结论不免有偏颇之处,如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道家形成的时代等问题,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历史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南北朝化研究是范澜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讲,它是由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心雕龙》研究、40年代通史背景下的南朝化研究、五六十年代通史背景下的南北朝化研究等三个阶段构成,范澜就南北朝化的历史地位问题提出了完整而科学的认识,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13.
范文澜最重要的学术交往 ,有黄侃、萧一山、吴玉章等。其师黄侃在学识渊博和治学严谨两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他 ,但范文澜重师承又不拘泥。萧一山提倡学术经世致用 ,有崇高的民族气节 ,萧、范二人在抗战时期密切交往 ,成为近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范文澜所持“西周封建说”的观点直接受到吴玉章的影响 ,建国后吴、范一同担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 ,共同领导史学界 ,二人在治史的基本方法和树立严肃学风等问题上甚为契合。研究范文澜的学术交往 ,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和评价他的学术思想和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通史简编>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古代历史的著作,范文澜继承了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大大发展了"通"的意识,对通史编撰提出新的要求.范文澜在长期的通史研究工作中,总结出通史编撰的"直通"、"旁通"、"会通"原则,对今天的通史编撰仍然具有极其宝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对于加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理论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整体性的内涵、加强整体性研究的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主线或总体性范畴等角度挖掘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就什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及如何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了重要成绩。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还存在不足,需要从哲学高度、直面现实的深度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史研究领域,陈旭麓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在世界史研究领域,罗荣渠有效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通史研究方面,白寿彝自觉地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密切结合;唐子孺在断代史方面,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推进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发展;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社会有机体论等原则和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的理论特色。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取得重要成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尝试着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下观照中国哲学史,指明应该在客观的历史事实中找出中国哲学史的规律;另一方面又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并用其研究中国哲学史,进而对中国哲学史进行创造性的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一个不问断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奠定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框架,构成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原生形态。列宁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同时,通过大容量的理论研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次生形态。毛泽东、邓小平对所处时代的把握以及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认识,以不同的形式达到了应有的理论水准,成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再生形态。  相似文献   

19.
青年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切实加强中国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意义重大。要把握好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实践、民族和时代特色。抓准青年价值观变动的特点和规律,使中国青年担负起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神圣使命,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