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老与老庄都是指道家。 从先秦时期直到西汉初年,儒、道两家在政治上、学术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世之学老子者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儒家最崇尚尧舜之道。孔子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孟子则从尧、舜、皋陶,搞“英雄排座次”,一直排到孔子。为了压倒儒家,“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  相似文献   

2.
民本思想≠民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金萍 《历史学习》2004,(10):17-17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夏、商、周时代,民本思想就已经出现。《尚书·五子之歌》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把人民与社稷联系在一起。到春秋末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发展了三代以来的民本思想,提出仁政、德治的政治哲学体系,要求统治者应爱民、养民、利民、富民,他在《论语·为政》中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荀子曾引用孔子的话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名言,认为民是国家的根本,国君、大臣要施仁政于民,要…  相似文献   

3.
读儒两题     
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亚圣”,正如孔子所言,“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所尊奉的正是关于“仁”的学说.在孔子那里,“仁”是一个伦理道德的范畴,其涵义可从三个层次加以认识.一是“爱人”.据《论语·颜渊》一章记载,樊迟问仁,孔子所回答的就是这么两个字.“爱人”意味着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另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两个方面的意思归结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在该书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论语&;#183;为政》之十二)的通才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5.
“爱人”,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主张,从总的方面来说,“爱人”应是根本的国策:“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从具体来说,又应成为人与人之间要奉行的道德准绳,即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颜渊》、《雍也》,以下凡引自《论语》的只注篇名)使整个社会“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在奴隶社会日趋崩溃、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末期,孔子提出“爱人”用以取代奴隶主阶级的“残民”,顺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其思想中所强调的“仁”“和”对我国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和借鉴作用。一“、仁”与和谐社会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即是“仁”。“仁”,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有“孔子贵仁”(《吕氏春秋·不二》)的说法。《孟子》对“仁”也作了淋漓尽致的阐述“,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上》)。“仁”是儒学的精粹所在,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仁”的思想贯穿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仁”就是爱人,爱护他人,对别人有同情心,有关心…  相似文献   

7.
亚圣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学,与孔子一起并称孔孟,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间攻城掠地、残害人民的不义之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还呼吁省刑薄赋,制定民产,对人民的苦难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千百年来,他的“为民请命”的高尚执著的精神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8.
<正>《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源头性材料,也是历代儒生士人的必读之书。该著作在历代阅读者的阐释中逐步走向了经典化,从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到清代《论语》与《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尔雅》《孟子》合称“十三经”,完成了其经典化过程,也形成了儒家经典化体系。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容易入门又直指儒学宗旨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9.
亚圣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学,与孔子一起并称孔孟,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间攻城掠地、残害人民的不义之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还呼吁省刑薄赋,制定民产,对人民的苦难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千百年来,他的“为民请命”的高尚执著的精神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代代相传。然而,我们今天的生活与孟子所处时代大相径庭,要新一代青年理解孟子还是有困难的,但是,尽管孟子离我们很遥远,我们仍然要努力不使他的精神失传。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大都在《孟子》中记录着。因此,我们教师要借助高三…  相似文献   

10.
《汉书&#183;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虽然《论语》所记也包括了孔子某些弟子的言行,但其中十分之九记载的是孔子本人的言论,所以,基本上可以把《论语》看作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最早的语录体文献,后来至宋明时语录体大行于世。  相似文献   

11.
李立君 《宁夏教育》2000,(12):50-50
教师要取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首先就要亲近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在学生面前不能老是板着冷面孔,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要尊重学生,不随便责怪学生,不轻易惩罚学生,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人格。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183;八佾》)那么,君使臣不以礼呢?孔子没有说,  相似文献   

12.
由于孔子主张“爱人”(《论语·颜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于是,学术界有人认为孔子主张“爱人”,肯定尊重人的价值,因而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在孔子那里已经有了,孔子的思想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甚至有人认为孔子的人道主义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同样伟大的意义。这些观点抹杀了孔子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性质,混淆了孔子儒家关于人的思想与人道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胡燕 《大学时代》2006,(8):26-28
一、“慎独”的起源与流变翻检中国古代伦理史,儒家先哲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若要成为贤圣之人,就必须克制私欲,磨炼意志,防止“非礼”的行为。孟子师承孔子之道,指出能成大志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相似文献   

14.
冉有作为“孔门十哲之一”,在《论语》与《孔子家语》中都有不少与之相关的记述,但却被研究者所冷落,远没有颜渊、子路、子贡等孔门弟子研究来得深入,因此很有必要对冉有的性格与心理做进一步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孔门和儒学。该文以《论语》和《孔子家语》为主,结合其他古籍相关记载,对冉有平时生活中表现出的志向与性格以及其从政时对军事政事所做的处理,进行整理与分析,以期进一步走进冉有徘徊于儒家理想政治与社会现实政治之间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句中的“后”字,后人一直理解为“子嗣”;“无后”二字通俗地讲,就是“断子绝孙”。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引用孔子的这句话,便取此意。(《孟子·梁惠王上》) 如此理解,这句话便成了市井上的诅咒之语;而人们又无一例外地肯定了孔子是一个高度理性化的智者。如此人格如是之言,便有几分矛盾。——孔子不是说过“非礼勿言”吗?(《论语·颜渊》)情急之下,人们便将这句话认为是孔子在过度激愤时的反常之言。杨书案在其长篇传记小  相似文献   

16.
运用公理化方法诠释中国文化经典,就是试图以一种共同的理性方式,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通过对《论语》、《孟子》的公理化诠释,可以发现隐含在孔孟思想系统中的建构逻辑之起点---中庸,既是孔孟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人文精神的最具特色的要素,形成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先秦儒家以“仁爱”“尚义”“崇礼”为标志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学,主张道德中心主义,而“仁义”又是它的最高的道德范畴,在儒学中,人生价值主要是道德价值,这就逻辑地决定了在对待“义”与“利”的关系上,必然是重“义”轻“利”,甚至把“义”和“利”完全对立起来,为了‘“义”而排斥“利”。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及后来宋明时期的新儒学都非常重视义利关系,认为这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标准。《论语》多处记载着孔子这方面的思想,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②。在这里,孔子把“义”与“利”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小…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记录整理而成的,流传于儒家学派中。到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论语》遂被奉为经典。宋朝大儒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称为“四书”。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相似文献   

19.
孔子、孟子同为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后世也将孔孟并称,然而考察《论语》和《孟子》,我们却发现孔孟有很多不同之处:孔子将政治理想摆在自己人生价值的首位,而孟子则有更多的人生追求;孔子无法忘怀于政治,孟子则寄情于“大丈夫”人格;孔子谨小慎微,孟子则狂放豁达;孔子因理想与现实的不和谐而矛盾,孟子则执着于人格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四书”“五经”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